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建始縣,三種地名來歷皆經不起推敲,你有更好的解釋嗎?

湖北省建始縣,三種地名來歷皆經不起推敲,你有更好的解釋嗎?

建始縣隸屬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總面積2666.55平方公里,總人口49萬人。

湖北省建始縣,三種地名來歷皆經不起推敲,你有更好的解釋嗎?

一、歷史沿革

1、西晉泰始元年(265年)置建始縣,治今縣東棉花壩。南朝宋中葉廢。北周建德三年(574年)復置。為業州及軍屯郡治。

2、隋開皇初廢軍屯郡。義寧二年(618年)復置業州。唐貞觀八年(634年)廢業州、屬施州。宋移今治。

3、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屬四川夔州府。乾隆元年(1736年)還屬施南府。

4、1914年屬荊南道,1921年屬施鶴道,1927年直屬省。

5、1949年屬恩施專區,1970年屬恩施地區,1983年屬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1993年屬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湖北省建始縣,三種地名來歷皆經不起推敲,你有更好的解釋嗎?

野三峽

二、地名來歷

1、建縣伊始之說,應是望文生義

明郭子章撰《郡縣釋名》:建始縣“以其為漢巫縣地,屬建平郡,而始建邑也”。 1994年版《建始縣誌》:“寓建縣伊始,新政祥和之意命名‘建始’”,“1983年某大學歷史系學報首次出現建始縣名的涵義,乃‘建縣伊始’”。

三國時期,魏荊州和吳廣州均有以“建始”命名的縣,而今建始則是在西晉初設立的縣,並在晉初先後將魏荊州和吳廣州之“建始”改為“微陽”和“始”。 因此,“建縣伊始”純屬望文生義之說。

2、源於“建始溪”,實為誤判

柯昌泗署檢《今縣釋名》:建始縣“晉置,有建始溪”。今建始縣境內及周邊古今均沒有“建始溪(水)”之地名;在建始城區的一條河,史稱大河,在清代改為廣東潤河至今。

因此,“建始水(溪)”就是今建始縣縣名的來歷實為誤判。

湖北省建始縣,三種地名來歷皆經不起推敲,你有更好的解釋嗎?

3、“皇帝年號”也只是恰好與今建始同名而已

歷史上我國先後有六個皇帝把“建始”作為年號:

建始 (漢成帝),中國西漢漢成帝劉驁的年號(公元前32年到公元前28年2月);

建世,中國西漢末年赤眉軍的首領劉盆子的年號,又寫作建始(公元25年6月至27年閏正月)。

建始 (司馬倫),中國西晉時期趙王司馬倫篡位晉惠帝司馬衷後所用的年號(公元301年正月至同年4月)。

永始 (桓玄),中國東晉晉安帝時期桓玄篡立的年號,又寫作建始(公元403年12月至404年5月)。

建始 (慕容詳),中國十六國時期後燕君主慕容詳的年號(公元397年5月至公元397年7月)。

建始 (慕容熙),中國十六國時期後燕君主慕容熙的年號407年正月至407年七月。

公元前32年-公元27年閏正月之間有兩個皇帝的年號為“建始”;公元301年正月-公元407年7月之間有四個皇帝的年號為“建始”。今建始的建縣時間為晉初269年,在此之前已有兩個不同地理位置的“建始縣”。

因此,以“建始”與皇帝的年號相同而作為今建始的來歷之說也是沒有根據的。

以上建始縣地名來源皆經不起推敲,你還有更好的解釋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