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有些小孩11歲就知道自己要什麼?

為什麼有些小孩11歲就知道自己要什麼?

幾年前,曾經認識一個xx政治學院的留學生,他說他小學的時候是超級學霸,永遠是全年級第一。初中上了全市最好的重點中學,這才發現,比自己牛逼的人有太多了。他第一次考了17名,11歲,整個人都崩潰了。那段時間他特別頹廢,找不到學習的動力了。

第一學期結束,他媽媽帶他去了趟歐洲,逛了歐洲很多校園。他特別喜歡xx政治學院,是那種歐式古典建築,安靜、學院派、貴族範兒,那段時間他本來很焦躁,什麼都看不慣,但在這個學校待了一下午,在草坪上躺著發呆,他整個人都安靜下來了。他當即就決定以後要考xx政治學院。

他特別跟我強調,他絕對不是因為當時看到一個少女,把上衣一脫,坦然地裸著上身,趴在草坪上曬太陽,而她的胸有36D(希望家長們可以把這篇文章轉給你正值青春期的兒子,他們會樹立偉大的人生夢想。不用謝,這是我應該做的)。後來他回到學校之後,再也不無病呻吟了,乖乖努力學習,從初一下學期開始,就全力備考xx政治學院。

現在回想起來,在他去法國前後,他的智商、知識和性格並沒有任何改變,可是,他的眼界、見識和格局不一樣了。他根本不屑於跟班上的人競爭了,他要跟全球學霸競爭。他再也不在乎每次考試那一分兩分了,他在乎的是,xx政治學院需要他具備什麼素質,然後努力去達到。

很多時候,我們就是因為視野不同了,對自我的認知以及對世界的認知都不同了。

那些我們曾經覺得遙不可及的東西,當我們接近了,就會覺得它們可能是夠得著的,我們敢去追逐了。雖然這個男生想泡法國妞兒的夢想沒有實現,但他上這個學校的夢想實現了啊。

很多時候,孩子們不是不想努力,而是不知道該往哪個方向去努力。小時候的見識和視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他們人生的高度。

還有另外一個朋友,基本上就是一個反例

我們第一次見面,她就一直在抱怨工作好累。我以為她是富士康的。

她說,她在影視公司做文學策劃,同樣是大學本科畢業。她覺得自己每天的工作都很機械,就是看網文看網文看網文,看哪篇網文適合改成電視劇。她每天都在倒計時,還有2小時下班,還有1小時下班,還有10分鐘下班。下班的時候,她一秒鐘都不想留,都是衝出辦公室的。

其實她也奇怪,自己為什麼這麼累啊?按道理說,她的工作沒啥體力消耗啊。一直坐在電腦面前,最多去開個會,上個廁所,但是每天她都覺得身體被掏空了。

教育不是幫孩子做出選擇,而是為孩子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帶孩子去旅行的意義,就是讓孩子早一點明白自己要什麼。

像張柏芝和黃磊一樣都各自喜歡帶自己家孩子出去旅行,陶冶身心,開闊視野。

為什麼有些小孩11歲就知道自己要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