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米、送油、返現金!花式攬儲涉嫌違規,銀行爲何明知故犯?

送米、送油、返現金!花式攬儲涉嫌違規,銀行為何明知故犯?

這一熟悉的攬儲手段,其實涉嫌違規。那麼,銀行為什麼明知故犯、屢禁不止呢?

銀行拉存款花樣百出

除送禮外,某三線城市農商行還承諾“存款返現”——只要儲戶能夠一次性存款30萬元,存期半年以上,那麼到期後,除利息外,還可以拿到上千元的“返現”,與利息同步到賬。

一位銀行工作人員透露,存款送禮、返現等活動,常年都有,以前都有專門的廣告宣傳,現在則是低調地口頭告知。

為何宣傳方式從明轉暗?難道這種常見的攬儲方式其實不合規?

6月8日,銀保監會下發《關於完善商業銀行存款偏離管理有關事項的通知》,再次重申,明確要求銀行不得采取七種手段違規吸收和虛假增加存款,其中第一項就是“不得違規返利吸存,通過返還現金或有價證券、贈送實物等不正當手段吸收存款”

存款業務單一是硬傷

明明違規,為何銀行還敢頂風送禮攬儲?

事實上,銀行花樣百出的攬儲大戰背後,是整體增速下降的居民存款數據。

中國人民銀行發佈的金融統計數據顯示,4月份,住戶存款(居民存款)大降1.32萬億元,為歷史單月最大降幅;雖然5月住戶存款增加了2166億元,但這甚至不到4月減少金額的零頭。

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公佈的調查數據,截至2017年末,我國購買過互聯網理財產品的人數達到9890萬人,與2015年末相比增加使用人數863萬人,增長速度己達9.57%,使用互聯網理財產品的人數佔全部網民數量的13.5%,該比例相較於2015年末上漲了0.4%。利用互聯網進行資金運作正成為網民日益時興的理財手段。

遊春指出,特別是一些三四線的農商行,在衍生品交易資質和投研能力上本就存在一定欠缺,無法開展結構性存款等業務,也就更青睞送禮攬儲的手段。“中小銀行未來應進一步提高自身的專業能力,加強人才儲備建設。”遊春表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