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事制度改革引領遼寧自貿區營口片區創新發展

遼寧自貿試驗區營口片區人才工作紀實

人事制度改革引領遼寧自貿區營口片區創新發展

這幾天,遼寧自貿區營口片區政務服務大廳裡多了一個醒目的窗口——人才服務窗口。這是自貿區吸引人才落戶、為企業提供招賢納士服務平臺的又一新舉措。

為了尋找更適合自貿區發展的人才模式,順應自由貿易試驗區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的總思路,遼寧自貿區營口片區本著“一切向效率看齊,一切向人才看齊”的理念,走出了一條適合自貿區發展的人才管理新模式。

頂層設計打開新格局

大膽嘗試開闢新路徑

自貿試驗區是改革開放的最前沿,如何運用自貿思維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人事制度改革引領遼寧自貿區營口片區創新發展

對此,市政府副秘書長、營口片區管委會常務副主任、營口高新區管委會主任張東說:“全社會必須創造一種尊重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良好環境;用自貿區的平臺效應讓每個人都有用武之地。”

在組建之初,營口市委、市政府就從全市主要部門抽調了40多名幹部到自貿區工作;經省委、省政府同意,選調在省長期從事外經貿和開放工作、分管和熟悉自貿區業務的領導幹部到營口片區擔任主要領導。這些新思維和新舉措為自貿區起步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組織保障與人才支撐。

2017年12月,市委、市政府出臺了《關於全面深化中國(遼寧)自由貿易試驗區營口片區人事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把人事制度改革作為制度創新的重要一環來抓。

創新就意味著在觀念上、理念上打破原有的條條框框,突破固有的常規做法。營口片區用近半年的時間,先後制定了“一方案四辦法”,建立了以總量控編、全員聘用、自主分配、績效考核為核心的新型人事管理制度體系,形成了不唯身份、不唯出身、不唯學歷,重能力、重業績、重貢獻的選人用人導向和薪酬分配方式。

創新思維打破常規

人盡其才發揮能動

事業因人才而興,人才因事業而聚。

如今在自貿區,捧著“泥飯碗”當局長不足為奇,管理者重新變回職員亦是常態,但所有人為自貿區想事、幹事的心沒變,為營口發展引資、引智的情更濃!

人事制度改革引領遼寧自貿區營口片區創新發展

崔啟隆,今年38歲,2013年4月以第二名的成績成為營口高新區合同制員工。在今年人事制度改革中,他被聘為招商三局局長。崔啟隆說,“這次改革讓我的觀念也隨之更新。市場化的做法能讓今後的招商工作更有效對接,這種體制機制創新更為自貿區日後吸引人才、為有專業特長的人開了一扇門。”

人事制度改革引領遼寧自貿區營口片區創新發展

今年27歲的魯驍儀,畢業於遼寧對外經貿學院。實施人事制度改革後,魯驍儀被選聘到員額內。一個剛走上工作崗位三年的年輕人與三十年工作經驗的公務員同工同酬。魯驍儀激動地說:“自貿區讓我感到職場規劃、進步空間不再是遙不可及,自己未來的奮鬥方向更明晰、更遼闊了!”

在這次人事制度改革中,像崔啟隆一樣的合同制員工被聘為部門副職的還有9人,像魯驍儀一樣的年輕人更是不勝枚舉。自貿區為那些想幹事、能幹事、幹成事的人才提供了廣闊的舞臺。

“新人思想新、思維新、思路新,創新有活力,咱就得服氣,在自貿區幹,就得比誰貢獻大,崗位沒有貴賤,只是分工不同。”曾經的中層管理者、此次被聘為普通職員的幹部對此深有感觸地說。

數據顯示,截止到2018年2月底,150人進入員額管理,13人未被選聘,其中10人是體制內的幹部。

創新政策吸引創業者

各式培訓增添新動能

人事制度改革引領遼寧自貿區營口片區創新發展

省自貿辦副主任、營口片區管委會主任陳柯先說:“人才高於一切,人才政策高於一切。要以更高的視野,創新的思維,實施更加主動的財政支持措施。”為此,管委會出臺了《遼寧自貿區營口片區(高新區)推動人才集聚激發創新創業活力的若干政策》,向海內外人才拋出了橄欖枝。一時間,無數海外學子的步伐指向了同一座東北港城——遼寧營口!

