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呆板的機械臂到西部世界接待員的進化之路還有多長?

身穿華麗和服的東瀛美女在舞臺上隨著音樂優雅起舞,表演尚未結束,她又在混亂中拿起武士刀,揮臂將敵人擊殺。

工廠中,多軸機械臂抓住一顆配件,旋轉手臂,將配件精確地放到流水線上,下方機械臂隨之將同一零件焊接到一起。

從呆板的機械臂,到《西部世界》的“接待員”,它們的進化之路還有多長?

幸運的專業轉換生

邵天蘭稱自己是個幸運的人,在創建梅卡曼德之前,這位“幸運兒”從清華轉專業,又在其後前去德國慕尼黑學習工業機器人方向,“每一步都踩中了方向”。最開始,邵天蘭在清華學習的是電子系,大一後主動將專業轉到了軟件學院。2008年,清華轉專業最熱的方向是經濟管理學院,主動轉向軟件學院的不過寥寥數人。隨著移動互聯網熱潮的興起,現在每年申請轉向軟件學院的學生已經達到200多,“競爭非常激烈”。

邵天蘭和採用梅卡曼德方案的機器人

從小就學習編程的邵天蘭在軟件學院如魚得水,不僅強化了編程能力,而且多次參加機器人比賽,鍛鍊了將電子、編程和機械工程融為一體的能力。大三時對於腦科學領域的研究,讓邵產生了“如何讓機器人產生智能”的構想,這個想法也讓他在清華畢業後,遠赴工業強國德國進修機器人方向。

在德國,邵天蘭第一次意識到機器人領域的挑戰之強。“我們7、8個同學,都是來自全球的頂尖編程高手,即便是這樣的團隊,用了一週時間,也只能讓機器人做出非常簡單的幾個動作。”這個經歷讓邵天蘭意識到,軟件能力只是一部分,要讓機器人和物理世界發生理想的交互,絕非僅僅靠編程就能夠完成的,而這恰恰是邵天蘭所向往的。

“單純的製作一個軟件,在屏幕上進行輸入/輸出,或者造一個很多人用的平臺,對於有的人來說很有意義,但對我來說,能夠讓程序實現物理世界的輸入/輸出,更有挑戰,也更有意思。”邵天蘭說到。秉承著同樣的想法,從慕尼黑工業大學碩士畢業後,邵天蘭自然而然的選擇了機器人為自己的創業方向。

而這時,正是國內機器人產業快速增長的紅利期,邵天蘭的幸運再一次降臨。

工業機器人的“自動駕駛”方案

“機器能完美勝任人類5歲以後的工作。”在機器人領域流傳著這樣一個說法。從IBM的深藍到谷歌的AlphaGo,電腦在純智力和思維上的運算,已經能將人類甩在身後。但是,一旦問題從抽象環境進入到現實世界,電腦/機器人就無法和人類匹敵。即便是3歲幼兒憑著直覺能做到的走路和抓取物體,對於當今世界上最先進的機器人來說,也是無法完成的難題。

邵天蘭表示,所謂的機器人的“智能”,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是感知,即機器人需要能分辨出周邊的環境和眼前的事物;另一方面則是決策,即能通過感知得到的信息,做出合理的決定和行動。目前人工智能領域相當火熱的機器視覺(CV Computer Vision)技術,想要解決的就是機器的視覺感知難題。視覺感知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如何結合這些感知數據,來讓機器完成接下來的動作。

在梅卡曼德,團隊不僅打造了專門的視覺感知組件,讓工業機器人能“看”的更清楚,而且使用機器學習等技術,讓機器人更智能的“動”起來。硅谷的科技巨頭同樣在使用機器學習技術訓練機器人,不過他們的手段是讓數臺機械臂不間斷的抓取各種形狀物體。而梅卡曼德團隊使用的則是虛擬訓練法,即通過軟件讓機器人在虛擬環境中不斷進行抓取練習,省去了機器人在現實中的訓練。

