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轉黑膠唱盤?這5個基本部件了解一下

多數殿堂級音樂發燒友認為,黑膠才是最純粹和最真實的音樂藝術的載體。隨著近年黑膠復興,不少玩家都對黑膠產生濃郁的興趣,不過有一個障礙就是黑膠唱盤的操作,與CD機一放碟就能播放有所不同,黑膠唱盤的結構比較複雜,偏傳統、機械式操作。但並非無法解決,每個黑膠唱盤的結構大同小異,只要你能理清楚唱盤的每個部件,以及其各自的功能,就能很好享受一把黑膠音樂的古典與厚重感。

玩转黑胶唱盘?这5个基本部件了解一下

圖片來源丨SPILL

圖中器材丨TEAC NT-570黑膠唱盤

唱頭/Cartridge

功能:「讀取」黑膠唱片聲音

黑膠唱盤的播放原理是,依靠唱針磨擦唱片的溝痕兩側所壓制的信號,再將這種摩擦所產生的震動通過唱針杆傳遞迴唱頭,再經由唱機按照唱片錄製的原理加以逆轉,最後才經由喇叭將聲音播放出來。

唱頭可謂是唱盤最重要的部分,由唱針、唱殼等組成,唱針主要分MM(Moving Magnet)、MC(Moving Coil)及小眾的 MI(Moving Iron)幾種類型。其中MC 分析力較好,但定價多數較貴;MM 輸出電壓較大,在入門唱盤中較為常見;不同的唱頭對整體音質和音色影響較大。

玩转黑胶唱盘?这5个基本部件了解一下

唱臂 / Tonearm

功能:傳遞唱頭音訊至前級

唱臂的工作是搭載唱頭,讓唱頭能正確拾取唱片上的信號。依照循規方式,可分為正切臂與曲臂兩種;按照外形差異,曲臂又可分為S形臂、J形臂及直臂三種,長度則有 9 吋、10 吋、12 吋等常見的選擇。而支撐唱臂常見的方式有單點支撐軸承、刀鋒支撐軸承等。唱臂最重要是夠輕、夠硬淨,諧振少,不同長度與設計也會影響到音質。

玩转黑胶唱盘?这5个基本部件了解一下

針壓尾陀/Counterweight

功能:調節唱頭針壓

整個唱臂結構就像是一個秤砣,而尾陀正是用來調節針壓。尾陀上的數字代表針壓重量,1.5g、2.0g、2.5g等不同重量都有。要對應唱頭列出的規格來旋轉,轉多少唱頭的針壓就重多少,針壓較重時,低頻會豐厚。雖然有0.2-0.3g的走棧位,不過針壓太重會傷碟,調校要細心。

玩转黑胶唱盘?这5个基本部件了解一下

轉速調節鈕 / Speed Selector

功能:選擇轉速

黑膠唱盤工作時,要保持恆定的轉速。這涉及到一個基本的唱片知識,就是黑膠唱片分成三種轉速的,即每分鐘33 ⅓轉、45轉,78轉(供少見的SP唱片使用)。

最早期的黑膠唱片是每分鐘78轉,轉的快,但每面只有一首歌,現在估計二手的都難找。目前主流是33轉,播放時只需調到相應轉速即可,45轉多是特別版,轉得快就快播完、曲目亦較少,不過聲軌密度相對較低,所以理論上音質會較好。另外高階唱盤多數可再做轉數微調,入門就未必有。

玩转黑胶唱盘?这5个基本部件了解一下

馬達及皮帶 / Motor & Belt

功能:驅動轉盤

黑膠唱盤以馬達驅動,發展至今引動唱盤的基本轉動方式,主要分為輪動(惰輪驅動)、帶動(皮帶驅動)及直驅(直接驅動)。

其中帶動式唱盤是當前的主流設計,從入門到高階盤都很常見。利用皮帶緩衝吸收馬達振動,令轉動更平順連貫,不過啟動時很遲緩,皮帶會存在老化問題;直驅式的設計更為簡單,直接以馬達驅動轉盤、啟動快,扭力足,不過要解決振動問題,結構複雜技術難度高,是高階的代名詞,但也有少數入門級唱盤會用直驅式;輪動則是一種古老的傳動方式,現在和直驅式都較為少見。

玩转黑胶唱盘?这5个基本部件了解一下

入門級唱盤基本上離不開以上介紹的幾個部件,雖然唱盤的結構大同小異,不過越高階越貴的唱盤,部件就分得特別細,可設定調節的部分就愈多。所以想要享受好的黑膠音樂,除了懂得每個部件的功能,還要通過實踐去調校設定出最適合的聲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