「藥俠」陸勇:電影弄錯了,我沒賺一分錢差價

小導有話說:

上次我們推送過一篇文章——徐崢:《我不是藥神》是我迄今為止最滿意的表演作品,主要是站在電影和演員的立場展開的。這次我們選擇了電影中的主人公原型陸勇和傳奇的“陸勇案”,看看這部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到底與原型故事有多大區別?

“藥俠”陸勇:電影弄錯了,我沒賺一分錢差價

由文牧野導演、甯浩監製、徐崢監製並領銜主演的電影《我不是藥神》昨日提檔上映,目前該片已經成為了“現象級”作品,不僅口碑超高,影片涉及的敏感話題更是讓觀眾們欽佩其創作勇氣,顯示了現實主義題材的力量。

而這部幾乎讓所有人落淚的電影如此地真切,恰恰是因為它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其主人公原型陸勇和傳奇的“陸勇案”也再度成為了人們視線中的焦點。

“藥俠”陸勇:電影弄錯了,我沒賺一分錢差價

陸勇本人就是一位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患者,也是一位企業家,但不同於電影,他並不是代購賣藥的。陸勇在2002年被查出患有白血病,在尋找骨髓配型期間,他花費了70萬元用於高價購買瑞士諾華公司生產的名為“格列衛”的抗癌藥(2 萬3千元一盒)來延續生命。

2004年,他得知印度仿製“格列衛”抗癌藥,開始服用,並在病友群裡分享了這一消息。隨後,很多病友讓陸勇幫忙購買此藥。當時患者們統一匯款,再打給印度的公司,購買自己需求的藥品數量,並不涉及任何販賣,陸勇認為這是合法的,甚至是做好事。

2013年,為方便給印度匯款,陸勇從網上買了3張信用卡,但從網上買卡的行為讓警方注意到了。2013年11月23日,陸勇被湖南沅江市公安局逮捕,2014年3月19日執行取保候審。2014年7月,沅江市檢察院以妨害信用卡管理罪和銷售假藥罪對陸勇提起公訴,隨後陸勇取保候審。

2015年1月10日晚,陸勇在機場再次被警方控制。千餘名白血病病友簽名為陸勇求情,最終有關部門“撤回起訴”。

“藥俠”陸勇:電影弄錯了,我沒賺一分錢差價

如同是電影帶來的熱議一樣,當年“陸勇案”也引發了諸多“救命藥”價格是否合理,如何擺脫“窮病”,“法外容情”的討論,陸勇則一度被慢粒白血病病友視為救命恩人,還有人給他冠名為“抗癌藥代購第一人”、“中國藥神”、“藥俠”的頭銜,但是,陸勇覺得自己只是一個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患者,他想說的恰恰是影片的名字所表達的:“我不是藥神”,“我只是比其他病友早去印度買藥而已。當你得知自己得了絕症時,只想活下去。”

陸勇一度想為白血病患者成立一個基金會,但困難很多,也消耗精力。在7月2日的《我不是藥神》北京首映禮上,經陸勇倡議,片方願意拿出200萬元來(捐贈給白血病患者),陸勇很欣慰,他認為,這可能是一個契機,能夠幫助到更多的患者。

由於《我不是藥神》中,徐崢塑造的“勇哥”有一個轉變的過程——前半部分利慾薰心,後來才良心發現,這與陸勇在真實經歷完全不同。陸勇說:“我是一個患者,我幫助病友是無償的,沒賺一分錢差價。而‘程勇’是一個正常人,他先開始完全是為了賺錢,這其中還是有很大的差距。如果有不瞭解實情的人誤解了,對我是一個傷害。”不過,在劇組的交流下,陸勇還是理解了創作的戲劇化處理,“電影需要有起伏和懸念,這樣才能更吸引觀眾。”

“藥俠”陸勇:電影弄錯了,我沒賺一分錢差價

陸勇對於電影整體還是肯定的,“這部作品讓人們看到了白血病患者的生存壓力,他們的悲和喜在白血病死亡的映襯下,格外地醒目,觸動人心。電影也拍出了時代的進步,現在的很多藥品進了醫保,患者也可以負擔得起藥價,甚至可以正常地生活。”


中國電影導演中心

我們不止提供場地,我們也提供態度

“藥俠”陸勇:電影弄錯了,我沒賺一分錢差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