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0年,職稱對教師薪資的影響將減少,你怎麼看?

說車妹

教師這份職業不同於其他職業,身為教師的本職工作是教書育人,受學生與家長的尊重,工作性質穩定沒有太大壓力。教師擁有多年教齡,工作認真表現優秀,依然不能通過職稱評審的現象較為普遍。由於教師薪資與職稱有所關聯,被評為高級職稱的教師能拿到更高的工資。

到2020年,職稱對教師薪資的影響將減少,對於教師來說是好消息。


職稱工資制度已經有三十年,實行的意義是激勵教師工作,給予榮譽與獎勵,而後產生的弊端出現,不公平評職稱的現象時有發生。職稱名額的分配少,有些勤懇工作的老師一心放在本職工作上,讓有關係和有手段的人評選上了職稱。教師水平相差不大卻待遇不公,只因為沒有關係就評不上職稱。


其實達到評職稱條件的老師遠遠高於名額數,即使提高名額分配進行改革,依然不能保證教師的利益與公平。擁有高級職稱的教師很少出現在講臺上,而那些年輕教師辛苦講課,卻拿著與付出不對等的工資。這樣不平衡的現象一直存在,可見職稱對教師工資的影響真的很大,造成的不平衡現象會持續存在。


如果2020年能減少職稱對教師的影響,就能逐漸減少職稱工資制度造成的問題與弊端。教育內部的不平衡會慢慢減少,讓教師全身心的投入到教育工作中。

教師不再受職稱問題所困擾,會提升教學效率,調動教師工作的積極性,吸引更多人才投入到教育行業。


決勝網

  我國的教師職稱制度已經實施了近三十年,時至今日已經被很多人詬病,究其原因,無非是學歷、教齡與職稱評審制度之間的矛盾衝突,當然,我們也看到近年來職稱制度改革一直在被提起,並且也有明顯的改革。


  教師是一個令人羨慕的職業,所以很多的大學生參加教師招聘的考試,爭取將來也能當一個老師。但是等真的當上老師後,又要考職稱,那麼為什麼考職稱呢?因為職稱對於教師的薪資有很大的影響,一個有高級職稱的教師比一個普通教師的工資要高出800~1000元不等。

  教師績效工資標準:


據瞭解,教育部一直在對於職稱進行改革,1月15日,教育部教師工作司司長王定華在中國教育學會教師專業發展研究中心成立大會上,關於職稱改革明確的指示:

  通過上面會議內容,我們可以看出,現在跟職稱評定掛鉤的東西太多,包括福利待遇等。國家也出了一系列的政策來完善,強化職稱的評價功能,一直對於職稱進行改革,目的是為了淡化職稱的作用。


  目前教師工資以職稱取酬,由於學校中、高級職稱有名額限制的,特別是高級。達到條件的教師遠遠多於限制的名額,造成資歷、學歷、能力、工作量、成果差不多的教師之間(尤其農村義務教育的教師)收入差距較大。所以進行了一系列改革,提高高級職稱的比例,逐漸淡化職稱工資,或取消中、小學教師職稱工資。建立效率與公平辯證統一的收入分配,勢在必行。


看看網友怎麼說:


@社會你洋哥55211326

  儘快取消職稱和績效,因它危害了十幾年學校的正常工作秩序(教師與教師、教師與領導),建議按工、教齡發薪資,因為誰都有老的時候,(工、教齡長的年輕時也都為教育事業負出了畢生精力)這樣也可以鼓勵中、青年教師終身投入教育事業。


  @LOST8

  職稱高的人,其實適合搞公關,適合做生意,至於教書,個人覺得不適合他們中的絕大多數。中國的職稱評定,大家都懂得是咋回事。論文基本是靠花錢和找關係搞的;學校每年優秀名額有限,想要…… 高級教師名額有限,想搞到,你懂的該怎麼操作。每天都得想,都得去打聽消息,都得去找路子,跑關係。要是把精力放在教學上,你有機會評高級職稱嗎?



