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国际旗下中芯南方获增资32.9亿美元,国家集成电路入股

芯师爷说:中芯国际是中国目前领先的芯片制造企业,其旗下公司中芯南方,是配合公司14纳米及以下先进制程研发和量产计划而建设的具备先进制程产能的12英寸晶圆厂。国家集成电路基金和上海集成电路基金此次投入资金,可以在国家战略引领下,对中国芯片制造产业的高度重视。

本文采编:Carol

2018年1月30日,中芯国际公布公司旗下中芯南方拟增资扩股,使其注册资本由2.10亿美元增加32.9亿美元至35亿美元。由公司全资附属中芯控股现金出资15.435亿美元,国家集成电路基金现金出资现金出资9.465亿美元,上海集成电路基金现金出资8亿美元。

中芯国际旗下中芯南方获增资32.9亿美元,国家集成电路入股

出资企业出资金额
中芯控股15.435亿
国家集成电路基金9.465亿
上海集成电路基金8亿

各方应在2018年6月30日前完成各自待出资额的30%,在2018年12月31日前完成各自待出资额的30%,在2019年6月30日前完成各自待出资额剩余的40%。

各订约方对中芯南方的投资总额估计为102.4亿美元,订约方将以注资方式出资合共35亿美元的投资总额。投资总额102.4亿美元与注资后的经扩大注册资本35亿美元的差额计划通过债务融资拨付。

注资后,公司通过中芯控股中芯上海在中芯南方的股权比例由从100%减至50.1%;及国家集成电路基金上海集成电路基金分别拥有中芯南方27.04%和22.86%的股权。

股东名称原股份占比现股份占比
中芯控股、中芯上海100%50.10%
国家集成电路基金--27.04%
上海集成电路基金 --22.86%

公告显示,中芯南方主要从事集成电路芯片制造、针测及凸块制造,与集成电路有关的技术开发、设计服务、光掩膜制造、装配及最后测试,并销售自产产品。中芯南方预期将成立及建立庞大产能,并专注14纳米及以下工艺和制造技术,目标是产能达致每月35000片晶圆。

公告称,中芯南方是配合公司14纳米及以下先进制程研发和量产计划而建设的具备先进制程产能的12英寸晶圆厂。而国家集成电路基金和上海集成电路基金,主要透过多种途径投资于集成电路产业的价值链,其中以集成电路芯片生产、芯片设计、封装测试以及设备及材料为主。

通过将与国家集成电路基金和上海集成电路基金以合资形式建立12英寸晶圆厂,公司可以在政府产业基金的支持下,加快引进先进的制造工艺和产品,亦减轻公司因先进制程产能扩充而产生的巨额现金投资和巨大折旧成本。

2018年将是国内芯片企业生意最火的一年。

一直以来,国内的半导体需求大部分都需要进口,每年半导体进口量都非常大,外给率远超过五成。近年来,国家为了摆脱对国外芯片的依赖,采取进口替代政策,成立国家大基金及地方性基金,扶持国内芯片企业发展。

而在芯片的最上游,晶圆制造领域,中芯国际无论在技术上或是规模上,无疑都是国内的头把椅,该公司也是被市场认为在晶圆技术上能够和国际技术相匹敌的公司。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1月18日,中芯国际荣获2017年度“金港股”大奖,显然该公司得到了大多数研究机构及公众投资者的价值认可。

中芯国际作为国内芯片上游的领头羊,未来也将在芯片上千亿的进口替代市场增量上,拥有绝对份额的占有率。而投资者最为关心的是,目前是不是介入的时机?中芯国际目前的PE(TTM)为22.5倍,PB值为1.5倍,算不算贵呢?

首先,我们得了解中芯国际的财务数据。

智通财经APP以成长能力(营收增长率和净资产增长率)、盈利能力(净利润增长率、毛利率及权益收益率)以及权益杠杆三项指标作为研究对象,对中芯国际历年的业绩表现进行评估。

中芯国际旗下中芯南方获增资32.9亿美元,国家集成电路入股

我们可以发现,中芯国际在上述各项指标增长表现均非常不错,其中在成长能力上,净资产以及营收均以双位数增长率增长。2012-2016年,中芯国际的营收年均复合增速14.3%,而归母净利润年均复合增速高达101.7%,做到了高成长能力兼顾高盈利能力。

不过投资者可能注意到一点,2017年上半年,各项指标均有所弱化,其实投资者也不需要过分担心,该弱化的原因主要是期内由产能扩张导致较低的产能利用率,以及期内加大了先进技术研发支出。

据了解,中芯国际的研发费用由去年上半年的1.18亿美元增加85.5%至今年上半年的2.19亿美元。公司近五年研发开支占收入比重大部分超过10%,2017年上半年研发费用投入占比达到14%。截止到 2016 年,公司累计专利数量达到 6500 多件,近五年每年新增专利数量超过700件。中芯国际研发支出的增长在全球企业中位列第一。

半导体行业有个定律叫摩尔定律,即当价格不变时,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元器件的数目每隔18-24个月翻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这一定律揭示了信息技术进步的速度,这也就预示着企业要占领更大的市场份额就得加大研发支出,提高产品性能。

