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 6 体验报告:除了复联版,凭啥要我换?

根据IDC的2017年数据显示(为什么我的文章开头总是出现IDC),在美国市场,400美元至600美元的手机公开市场中,一加的市场份额高达44.3%,排名第一,超过第二名Motorola和第三名Apple之和。再来到印度线上市场,400美元以上的智能手机,50.5%的市场份额都被一加占据着。

一加 6 体验报告:除了复联版,凭啥要我换?

显然,这个国内基本活在数码圈里的品牌,在海外市场那是一个风生水起,一加CEO刘作虎甚至称,2017年一加接近100亿的销售额中,70%来自海外。这是营销的成功,还是产品定位差异导致的结果,因为缺乏调研,也没有办法采访到一加的员工,所以我并不敢轻易下结论。不过至少,我们的确看到了一加和其他国产品牌存在一些不一样的地方。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一加6,有哪些值得关注的亮点,以及有哪些不一样的理念。

刚摸到一加6的感觉是什么?

虎哥曾经的一句:“手感真TM爽”,成了一加的非正式slogen。虽然经历过塑料、金属和玻璃等材质的变更,但一加手机的手感却依旧脍炙人口(当然,偶尔也会翻车),在一加6上也得到传承,不过在某些部分我倒觉得不太舒服。

一加 6 体验报告:除了复联版,凭啥要我换?

我们都知道,一加6采用了刘海异性屏,一加为了让刘海以下的屏幕保持18:9比例,将整块屏幕的比例定在了19:9,和市面上的全面屏相比,真的是“比长更长”,屏幕尺寸虽然都达到了6.28英寸,但整体操控还是可以游刃有余。我本来是在这部分写“手机太长,要按到App左上角甚至需要将手机旋转80度,但我发现这是安卓,TMD右下角就有返回键,按啥左上角?)

一加 6 体验报告:除了复联版,凭啥要我换?

后背两侧一如既往地做了弯曲处理,让手机更贴合手掌,握持的时候感觉手机相当纤薄,手感特好。

一加 6 体验报告:除了复联版,凭啥要我换?

这样处理,其实还有让后背与边框的过渡尽可能自然。但实际上,后背与边框的过渡并不自然,硌手感十分明显,不知道是不是我用iPhone7 Plus太久,用上一加6之后特别关注到这个割裂感,虽然又不是不能用,但这个体验是真的难受。

一加 6 体验报告:除了复联版,凭啥要我换?

在视觉的感受上,一加6墨岩黑上那块玻璃背板,真的惊艳到我了。每当我擦干净上面的指纹印,去细细观赏的时候,总会感叹:“啊,这居然是块玻璃,牛X”。真的,它那哑光的效果太像金属了。当然,当放入全金属机身的机器进行对比,就会察觉到后背的异样光滑,但如果告诉你这是一块深度打磨过的金属,我可能也会相信。总之,这个墨岩黑,我给100分,好看!(不过一摸就知道是玻璃了)

一加 6 体验报告:除了复联版,凭啥要我换?

回到正面,这块刘海屏的屏占比不错,官方并没有公布相关数据,据说是有84%,与坚果R1相当,真实性有待考证,毕竟这个异形的面积不知道咋算,别问我,我只是一只文科死肥宅。

一加 6 体验报告:除了复联版,凭啥要我换?

底下因为放排线所以不能做屏幕的空余地方,我觉得这样光空着挺浪费的,何妨不设计个OnePlus的logo呢?看人家诺基亚多有感觉呀。

一加 6 体验报告:除了复联版,凭啥要我换?

小结一下,一加6的裸机手感其实很出色的,和手掌贴合得很好,就是边框与后背过渡有点问题,对其在意程度也是见仁见智了。而作为一个哑光黑脑残粉,我对墨岩黑的设计十分钟情,不过还是那句话,喜不喜欢还是见仁见智,这部分基本就是纯属个人审美抒发。

日常的使用,较以往有哪些提升吗?

