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遭兩大汽車製造協會警告 提高關稅只會讓美國自食惡果

亞太日報評論員 馬堯

近日,特立獨行的美國總統特朗普又一次遭到反對。據路透社報道,兩大汽車製造商協會27號警告特朗普政府,對進口汽車徵收高達25%的關稅不光會抑制汽車產量、損害汽車製造商的利益,還會限制美國消費者的選擇,更加會導致數十萬美國人失業。從長期來看,此舉更會危害美國國家安全。

特朗普遭兩大汽車製造協會警告 提高關稅只會讓美國自食惡果

央視報道兩大汽車製造商協會警告特朗普政府的新聞截圖

然而,特朗普的貿易政策所帶來的傷害不僅僅於此。總體而言,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將會在以下幾個方面產生影響。首先是對經濟全球化產生負面影響

15世紀以後,世界大航海時代發現了新大陸,開闢了新航線,拓寬了商品流通的範圍,擴大了世界市場,促進了商業的革命性變化,推動了西歐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全球化開始的萌芽出現了。而冷戰結束後,隨著兩個平行市場的消失,經濟全球化開始席捲全球,各國都程度不同地從中獲益。

美國國際關係理論新自由主義流派大師約瑟夫·奈認為經濟全球化有兩大推動力:一是私營領域中運輸、通訊成本的降低,二是公共領域內限制貿易、投資的政策障礙的減少。而特朗普的舉動明顯是增加公共領域的貿易與投資的障礙。由此將會造成嚴重後果——冷戰後20多年,市場經濟全球化持續迅猛發展,世界各國相互依賴日益發展,已經形成前所未有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局面,和平、發展與合作成為具有時代規定性的價值判斷與行為規範。一旦經濟全球化進程因此出現反覆,這種價值判斷與行為規範的基礎將受到巨大沖擊。

其次是使美國的國際形象受到嚴重損害。特朗普在上臺後,以“美國優先”的口號為感召,發起了一系列針對各貿易伙伴的貿易戰。一時間弄得風聲鶴唳,各貿易大國無不為之色變。

眾所周知,當今的國際體系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主導建立的,現行國際貿易體系也大多首先體現西方國家,尤其是美國的利益。然而特朗普還不滿足,採取這種非常極端的貿易政策——世界上不止美國這一個國家,其它國家也要維護自身利益。

清華大學野村綜合研究所松野豐表示,現在的全球化公司都是在貿易不平衡的前提下構建了最優發展戰略,比如在中國建廠生產,出口到美國,就比在美國本土生產便宜,利潤更高。大家都已習慣這種模式,突然有人跳出來要破壞這個前提條件,那麼企業之前制定的發展戰略就不成立了,他們當然不願意這麼做。而美國將因特朗普的舉動成為國際貿易的破壞者。這可實在不是什麼光榮和體面的形象。

特朗普遭兩大汽車製造協會警告 提高關稅只會讓美國自食惡果

G7峰會上的特朗普、默克爾以及安倍

最後是美國的同盟關係將因此遭受考驗。在美國關於進口汽車的關稅政策中,受到最大傷害的恰恰是美國的盟友。在美國的兩大軍事同盟中,北約的中堅力量——德國的支柱產業是汽車工業,而美日同盟中的日本,其支柱產業也是汽車工業。目前,美國高端汽車市場的90%由德系汽車佔據,如寶馬集團旗下的勞斯萊斯和寶馬,戴姆勒集團的梅賽德斯-奔馳,大眾集團的賓利、布加迪、保時捷和奧迪。在歐盟,德國是美國最大的汽車出口國。

總部設在布魯塞爾的歐洲汽車製造商協會公佈的數據稱,2017年歐盟從美國進口乘用車的總價值為62億歐元,而歐盟向美國出口汽車的總價值高達370億歐元。德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數據顯示,2017年德國在美國工廠共組裝了80.4萬輛汽車,同時向北美市場出口65.7萬輛汽車。日本更加誇張:以2017美國汽車銷量排行榜的數據,總銷量高達1724.6萬臺。但在前十名中,除了福特、雪佛蘭、道奇三款經久暢銷的皮卡(這也是美國人最鍾愛的車型),其它位置都被日系一些車型所佔據。

美國的關稅政策將會使日德兩國的經濟受到很大傷害。從這個角度來說,美日和美德同盟關係將因此受到嚴峻考驗。

由此可見,美國的汽車關稅政策將會在各個方面產生嚴重的後果,特朗普的本意也許是想扶植本國的汽車製造業,但採取這樣的貿易手段,其後果也許並不是他能控制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