人事制度改革引領遼寧自貿區營口片區創新發展

栽下梧桐樹,不愁鳳凰來。

2017年8月,營口片區面向全社會公開招聘合同制員工,在2338名報名者中,23名具有雙碩士學位,最終36名被擇優錄取,72名被管委會納入人才儲備庫。

在吸引人才的同時,自貿區還高度重視如何留住人才。

留住人才需要“走出去”。一年多來,自貿區總計投入近200萬元,組織200多人次參加國家、省、市組織的各類培訓127次;派出60多人次先後到30多個地區實地考察學習。

人事制度改革引領遼寧自貿區營口片區創新發展

留住人才更需要“勤提問”。自貿區成立了專家諮詢委員會,首批22名來自國內的高精尖專家在過去十個月時間裡,累計推出制度創新專項諮詢課題成果18項。

以企業需求為服務導向

用活政策搭建供需平臺

人事制度改革引領遼寧自貿區營口片區創新發展

營口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趙長富在前不久召開的全市人才工作述職會上強調:“要堅持圍繞發展引人才,在人才引進上要不拘一格,不唯學歷重能力、不唯頭銜重實用、不求所在但求所用。要靠企業引才,通過企業發展吸引聚集各類人才。要充分掌握人才信息和企業的人才需求,積極幫助企業引進人才。”

對此,自貿區政務服務大廳剛剛開設的人才服務窗口,就是把了解企業對人才的需求前置,域內企業只要撥通一個電話,或到人才服務窗口填寫一張表格,自貿區就會登記備案,幫助企業尋找人才,對接市場。

人事制度改革引領遼寧自貿區營口片區創新發展

本著以企業需求為導向的工作思路,結合全市“四個一幫扶”專項行動,今年5月,自貿區聯合市人社局、人才中心共同舉辦“自貿區企業專場招聘會”,並將於7月份和8月份陸續在市內人員密集場所連續舉辦四場招聘會,以滿足轄區內企業對人才的用工需求。

人事制度改革引領遼寧自貿區營口片區創新發展

新體制適應新需要

新機制取得新成果

人事制度改革引領遼寧自貿區營口片區創新發展

新的選人用人方式為自貿試驗區發展注入了新活力,引領了營口的快速發展。

人事制度改革引領遼寧自貿區營口片區創新發展

陳柯先說:“營口片區的人事制度改革,打破了體制壁壘,掃除了身份障礙,實現了幹部隊伍由‘身份管理’向‘崗位管理’的轉變,收入分配由‘固定工資’向‘績效薪酬’的轉變,推動了營口片區形成人才高度聚集、資源高度融合、機制開放靈活的人事管理體制。”

人事制度改革引領遼寧自貿區營口片區創新發展

統計數據表明,從2017年4月自貿區掛牌到今年上半年,遼寧自貿區營口片區新增註冊企業4412戶,註冊資本金合計1403.58億元;實現創新案例30項,其中5項全國首創;中央商務區(CBD)、營口綜合保稅區兩大省級督辦項目分別用了108天和85天便拔地而起。

人事制度改革引領遼寧自貿區營口片區創新發展

人才強,科技強,經濟強。一年多來,遼寧自貿區營口片區帶動營口高新區提檔升位,一般財政收入實現200%增長;先後有來自中國工程院、清華大學、中科院上海有機所、哈工大等科研院校160餘人次專家到自貿區(高新區)調研、考察,省內30多名院士專家與區內企業“牽手”。自貿人敢試、敢闖、敢拼的精神正吸引和鼓舞著更多的海內外人才向營口匯聚。

稿源:營口自貿區

監製:譚瑩、崔寧

人事制度改革引領遼寧自貿區營口片區創新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