  @laoying老鷹

  職稱,作為一段時期的教育教學管理手段,已經失去了自己的使命!很多人倍受職稱的煎熬,許多人得力於職稱的優勢。但是不管怎麼樣,如果職稱再這樣走下去就走進了死衚衕!很多高職稱的人從政,不上課,真正上課的一線教師,往往是職稱較低的!他們面對職稱,無可奈何,遠遠的排隊等著……他們的積極性盡失,心思用在校外補課上!大家說說,這樣的職稱要還是不要呢?我認識的一位德高望重的大學教授就是個例子,因為他專心搞研究(搞法律的,是國家法律仲裁會的理事,財大畢業,學士學位)寫著作,編教材,辦理各種案子,各處聘請講課。沒有時間,疏忽了他所在學校的職稱評定,所以,這麼多年雖然在一線教學,但是始終是付教授職稱。你說這公平嗎?所以職稱,不能成為一些人某私的手段,更不能讓這些有才華的教授流逝!讓我們的孩子們受損失!教師的鑑定不能是門路,證書,職稱,金錢!希望國家對教育有新的改革,新的舉措!



  @靜心為

  職稱有缺點也有優點,缺點是年輕教師幹活多職稱低工資低,老教師幹活少工資高。優點是給年輕人進取的動力,對老教師以前教學成果的肯定。所以要縮小職稱工資差距,尋求更合理的工資標準。更好地調動中老教師的積極性。


  @劍膽琴心266

  如果是真的,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教師將拍手稱快喜笑顏開!但為何不是現在呢?職稱確實到了非除不可的時候了!職稱不是幹出來的而是評出來的,它與工作量和成績沒有絲毫關係。它不僅沒能調動教師積極性反而挫傷了教師積極性,它破壞多勞多得同工同酬公平公正原則,它讓一線教師傷透腦筋寒心透頂,它滋生腐敗助長歪風邪氣扭曲價值觀……一勞永逸的職稱工資無法確保一如既往的付出!職稱工資沒能推動教育的發展反而成為權利和關係的重災區!


微學伴

這是一個糟糕的方向。

國家設立教師職稱,把有職稱的教師與註冊會計師、農技師、律師等職稱放在一起,顯然是為了讓有能力的人脫穎而出。把教師認定為有專業技術的人員,表明教師的專業地位很高,學術成就高,真正能夠做好專業技術的人也是有限的。

現在因為提意見的人太多,而想要減少職稱對工資的影響。想留住有能力的人恐怕就困難了。整個教師隊伍沒有層級,沒有區別,混水摸魚的人會更多。

國家可以對各種職稱進行嚴格考試,比如律師證考試,註冊會計師考試,考上是能耐,考不上再來。

既然大家認為職稱很難評,為什麼不讓教師通過考試取得職稱呢?設置科目考教師的專業知識水平,教學水平,寫論文的水平。學生考試成績佔一部分比例,但不過分強調。有職稱與沒職稱拉開距離。

通過考試,減少職稱評審中的人為因素 ,更不要搞什麼送課下鄉。直接就是網上展示課程,有國家教育平臺的優質課就評職稱,沒有再來。

現在的職稱有太多爭議,就是因為有很多東西可以人為操作。有人上課一塌糊塗,因為有關係,職稱評上了。有人老實,學生就是考全市全省第一,校領導都不會提一句。



一旦經過嚴格考試,有人是一輩子都不能取得職稱的。不信,試試!


教育之象

近日,教育部發布《關於大力推行中小學教師培訓學分管理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這意味著:今後,中小學在職教師,也要掙“學分”!


《關於大力推行中小學教師培訓學分管理的指導意見》

01. 《意見》內容提要

瞭解《意見》

【1】教師培訓將要怎麼變?

推行教師培訓學分管理,深化培訓管理改革

● 各地要以大力推行教師培訓學分管理為抓手,著力構建培訓學分標準體系,科學規劃培訓課程,積極推行教師培訓選學,完善培訓學分審核認定製度,建立健全培訓學分轉換與應用機制。

● 省級教育行政部門要依據國家制定的教師專業標準、教師教育課程標準和教師培訓課程標準等相關規定,結合本地中小學教育教學實際需要和教師專業發展需求,分層、分類、分科建立教師培訓課程體系,合理設置必修課程與選修課程,對不同層次與類型的培訓課程賦予相應學分。

● 教師參加經縣級以上教育行政部門審核確認的教研活動,可納入培訓學分。

● 有條件的地區要推行教師自主選學,支持教師自主選擇培訓課程、培訓機構和參訓時間等。

看來,未來咱們老師也要像學生一樣通過培訓修“學分”啦。不過,這樣也挺好,畢竟,教師培訓可以更加規範了,不是嗎?

【2】培訓課程如何架構?