“術業有專攻,巨頭更多的是學術上的嘗試,我們是強調在真實商業場景中的應用。”邵天蘭介紹說。使用了梅卡曼德解決方案的機器人,能在短時間內實現上下料、分揀、拆垛等較為複雜的動作,適合多種作業場景。

採用梅卡曼德視覺分揀方案的機器人

同時,在應用層面,梅卡曼德的Mech-Viz軟件的智能編程環境,可以讓工作人員在沒有代碼基礎的情況下,實現內置軌跡規劃、碰撞避免、程序邏輯檢查等多種智能功能,讓操控更加方便。在技術方面,梅卡曼德採用了機器視覺、深度學習、智能路徑規劃等技術,並計劃與微軟的Azure雲深度結合,在未來形成一套基於Azure雲平臺的機器人視覺分揀解決方案,這種方案價格更經濟,部署也更方便。

“某種意義上,我們的方式有點像汽車的自動駕駛訓練。”邵天蘭說到,而通過輸入一些簡單的物品和環境設定,梅卡曼德的機器人能夠在很短時間內完成訓練,投入到實際工作環境中。“如果每個客戶的需求,我們都要訓練幾千小時,那公司肯定要倒閉了。”邵天蘭笑著說到,而實現機器人快速訓練的核心要素就是梅卡曼德獨家的軟件和算法。

機器人公司的競爭對手是人

數據顯示,我國人口出生率、總和生育率在不斷走低,改革開放40年來經濟高速發展所帶來的人口紅利已經逐漸消失。同時,人口老齡化也已經成為不得不面對的問題。另外,由於經濟發展,勞動力成本不斷攀升,很多外國公司紛紛將代工廠搬至越南、印度等地,正是因為國內代工成本高企所致。這些“人”的因素,給了機器絕好的表現機會。這也是為什麼邵天蘭稱自己“幸運”,因為機器人行業在近幾年開始起飛,梅卡曼德選中了一個“風口”機會。

“之前人力成本低的時候,企業沒有意願使用機器人,反正人工便宜嘛;現在人工貴了,機器人的價格反而下來了,兩相對比,反而是用機器人成本更低。”邵天蘭透露,正是高企的人工成本,倒逼企業主動推進“機器換人”的進程。全球知名的代工大廠富士康負責人郭臺銘最近再次表示,將在10年內用機器替換80%的工人。一個有力的證明,是中國去年買入了全球超過三分之一的工業機器人,同比增長58%。

不過,雖然工業機器人的購買數量在不斷增長,但是相對於韓國、歐美和日本,我國的工業機器人數量依然偏少。根據IFR的報告,目前世界自動化程度較高的三個國家,韓國、新加坡和德國,其萬名工人和機器人的對比為631、488和309,這個佔比被稱為“機器人密度”。我國的這個數字則是68,即一萬名工人對應68臺機器人,顯然有極大的提升空間。

而由於提供的是視覺和決策解決方案,不管是世界知名的機器人本體制造商,或者是國內的機器人公司,都是梅卡曼德的潛在客戶。邵天蘭透露,公司做的是“增量市場”,即主要客戶是那些剛剛開始使用機器人的公司,而其中物流和製造業公司佔了多數。隨著國內物流產業的迅猛發展,各大物流公司對於機器人的需求也快速增長,這也給梅卡曼德這些初創的機器人公司提供了很大的發展空間。

“我們的競爭對手不是同行機器人公司,而是人。”邵天蘭重申到,而隨著勞動力人口的下降以及人口老齡化的日趨嚴峻,梅卡曼德所在的機器人行業無疑將迎來巨大的發展潛力。

乖乖,人制造機器人,機器人越來越像人,機器人採用生物材料製作,機器人毀滅人類,機器人繼續改造自己,機器人制造出人,人不斷進化,人毀滅機器人,人類繁衍,人制造機器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