流畅且快!

其一,氢OS配合上骁龙845,一加6是真的快,即使是刷淘宝和京东这两大“卡顿之王”,也依旧流畅如丝,微博、朋友圈这些自然也非常流畅。App的打开速度也很快,加上8GB的运行内存,众多App得到了比较好的共存环境,软件体验别提有多爽了。

一加 6 体验报告:除了复联版,凭啥要我换?

在游戏方面,我把《刺激战场》开到目前能开启的最高画质,玩上个半个小时,画面依旧妥妥地非常流畅,可惜看不到帧率。所以我就打开了另一个可以看到帧率的游戏—《王者荣耀》,依旧是最高画质,基本就稳定在57~60帧之间,十分尽兴。我觉得“真TM爽”这个slogon应该用在这里。

如果不是因为第三方App图标设计得乱七八糟,我可能都已经忘了这是一台安卓机。若因为对安卓机有“容易卡顿”的刻板印象,因此对安卓机长期观望的消费者,一加6特别合适用来改变这种印象。

一加 6 体验报告:除了复联版,凭啥要我换?

其二,脸部识别快得出奇!在光线较为均匀的环境下使用面部识别,由于速度过快,在你按下电源键点亮屏幕的时候,系统甚至会砍掉锁屏界面,直接进入系统界面(停顿基本可以忽略)。第一次用,我都黑人问号了,刚才我锁屏了吗?当熟悉之后,这种有锁但仿佛没锁的体验,真的超赞,我已经把指纹解锁甩在脑后了。(在强光和弱光环境,都会出现锁屏界面)

一加 6 体验报告:除了复联版,凭啥要我换?

当然,其三,还有一个充电速度快。一加上的Dash闪充已经用了这么多年了,其大电流的特殊设计让一加的快充体验令人印象深刻。相信大家看过很多0-100%的充电速度,所以我不走寻常路,测了20%-80%的速度,这是最看效率的。

首先是20%-50%,耗时24分钟;然后是50%-80%,耗时19分钟。所以从20%到80%,仅仅花了43分钟,速度惊人,用户可以很快得将手机恢复近乎满血的状态。与此同时,得益于大电流的设计,充电的时候温度只比室温高出3℃~4℃,边充边玩,效率更高。什么?你怕爆炸?边充电边用手机会爆炸的新闻,已经多久没出现了,想一想好吧!

体验较好的应该就是这些了,虽然说的不多,但却覆盖了我们手机体验中最重要的两个部分--使用、解锁和充电,这已经很足够了。

一加 6 体验报告:除了复联版,凭啥要我换?

对了,一加6有3.5mm音频接口!有线耳机用户的福音啊!尽管买耳机并没有送耳机。

下面来说说系统。直至今日,还是有很多人吐槽一加的氢OS太“轻”了,很多功能都没有,但真的是这样吗?我翻遍了整个“设置”,找到了以下这些特色功能:

1、黑屏手势(黑屏打开应用,配合脸部识别解锁,可用性和便利性极高)

2、快捷支付(锁屏下,长按指纹识别模块,直接打开支付界面)

3、应用锁(将应用上锁)

4、云同步(同步包括照片在内的各种个人信息,送一年20GB空间)

5、定时开关机

6、游戏模式(屏蔽通知、来电免提、省电模式、网络优化)

7、一加搬家

8、应用双开

在此之外,氢OS的确是什么功能都没有,但我并不同意“太轻”这个形容,而应该是“刚刚好”。有些用户就好这口,例如被本人,基础功能外的功能,我们会自己去找App实现。由于这类用户在国内相对来说挺少的,更多的是喜欢那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式定制ROM,所以一加的系统价值观更适合海外市场以及部分极客玩家。

换机过来,有什么体验遭到恶化?