分層提供教師培訓課程,強化培訓內容的針對性和系統性

● 培訓機構要重視培訓課程開發,科學制訂培訓課程建設計劃,著力提升培訓團隊課程研發能力,努力提供針對性強、特色鮮明的系列化培訓課程。

● 教師要制訂個體發展規劃,通過能力診斷,明確所處發展階段和培訓需求,提出培訓選學菜單,為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制訂培訓規劃、設計培訓項目、遴選培訓機構、開展培訓績效評估提供依據。

● 中小學校要制訂校本研修規劃,有針對性地設計校本研修項目、開發校本研修課程,著力解決教師日常教育教學問題,促進教師自主發展。

● 區縣級教育行政部門要切實加強對中小學校本研修規劃設計及實施成效的審核評價。

以前,經常有老師抱怨自己參加的培訓不夠規範,這回,經過合理規劃和規範流程制定後的課程一定會更加專業的。而且,我們老師還能夠提出培訓選學菜單呢,這也給我們了一定的自主權,相信未來的課程一定會更加對我們老師的“胃口”的。

【3】學分怎麼轉化?

建立教師培訓學分認定規範,實現學時學分合理轉換

● 省級教育行政部門要科學確定教師培訓學分結構體系,明確學分總量,提出國家、省、市、縣、校等不同級別培訓以及教師自主研修的學分比例要求。

● 合理制訂培訓學時與培訓學分轉換辦法,應體現培訓級別和學員學習成效差異,培訓級別越高學時的學分值越高,學員學習成效越好同一培訓學時的學分值越高。

● 一線優秀教師承擔培訓任務應按照培訓級別不同折算相應學分。

以往的培訓,對於不少老師來說就是走個“過場”,回來寫個報告總結就算完事。《意見》規定,學分折算還要體現學習成效差異——這回,我們不僅要修學分,還要修好學分了。

【4】學分認定要走哪些流程?

嚴格教師培訓學分審核認定,規範培訓考核評價

● 省級教育行政部門要遵循“中小學校申報、市縣審核、省級認定”的流程,規範教師培訓學分審核認定程序,確保認定結果客觀有效。

● 培訓任務承擔機構要及時將學員參訓情況及學習成效反饋至有關教育行政部門或所在中小學校。

● 市縣級教育行政部門要建立教師培訓檔案,記錄教師所學課程、學習成效和學時學分等關鍵信息。

● 中小學校按相關要求定期申報教師培訓學分,市縣級教育行政部門按年度進行審核,並將結果反饋教師所在中小學校。

● 省級教育行政部門要按週期對教師培訓學分進行認定,並將結果反饋市縣。

《意見》同樣說明了學分認定的流程,其中我們可以明確,在未來我們老師的培訓情況都要記錄在案啦,而且還要定期認證哦。

【5】學分認證還能與學歷教育相銜接?

探索建立教師培訓學分銀行,推動非學歷培訓與學歷教育銜接

● 省級教育行政部門要探索建立教師培訓學分銀行,記錄和存儲教師參加培訓與自主研修的成果,支持培訓學分的查詢、累積和轉換,為高等學校認可培訓學分,納入學歷教育提供服務。

● 支持高等學校和教師培訓機構通過課程銜接、學分互認等方式,建立非學歷培訓與學歷教育的銜接機制,搭建教師專業成長的“立交橋”,拓寬教師終身學習通道,推進學習型社會建設。

很多老師都有意繼續提升自己的學歷,此次《意見》為我們帶來了一個利好消息——我們的培訓學分也可以和高校學習相互認定,相信,未來會有更多老師加入學歷教育之中,這種銜接方式,也會減輕這部分老師的負擔。

【6】修不夠學分甚至影響資格定期註冊?

強化教師培訓學分應用,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 嚴格落實教師培訓學分作為教師資格定期註冊必備條件,每個註冊有效期內,教師須完成省級教育行政部門規定的培訓學分,方能註冊合格。

● 將教師培訓學分作為教師職稱評聘、績效考核、評優評先的必備條件。

● 將教師培訓學分管理納入學校辦學水平評估、校長考評和縣級教育督導的指標體系。

看來培訓對我們老師真的很重要,修不夠學分甚至會影響我們的資格定期註冊的結果,而且評優、評先、評職稱都需要它。老師們,還等什麼,必須要好好學習,才能天天向上啊!

【7】老師們怎樣才能進入自己的學分系統呢?

