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教育孩子,總有人替你教育TA!

最近,人民網微博報道了一條消息:美國一個15歲的“熊孩子”放煙花,引發嚴重山火,被法院判處3700萬美金(約2.3億人民幣)罰金、1920小時社區服務和150多封道歉信。

無獨有偶,湖北十堰一8歲男童隨父母逛超市時,用釘子扎破40餘袋米麵。經協商,男童父母將損壞米麵全部買回,花費近3000元……

子不教,父母過。如果孩子犯了錯誤後,家長不能及時地教育並引導其改正,那麼當孩子走出家門的時候,總有人會伸出手,替家長來教育他。而這份教育,代價可能要大很多。

天下沒有不犯錯誤的孩子,在教育孩子改正錯誤之前,家長首先要了解導致孩子犯錯的原因是什麼,這樣才能讓教育有的放矢。

導致孩子犯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孩子自己的問題,又與父母平日裡的教育脫不了關係。下面,咱們就一起來看看這些原因吧!

你不教育孩子,總有人替你教育TA!

首先,分析一下孩子自身的原因:

1)吸引關注

孩子總是希望得到關注,一旦他們覺得自己被忽視了,他們就會想方設法吸引他人的目光,比如用哭鬧、摔東西、出怪聲等等“出格”的舉動。

2)不清楚犯錯的後果

很多孩子在做某些行為的時候,並不知道自己的行為會導致什麼樣的結果。比如,他們會把鞭炮扔進井蓋裡,但是卻不知道這種行為會引發沼氣爆炸……

3)不能準確辨別正誤

對於低年齡段的孩子來說,他們還不具備辨別是非的能力,他們不會用對與錯去評判某種行為,只是單純地關注這種行為是不是有意思,自己能不能做到。

4)受他人影響

因為孩子缺少辨別是非的能力,不清楚自己做出的行為會導致怎樣的後果,他們很容易去模仿別人的行為,包括那些不好的行為……

其次,除去自身原因外,孩子犯錯誤也與家長的教育息息相關:

1)過度溺愛

孩子想要什麼就給什麼,想做什麼就做什麼,即便面對孩子無理的要求,溺愛的父母仍然會遷就、滿足。致使孩子越來越張揚跋扈,毫無是非觀,全憑個人喜好做事,……

2)評判標準不統一

每個人對事物的看法不同,所以家長們在教育孩子時,看法難免出現差異,出現意見相左的情況。而評判標準的不統一,既不利於孩子辨別行為的正誤,也不利於家長幫助孩子改正錯誤。

3)沒有樹立好的榜樣

孩子具備極強的模仿能力,而父母無疑是孩子模仿最多的對象,如果家長的行為不當,比如隨地亂扔垃圾、喜歡說髒話、公共場所大聲講話……這些行為很容易被孩子模仿。

教育孩子改正錯誤要講究方法,既要考慮孩子犯錯的原因,又要考慮孩子的年齡特點。下面,Professor介紹幾種美國家長常用的教育方法。

不急於說教

當孩子犯錯後,美國爸媽不會在孩子剛剛犯錯誤就急於說教,他們認為孩子在短時間內不能認識到自己所犯的錯誤,此時去說教只能引起孩子不滿的情緒。

美國爸媽會讓孩子獨處一會兒,讓孩子冷靜反思,想一想自己錯在哪兒了。之後,他們再去循序漸進的教育孩子。

直面孩子的問題

雖然孩子犯錯是可以理解和原諒的,但是這不意味著家長應該袒護孩子,袒護就是幫孩子推脫犯的錯,那就是縱容犯錯,是一種對孩子不負責任的溺愛。

當孩子犯錯後,父母要直面孩子的錯誤,指出他所犯的錯誤。既然犯了錯,就應該讓孩子受到教育並改正。

和孩子交朋友

孩子犯錯後,他們需要的是平等的溝通,而不是高高在上的指責,所以美國父母願意以朋友的身份去和他們交流。

瞭解犯錯的前因後果,同時和孩子分析犯錯誤的原因,並從中加以教育和引導,使他們改正錯誤。

給孩子設定底線

幫助孩子少犯錯誤,除了在事後教育及讓其改正,在事發前也需要給孩子規定界限,一些觸及底線的行為要命令禁止,決不允許孩子觸碰。

比如說沾染毒品、故意傷害他人等等,一旦這些事情發生,孩子的教育成本就會呈指數爆炸……

普天下人誰無過?知過能改,善莫大焉。

教育是關乎孩子一生的大事,不能鬆懈,更不能敷衍。平時只要多用一點心,多關注一下孩子的生活,就能很好的規避很多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