屏幕!太辣眼睛了。

换机过来,是指从iPhone7 Plus换过来,这是一台二手,一个月前买的,价格为2900元。虽然用苹果的Retina屏和一加6上这个三星提供的Optic AMOLED对比似乎有失公允,但我这不是测评,是一个用户的实际体验,而且的的确确是体验降级了。(我就这么一台机,打我呀)

一加 6 体验报告:除了复联版,凭啥要我换?

虽然系统层面给了多种色彩模式供选择,但默认的、sRGB的、DCI-P3的,偏色都偏得很离谱,其中sRGB模式和DCI-P3模式的色温高得离谱,更脑残的是,只有自定义模式可以调节色温,其他固定的模式不提供选项。至少于我而言,只有“自适应模式”是可用的,色温正常,色彩过饱和也不没有那么严重了,不过如果你之前用的是LCD屏幕的手机,甚至是iPhone,你将依旧保持一段时间的辣眼睛体验,AMOLED同时兼顾色彩和寿命,太难了。

一加 6 体验报告:除了复联版,凭啥要我换?

其他问题,似乎是因为刘海的阻碍,导致状态栏的电量无法显现数字,要下拉状态栏才能看见,这不是傻吗?比iPhone X的刘海短这么多,也不塞一下吗?或者把数字放进电池里,我觉得可以拯救一下。

再吐槽一个,氢视窗呢?一加到底在想什么?氢视窗这么帅,没了?

那些变化不大的体验

续航这个点,我觉得一加6还是变化不大。一加6的电池容量为3300mAh,根据我的测试,数据如下:

WiFi状态下,

普通App使用,半小时耗电4~6%

玩游戏,半小时耗电12%

看1080P在线视频,半小时耗电8%

夜间8小时待机,耗电2%

4G状态下,

普通App使用,半小时耗电6~7%

玩游戏,半小时耗电13%

看...抱歉,没流量,测不来。

这样的成绩,和我在不知道多少年前测试一加3的时候差不多,没太大的变化,当然,这种“没变化”是整个行业的状态,我们没办法要求一个相对小众的厂商做出突破常规素质的硬件来。一般来说,“要想续航好,中端机里找”。如果你已经习惯了一众旗舰机的续航水平,一加6不会给你太好的续航体验,不过也至少不会差太多,毕竟还有一个出色的闪充在呢。

发热也是这样。《王者荣耀》过程中,后背玻璃测得最高温度为43℃,铝合金边框最高温度为48℃比往常稍高一点点,一般水准。

一加 6 体验报告:除了复联版,凭啥要我换?

最后还有相机部分,这部分的提升也几乎没有。一加6后置的主摄像头SONY IMX 519是有光学防抖的,但在室内环境下,却依旧采用拉高ISO的办法来拔高画面亮度,对画面纯净度影响较大。这部分,我还是用的我iPhone 7Plus进行对比。

一加 6 体验报告:除了复联版,凭啥要我换?

上面这组对比可以看到,一加6样张的涂抹感浓重很多,噪点也多了很多,这个原因是因为,iPhone 7P的快门时间为1/10秒+ISO 100,充分利用了光学防抖;而一加6的参数是1/30秒+ISO 2400,保守了很多。还有一个值得吐槽的是,同样是非HDR照片,一加6的图片6MB,iPhone 7P的1.6MB,这差距。

在白平衡的把控上,一加6偏向于修正,修正成白色,而iPhone更喜欢还原,将黄色灯影响的色温完全还原出来。

一加 6 体验报告:除了复联版,凭啥要我换?

在这组外景对比中,一加6的对比度高出很多,不知道是不是对光学防抖的利用度还是不够,一加6这次的ISO依旧很高,达到100,隔壁的仅仅20,当然,这个水平的,对实际成片的效果没差多少。不过依旧是没开HDR,iPhone的宽容度高出很多,暗部细节得到更多的保留。

一加 6 体验报告:除了复联版,凭啥要我换?