推進教師培訓學分信息化管理,提升培訓管理效率

● 各地要依託信息化管理平臺,推進教師培訓選學、學分審核認定、學分轉換和學分應用等全過程的信息化管理,優化管理流程,提升管理效率

● 為每位教師建立培訓電子檔案,為切實推進培訓學分應用提供依據。

學分管理系統依託互聯網,這樣的確能夠讓我們學分系統更加快捷、高效。

【8】學分系統如何落實?

加強組織保障,落實教師培訓學分管理職責

● 國家對各地開展教師培訓學分管理工作進行宏觀指導。

● 省級教育行政部門統籌教師培訓學分管理的組織實施工作,依據本意見制訂教師培訓學分管理實施辦法並報教育部備案,加快推進培訓學分標準研製和信息化管理平臺建設,對市縣培訓學分管理工作進行指導和監測評估,做好週期性教師培訓學分的認定工作。

● 市縣教育行政部門要制訂本地教師培訓學分管理實施細則,健全培訓學分管理組織機構,做好培訓學分審核工作,加強對學校參與相關工作的指導與監管。

● 學校要科學規範地開展教師培訓學分申報與管理,真實有效反饋教師培訓學習成效。

從國家到地方都各司其職,相信我們老師的培訓學分系統很快就能出爐啦!

02.《意見》對教育部門、學校等有何要求?

教育行政部門

❶各地要依託教師信息化管理平臺,對教師參加培訓及學分記載進行全過程的信息化管理,提升管理效率。


❷市縣教育行政部門要加強對學校參與相關工作的指導與監管。

❸市縣教育行政部門要建立教師培訓檔案,記錄教師所學課程、學習成效和學時學分等關鍵信息。

❹可依據學分標準,分層進行教師培訓週期規劃,持續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中小學校

❶學校要科學規範地開展教師培訓學分申報與管理,真實有效反饋教師培訓學習成效。

❷中小學校按相關要求定期申報教師培訓學分,市縣教育行政部門按年度進行審核,並將結果反饋教師所在中小學校。

❸中小學校要制定校本研修規劃,有針對性地設計校本研修項目,促進教師自主發展。

中小學教師

廣大教師可根據學分標準,制定個體發展規劃,明確“培訓需求菜單”,進行自主選學,提高培訓針對性。

03.《意見》中哪些讓人“眼前一亮”?

推進廣大教師開展自主選學

《意見》明確提出,著力構建培訓學分標準體系。

為何提出這個要求?

學分標準體系的構建將有助於各地科學制定教師培訓週期規劃和年度計劃,有利於培訓機構分層、分類、分科建立教師培訓課程體系,有利於推進廣大教師按需開展自主選學。

培訓學分的“含金量”很大

《意見》明確提出,要合理制定培訓學時與培訓學分轉換辦法,體現培訓級別和學員學習成效差異。

為何提出這個要求?

當前不少地區存在的學時與學分簡單換算,未體現培訓層級和學習成效差異,不能對教師參訓學習形成激勵的問題。

在學時與學分的轉換上,實行培訓層級不同、學員學習成效不同、承擔培訓任務層次不同,差異性認定培訓學分的制度,體現了培訓學分的“含金量”,將極大地調動教師參訓的積極性。

搭建教師專業成長的“立交橋”

《意見》明確提出,探索建立教師培訓學分銀行,推動高等學校認可培訓學分。

為何提出這個要求?

建立培訓學分銀行將推動高等學校認可培訓學分,建立非學歷培訓與學歷教育的銜接機制,搭建教師專業成長的“立交橋”,拓寬教師終身學習通道。

建立培訓學分銀行將有力推動高等院校、區縣研訓機構、一線學校的協同,促進教師職前培養和職後培訓的一體化。

教師培訓學分將有效應用

《意見》提出,將培訓學分與教師管理、學校考評和教育督導工作相結合;加強教師培訓學分監測與通報,分級落實監測責任,及時發佈年度和週期監測報告。

為何提出這個要求?

當前培訓學分管理存在執行不到位、結果未有效運用、未能發揮激勵功能等現象。

這樣做能強化教師培訓學分的有效應用,將教師參與培訓與自身專業持續發展結合,依託教師信息化管理平臺,建立教師培訓檔案,適時記錄教師所學課程、學習成效和學時學分等關鍵信息,對教師遞進式、持續性、終身化成長起到重要的支撐作用。

04.老師們真正想要的,是怎樣的培訓?