我们知道,中芯国际在40nm技术上已经成熟,28nm逐步成熟,14nm、10nm以及7nm技术也在大力研发中。总之技术研发是中芯国际优势,即使对盈利能力有所弱化,但对该公司在成长能力存在正向影响以及市场份额的增量扩张。

中芯国际的财务状况很优秀。

但我们还是要看行业状况。2016年,中国半导体市场需求额为13859亿元,但国内产值仅为4335亿元,自给率仅为31.3%(自给率从2008年的18%上升到2016年的31%)。2015年发布的十年战略规划《中国制造2025》则提出,2020年中国芯片自给率要达到40%,2025年要达到70%,自给率虽在时间上有所提高,但对比国家规划的仍严重不足。

我们以自给率40%计算,就算以2016年半导体在国内的市场规模算,国内市场向国内芯片企业释放的市场增量规模也达1205.7亿元。这么大的增量市场,若由国内芯片企业去瓜分,明显龙头最先受益,并且受益份额最大。

半导体自给率存在规划偏差,这也就意味着进口替代存在巨大的市场空间。而且国家也在加大对半导体投入以及支持力度,比如国家及地方国资纷纷成立了上百亿规模的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国家大基金总规模达到1387.2亿元人民币,企业和地方产业基金规模累计超5000亿元。

半导体行业虽然存在摩尔定律,但技术工艺已经进入一个发展相对缓慢的周期,10纳米以下制程的竞争速度放缓,这给中国企业提供了赶超的时间筹码。随着国家支持力度的加大,进口替代趋势越发明显,国内企业将替代进口产品企业成为国内市场芯片供应的主流。

从技术水平上看,台积电和三星掌握了10nm 的高端制程量产技术,格罗方德和联电等掌握了高端14nm的量产技术,而中芯国际,28nm已实现量产,目前良率较低,技术处于逐步成熟阶段,不过在40nm制程已经成熟。由于在技术研发的时间端口放缓,中芯国际有研发优势,有望实现28nm成熟并在技术上晋级为更高的档次。

而且就国内的需求端来说,高端技术的晶圆产品市场需求并不大,就算以小米及华为为主的国内顶尖的手机品牌,使用仅为14纳米的晶圆材料,未来28纳米的材料需求仍是市场的主流。中芯国际优势很大,随着该公司28nm技术的成熟,有望进一步占领国内晶圆市场。

28纳米是中芯国际技术晋级的门槛。

有机构预测2018年28nm 制程服务需求为454 万片/年,中芯国际若能占有5%的市场份额,该公司28nm产能拥有的市场销量达22.7 万片/年。

中芯国际的28 纳米的收入占比增长很快,2017 年第三季度已接近8.8%,同比增加了7.4个百分点,不过40/45nm的收入占比20.6%,处于领头位置。实际上,28nm比40nm在技术上的差距很大,比如在开关能耗上,28nm是40nm的一半,而在运行速度上,28nm是40nm的一倍。未来28纳米在中芯国际的收入贡献将得到释放。

中芯国际旗下中芯南方获增资32.9亿美元,国家集成电路入股

中芯国际28纳米有3种制程,分别是PolySiON,High-K-HKM 和High-KC,该公司的28 纳米技术现已成功进入多项目晶圆(MPW)和量产阶段,并提出发展三阶段,第一阶段的polySion制程已经量产,第二阶段HKMG制程已经在2017年第2季开始产出,而第三阶段是第二代的HKC制程,预计在2018年底量产。

不过中芯国际28nm的HKMG制程良率不达预期(目前为40%左右),已是众所周之,也是公司最大的“黑点”所在,而产品规格为Poly/SiON的技术与台积电28LP技术相似,目前市场普遍认为,梁孟松的到来,使中芯国际将在2018年推进28nm的商业化,14nm制成将在2019年见到成效。

值得一提的是,中芯旗下的中芯北方在北京已建成第一座以及规划的第二座均3.5万片/月产能的40nm与28nm生产基地,以及上海第二座规划满载月产能为7万片/片的12寸规划为14纳米的晶圆厂,2017年建成,预期在2018年投产。这是中芯国际第一条14nm生产线,投资超过675亿人民币,正式投产后,公司将开始攻克10nm制程。

综上内容,中芯国际得到大多数机构以及公众投资者的认可,基于该公司具有成长的价值。以中芯国际目前优异的财务数据、行业市场空间以及芯片技术不断攻破并接近国际技术水平的维度上看,该公司未来将在进口替代增量市场上保持产品优势,并将获得国内市场需求端大部分份额。

总结语:国家集成电路基金(简称“大基金”)成立于2014年,一期募集资金1387亿元,二期预计规模有望达到2000亿。在刚刚过去的两个月里,大基金动作频频,投资了汇顶科技、晶方科技、华虹宏力以及分销行业中电港。此次入股中芯南方,协助中芯国际在芯片制造产业实现技术突破,也是助力国家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期待中芯国际能够取得优异成绩,期待中国集成电路产业能够早日上一个台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