幸好,用上HDR之后,宽容度高出了不少,现在不用HDR简直就是浪费。

由于本人需要去赶作业,下面就直接来欣赏一加的直出,感受一下实际效果吧。(啊,好多作业啊)

一加 6 体验报告:除了复联版,凭啥要我换?

一加 6 体验报告:除了复联版,凭啥要我换?

一加 6 体验报告:除了复联版,凭啥要我换?

一加 6 体验报告:除了复联版,凭啥要我换?

一加 6 体验报告:除了复联版,凭啥要我换?

一加 6 体验报告:除了复联版,凭啥要我换?

一加 6 体验报告:除了复联版,凭啥要我换?

一加 6 体验报告:除了复联版,凭啥要我换?

我好端端的,干啥要从别的品牌换来一加6?

(本段为个人臆测)

一加在国内,尚属小众,且多局限在科技圈里,不过用户的忠诚度较高,很多用过以往产品的也会乐于去选择它的新机,但其他品牌的用户呢,为什么要从别的品牌换来一加?

一加 6 体验报告:除了复联版,凭啥要我换?

面对新品牌,一般消费者就算被安利,也鲜有真正选择,好的是观望一下,坏的情况是鸟都不鸟你。大众消费者换手机,他们很多的自主判断都是由媒体上的培养的,而对品牌的认知多从周边的人以及营销活动中所形成,毕竟他们不太懂。上京东看了看,一加6的评价数量已经达到了7W+,这是怎么做到的?排除老用户,新用户得知这个品牌很大可能是因为《复仇者联盟》,以及之前的电视剧《猎场》。

一加 6 体验报告:除了复联版,凭啥要我换?

一加选择的营销点切得相当出色,因为《复仇者联盟》的中国上映时间离一加6发布时间后一点点,留足了宣传空间;同时,《复仇者联盟》的用户画像又于一加的有较多重合,这也造就了一加6的高关注度。此外还有些什么用户呢?也可能是抢不到即将发布的小米8的、稍微关注科技的,毕竟性价比相差无几,同价位的能选的又没几个。

当然啦,京东上这个高出小米 MIX2S足足一倍的评论数量的达成,首先是得益于备货的充足,因为无论是小米MIX2S、坚果R1以及一加6,目前皆是处于断货预约状态,目前的评论量无法表示市场的需求量,另外两款产品很可能不是名气不足,而是实在是拿不到足够的骁龙845,或者是目前的价格撑不住利润,随之断货。

一加 6 体验报告:除了复联版,凭啥要我换?

一加6作为备货充足的三千元价位骁龙845旗舰,在与其他抢不到机器相比,性价比相当之高,尤其是在省时间和省精力方面,有货的时候抢起来挺容易的。看来,有个强劲的靠山,走的路会顺畅很多。

总结

在刚开始写的时候,我很迷茫,这一加6有什么好写的?之前和科技圈里某楼姓大佬交谈的时候也有差不多的感叹,但在我实际体验了这么些天之后发现,嗯,我前面的观点的确没错。

一加 6 体验报告:除了复联版,凭啥要我换?

这是一台标准的水桶机,外观潮流,配置标准,价格适中,除了系统,以及复仇者联盟限量版,和其他手机基本处于“傻傻分不清楚”的状态。话说回来,系统是手机体验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一加6的确是一台优秀的手机。再加上一加6作为目前比较容易买到的骁龙845旗舰(目前断货,有货的时候容易买一点),其较高的性价比也吸引了众多想要换机的消费者,虽然剩下的基本就是“性价比”。

要说做得好的地方,当属...一加的营销,在整个市场的产品基本趋同的情况下,营销将成为厂商的下一步,而超会营销的虎哥,再加上其背靠着的绿厂的帮助,一加6在国内可能会火得越来越快。

如果火得越来越快,一加对国内的策略就可能会出现拐点,是要将系统大众化,让更多用户用得舒心;还是坚持“不将就”,用合适营销方式筛选出自己想要的用户,并让未来的产品延续现在的价值观呢?我们一加7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