【對“胃口”才有效】

對廣大教師而言,現實的壓力是,社會評價一所學校的最重要指標是分數,學校對教師的認定亦然,追求分數也就理所當然地成為教師安身立命的本錢。

教師們內心的理想和現實的無奈形成明顯錯位,因為培訓是上級要求納入考核的,教師們只好被動參加,所以出現應付混課時的情形就很正常了,培訓效果自然不會理想。

那麼,教師們需要什麼呢?

他們既需要理念的引領,更需要踐行理念的技能。教師最感興趣的是提高分數的有效手段——“凡是能幫我提高分數、有助於我在學校立足的,我就感興趣、我就願意學,”反之則拒絕。教師追求分數並沒有錯。

而我們的培訓多停留在理念層面,圍繞理論知識設計方案和課程的多,緊貼教師具體教學實踐的少,更沒有針對課堂主人——學生“學”的內容,所以“說”得再好還是脫離教師的現實需求。

試想,如果我們能在理念引導下設計些能夠提高教學效果的具體方法和手段,增加些貼近教師教學實踐的內容,再能圍繞學情分析、學習任務設計、學習過程評價、教學行為改進等,開展實實在在的培訓,該多麼對教師的“胃口”!

【接“地氣”才有用】

教育主管部門或學校都把“寶”押在專家或教授身上,而忽視成功的培訓應該由一個團隊共同來完成,導致培訓效果大打折扣。

不接“地氣”的原因大致如下——

內容“高大上”缺乏針對性是首要原因

講課老師的學術水平可能很高,但不瞭解基礎教育的實際情況,因此,在課程設計上不接地氣,講課抓不住重點,只能是東一榔頭西一棒子,甚至有的老師把在別的地方講的內容搬過來,再加上一些臨場發揮,難以引起參訓老師的共鳴。

其次是缺乏互動

講課老師大多是自說自話,聽課老師無法參與,難以互動。有的雖然也讓老師們提提問題,但只不過是形式,一帶而過,多是根據自己的理解,以講問題的形式展開,但所講的問題是自己認為的重點問題,不是老師們提出的問題,因此,解決不了培訓教師在實際教學中的實際問題。

這就需要各地各校在培訓前做好調研,充分徵求老師們的意見。培訓的內容應當從基層老師的需求中產生,反覆討論,甄選出亟須解決的問題,然後再根據需求決定去哪兒培訓,聘請哪些專家學者。培訓前可以先把培訓的內容發給老師,看看合不合適,是否需要調整。

再者,培訓也不一定非要一味地去外地,去名校,要善於就地取材。不少地方都有一些名師,特別是教學一線的名師,他們的教學經驗往往最符合本地的特色,更有針對性,也便於交流學習,一定要善於挖掘。人們往往容易走進一個怪圈,總是認為外地的名師好,“外鄉的水比家鄉的水甜”。


說車妹

這是好事,值得推廣。

我國的教師工資都是由基本工資、薪級工資、績效工資、津貼工資組成。而教師的基本工資、薪級工資和績效工資都與職稱掛鉤。

但是事實上,中小學教師職稱的存在,一直以來飽受老師們詬病,爭論不休。具體原因是:

一、職稱要受一定的比例限制。不管你多優秀,業績條件再好,沒有名額,你照樣拿著比別人少的多的工資幹著自己的事,但是其實很多教師各方面都比很多高級教師要做的好,但長期受名額限制無法評上高級。

那有人會說了,只要你足夠優秀總會有名額的吧?

錯誤!當你的職稱比例飽和的時候,幾年都等不到一個名額!想要評上高級職稱,必須等自然減員,也就是離職或死亡。筆者現在就是城市公立小學的一名普通教師。我們全區700多名在職在編教師,每年高級職稱只有兩三個。而我的同學在農村,更慘,幾年都輪不一個名額。這大大的打擊了老師們追求卓越的積極性。

二、現在的職稱評定條件讓很多中小學教師望而卻步。做為一名教師,主要的職責就是教書育人,但是縱觀整個職稱評定條件,對教書育人的評價要求很少,但是對個人業績要求卻很高。

比如,有些教師長期工作在教學一線,教育教學水平有口皆碑,得到了同事、學生、家長的高度讚揚,教學成績也非常好。但是這位老師並不是一個善於表現自己的人,他不愛上公開課,所以優質課證書很少。他只想寫與學生有關的文章,只想記錄自己的教育教學,並不想為了發表而寫一些所謂的跟風的教改論文。況且,說句不好聽的話,你讓一個小學教師搞教改課題,這不是難為他嗎?所以,我們可以看到,那些會表現自己的人,能上幾節優質課,發表幾篇文章,無論教學質量怎麼樣,他都能評上高級職稱,可是他的教學成績卻非常差。這讓很多兢兢業業踏實教學的老師非常寒心。

所以,淡化職稱,減少職稱工資的差距,讓真正有能力、乾的多的老師覺得付出有回報,才是一項真正值得推廣的舉措。


珂利軒

職稱對教師來講確實存在極不公平的一面,主要有:一是從名額上的分配就存在許多弊端,造成有部分有關係的人,就會在他們人群中順利成章的做好了需要的條件,甚至就學校本身都不知道就把職稱評上了。另外沒有關係的,就會千方百計去利用各種手段去進行交易性的弄到指標評上職稱,然而真正在第一線的辛辛苦苦勤勤懇懇的教師始終評不上,就連學校評縣級及以上的先進教師都根本得不到。二是從學校的類別來看對於職稱評定更有不公平的方面,例如以前輔導學生獲獎等等,只有在縣級學校學生生源好的一類學校才有多的機會創造條件。據一類學校的任教的教師說他們條件已經早就有多的了,只等時間年限的問題。像我們鎮級片區學校收的學生都是縣城裡五、六間初中把全縣六年級學生好的招錄後,考不上那些還是相對好班都上不去的才到我們這類學校讀書,每一屆進校成績小學兩科語文數學之和最好的都只在70一80分之間只有一兩個,其餘學生兩科之和幾乎在40分及以下,甚至這些學生多數數學特別差幾乎是零分,這樣的學生要輔導他們參加競賽獲獎來評職稱容易嗎?在我們學校已經工作二十多年的教師評縣級獎的甚至一次都沒輪到過,職稱對我們大多數教師公平嗎?三,我們同是一起從師範學校畢業,讀書期間大家成績以及各方面都差不多甚至在一些方面能力還要強一些,為什麼待遇就不同呢?這公平嗎?四,高級職稱評上的又有多少在第一線講臺上教學的呢?看看第一線教學的都是才進入工作的和一直評不上高級職稱的中年及以上的教師。所以我覺得取消職稱是眾望所趨,為了教學中對待教師待遇相對的公平,應該以工齡教齡來確定每個教師的工資,如果某教師在某一時間做出了突出的成績,政府或單位可以一次性獎勵多少獎金這應該的,不應該把有一次或幾次出了點成績就作提工資終身受益,試想這些同一級同學比你能說工作每年每月工作都是非常突出的、非常優秀的嗎?因為一個人的突出成績不一定每年都是最突出的一個。並且每接的一級學生情況是不一樣的。另外對於在教育教學上有特殊貢獻在,整個教育界產生了重大的作用的影響的教師,這一種業績已經可以與那些發明家一樣待遇可以在工資待遇上提高這,也是正確的也是情理之中的。綜上所述,我認為如果像這樣做的話,再加之在工作上加強的常規管理措施嚴格性的要求及獎懲分明的話,我們教師的工作肯定比現在的積極性高得多。


手機用戶59607491098

職稱本來就應該淡化甚至取消

降低職稱對教師薪酬的影響,這是推進職稱評審改革的重要一步,要淡化職稱工資,根據職務確定教師的薪酬待遇。希望減少職稱工資的改革,能順利推進。而職稱評審改革的目標,應該是取消職稱。

目前職稱之所以難以取消,是因為職稱附加了很多權利與待遇,這就讓既得利益者反對取消職稱,同時,也令職稱評審因行政與利益因素的干擾,而充斥著權勢交易、潛規則。比如,正高級職稱往往被教育行政官員、學校領導佔據,一線教師很少有份;一名教師在鄉村學校評上高級職稱後,很可能就調離鄉村,到城鎮學校享有高級職稱待遇。

逐漸剝離職稱附加的權利、待遇,是推進取消職稱,實行基於職務的招聘、使用、管理、評價的重要途徑。這與戶籍改革一樣,需要剝離與戶籍掛鉤的利益。在降低職稱工資的過程中,當然也會遭遇既得利益者的反對,為此,需要在推進改革時,注意兩點。

一是有關職稱改革,不能由行政部門主導,讓職稱評審的既得利益者擁有改革的話語權,應該在進行改革方案制訂時,廣泛聽取一線教師的意見,將他們的意見納入決策。

二是應該針對職稱改革,完善學校的內部治理,建立教師同行委員會,負責學校的教育事務管理與教師評價。這有利於根據教師的職務表現,評價教師的能力與貢獻,促進教師職業化、專業化發展。


熊丙奇看教育

國內用職稱來調整工資的情況很多,不僅限於教師,例如工程領域,醫療衛生領域都有職稱對工資的影響。就是做個人力、會計出納,也分處級、中級、高級。

和教育文化相關的有:高校教師、新聞、科學研究、出版、教練員、翻譯、藝術系列、律師、公證系列(專業)設正高級、副高級、中級、助理級4個級別。中小學教師設正高級、副高級、中級、助理級、員級5個級別。

行政幹部也有,不過不叫職稱,叫職級。鄉科級,縣處級,廳局級,省部級,國級等等。

職稱最初源於職務名稱,理論上職稱是指專業技術人員的專業技術水平、能力,以及成就的等級稱號,是反映專業技術人員的技術水平、工作能力的標誌。


評職稱,還有額度限制,這個很讓老師們受傷。示範性高中的高級職稱比例是35%,一般高中是25%;初中的高級職稱10%,中級40%,初級50%。小學教師沒有高級職稱,最高才達到中級職稱,很多小學教師的頭頂懸著一塊“隱形天花板”。

現在職稱評定主要是依據人事部1991年的文件《關於職稱改革評聘分開試點工作有關事項的通知》人職發[1991]7號,教師職稱實行評聘分開。有一些專業技術類實行以考代評,衛生、會計、審計、統計、經濟、計算機軟件、翻譯、出版、土建。評定職稱往往有很多限制前置條件。這樣讓很多人受傷。


職稱指標是困擾教師教學的因素。職稱直接與教師的工資待遇掛鉤,高級和中級職稱相差很大。級別不同,工資收入差異很大。導致很多教師在承擔繁重的教學任務同事,還要應付評職稱的事情,評上還好,評不上,“評一次傷一次”。

據說,2017年河南實行試點,在河南參評職稱將不看“身份”,凡在豫工作滿一定期限均可參評職稱,而不再受身份、戶籍、地域、檔案、人事關係等因素制約。


隨著教育改革的推進,職稱在教師工資中的比例越來越小,作用也越來越淡化,對老師的收入影響會降低。這也有利於教師教書。

更有豐厚獎品不定期回饋,謝謝!


家族財富密碼

教師職稱制度是為了保障優秀教師能有較好的待遇,這樣可以專心教學。但是教師職稱制度終身制限制了不少優秀教師往上走的渠道,畢竟高級職稱的名額只有那麼幾個,再優秀也只能等名額。

或將取消中、小學教師職稱工資

目前教師工資以職稱取酬,由於學校中、高級職稱有名額限制的,特別是高級。達到條件的教師遠遠多於限制的名額,造成資歷、學歷、能力、工作量、成果差不多的教師之間(尤其農村義務教育的教師)收入差距過大:高級與初級相差接近一半。

以教師職稱高低定工資,不僅不能真正的調動廣大教師的積極性,大部分教師職稱原因收入差距過大,嚴重影響工作效率,特別是沒有晉上級職稱希望的,後遺症一大堆。因為教師也是人,也存在心理失衡問題。

為防止分配不公已日益從經濟問題造成民生問題演變為嚴重社會問題。因此通過工資改革“限高、穩中、託低”,逐漸淡化職稱工資,或取消中、小學教師職稱工資。

教師工資收入


海南中公教育

教師的職稱必須要有,各行都有,為什麼教師要取呢?它是教師在教育舞臺上幹了一輩子的榮譽。不過要改革進高級的方式。為了鼓勵教師終身從教,應該主要以教齡劃槓子。從教30年的教師無條件進高級,這樣,只要安心從教的教師,在教師崗位上貢獻一輩子。退休前都能進入高級。在教齡上弄虛做假的空子最少。其他的如優秀,獎勵,論文,文憑造假的最多。年輕人認為老教師沒在一線,虧了自己。這是錯誤的觀點。人人都會老的。你們也有老的一天,你的精力那時肯定不如年輕人。按你的觀點,多勞多得合理,那你的父母現在應該不吃不喝了,因為勞動不動了,得不到了。你的小寶貝兒也不該吃喝了。他沒也勞動。你說是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