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心人社
首席投資官評論員門寧:
富士康在A股的名字是工業富聯(601138),總股本196.95億,上市後股價最高飆升到了26.35元,市值一度達到了5200億元人民幣。2018年7月5日上午工業富聯收盤價格16.9元,總市值3328億,較高位縮水了1800多億,成為了財富粉碎機。
富士康是不是好公司呢?
作為蘋果最大的代工企業,作為一家年賺上百億的企業,我想大概率是的。但是好的企業就可以給5000億(高點時)的估值嗎?5000億,按照富士康過去的經營業績,需要經營35年才能賺出來,收益率還不如風險很小的餘額寶。5200億的估值(26.35元/股),無疑是太貴了。
價格貴會是什麼結果,肯定是會下跌的,因此市值縮水了近2000億,也沒有什麼稀奇的。
富士康縮水2000億之後,價格是否合理呢?我認為還是貴。
富士康說白了就是一家代工企業,站在行業利益鏈條的最最最末端,賺取最最最低的利潤,這樣的企業,我不明白為什麼會叫做獨角獸。
富士康未來的成長空間在哪裡,是接更多的代工業務,還是燒錢進入技術壁壘更高的領域?從富士康上市的意圖看,目的應該是後者。
那麼買入富士康的股票,就等於把自己的錢拿給富士康燒,讓富士康嘗試轉型,最後的結果是什麼,不用想也知道。
股民的錢本來就不多了,為什麼不先讓真正的創新企業上市,反而搞了一個大代工廠圈錢,我實在是搞不明白。
面對來勢洶洶的獨角獸,投資者朋友們還是要擦亮雙眼。
首席投資官
富士康本來上市,還是受到不少投資者的關注的,本以為次新股應該走得更高一些,但是上市沒幾天,就出現連續暴跌的現象,當然,對於富士康的郭臺銘來說,他已經募得大量資金,股價短期漲跌跟他已經沒有關係了。
但對於普通投資者來說,市值蒸發如此之快,的確需要對富士康進行反思的。樓主所說工業富聯已淪為中國最慘的獨角獸,這也是沒錯的,但是從富士康市值大蒸發來看,我們應該分析一下它的股價為啥這麼脆弱。
第一,當年郭臺銘為了擺脫自己是血汗加工廠的惡名,就想搞工業互聯網。但時至今日,啥是工業互聯網,郭臺銘自己也沒弄清楚。上市前他一定要把工業富聯制定成高科技股的價格。那你可以把股價定得這麼高,而現在股價就會出現大跌。這說明在投資者的眼中,富士康就是個代工廠,雖然規模龐大,業績還不錯,但是富士康股票定價就該走工業企業的估值標準,而不是高科技企業的估值,如果硬要把自己定在高科技企業行列中,那麼在二級市場上出現股價大跌就很正常的了。
第二,富士康說自己是工業互聯網企業,那既然是高科技型企業,研發投資總要佔有不少比重吧。但是投資者普遍認為工業富聯投入研發的資金佔比過低。根據工業富聯的招股說明書顯示,2015年至2017年,該公司的研發費用佔營收的比例分別為1.75%、2.01%和2.24%。儘管呈現連年的上升趨勢,但工業富聯投入研發的比重實在太小。按照這樣的比例用於研發經費,估計很難研究出什麼高科技產品來,說到底還是加工廠。
`第三,富士康也並非沒有一點高科技的產品,只是生產這些高科技產品能力似乎很弱小,與其主業加工廠相比,佔比實在太弱,不足以頂以富士康業績的大半江山。據工業富聯的招股書顯示,報告期內,工業機器人產量從6600個下滑至3500個,銷量從6100個下滑至3500個。所有生產數據都在下滑,指望未來工業富聯生產出來產品無論是從數量和銷量上,要想完全取代加工生產這部分,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第四,富士康的高科技產品銷售額與主業相比差距實在太大。數據顯示,工業富聯在過去三年時間裡,在精密工具和工業機器人上的收入比重仍然太小,銷售收入分別為9.344億元、6.51億元和9.66億元,佔當期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均在0.35%下方。所以富士康一直要把自己標榜成工業互聯網的高科技企業,但是它的高科技產品的佔比實在太低,市場難以承認它是一家高科技企業,說白了就是一家獨角獸式的加工廠。
富士康股價大跌是很正常的,就是把自己的估值定得過高了,而二級市場並不承認它的這麼高的估值,於是只能再調回到工業製造企業的估值標準,這也是一個價值迴歸的過程。富士康一上來就弄出高估值,高發行價,把未來業績全都透支幹淨,股價只能進行重新估值了。
不執著財經
富士康上市是在相關部門推動cdr希望更多公司迴歸a股,所以富士康只用來短短36天就A股上市,但是富士康是一個代工廠是一個假的科技公司,所以股價暴跌20天。但是不知道高興還是憂愁,富士康仍然是a股最大的科技公司,在a股整體公司排名前20位。
2018年6月8日,富士康在上交所上市,首日大漲44%,總市值達3905億元,位居A股市值第14名,同時成為A股市值最高的科技企業。與其他上市公司排隊等待數年不同,富士康只花了36天就成功上市,讓其他公司望塵莫及。
那為什麼富士康連跌2000億元呢?
一、富士康沒有科技公司的核心競爭力
富士康就是代工廠,沒有任何的核心競爭力,本質上就是依靠便宜人工來賺錢,每個產品組裝只有可憐的幾塊錢利潤。
而富士康不像騰訊和阿里巴巴等互聯網公司可以有更多的故事和遠景,所以富士康就是一個沒有前景和故事的科技企業,不可能有高的市盈率。當上市熱度過去就沒有支撐股價的內容了。
二、富士康對員工的壓榨
富士康是全世界最大的代工廠,是僱傭工人最多的企業之一了,2010年富士康員工的連環跳樓事件讓富士康披上血汗工廠的招牌,所以富士康的員工關懷問題是一個影響富士康的難題。
所以富士康關於員工的問題,可以說是富士康最核心的問題,也是一個雷,可能會影響富士康長期的發展。
三、富士康壓榨員工的福利
富士康僅按照員工底薪的5%繳納住房公積金,導致員工一年至少損失1000元,很多員工要求富士康足額繳納公積金並提高薪資以跟上房租的漲幅。
所以,富士康的科技上市之路可能沒有那麼順利。還有富士康還為美國承諾了提供100萬個工作崗位。
你覺得富士康的股價還會下跌嗎?
毛琳Michael
富士康上市20天暴跌1600億元,淪為中國最慘獨角獸是給國內過度炒作獨角獸一個警示,另外,也是對國內對獨角獸的錯誤理解一個教訓。
國內對獨角獸企業的炒作要麼是虛假獨角獸企業的炒作,要麼是已經發展到天花板的獨角獸企業的追捧,或者是已經發展成為了行業的獨角獸企業面臨轉型升級的瓶頸期,我們有些人對獨角獸企業的理解不是啃老本就是炒虛假的概念,這是對獨角獸企業的誤解或者是想濁水摸魚,誤導投資者。
獨角獸企業是形成核心競爭力的企業還有無限的發展空間,比如,美國的微軟及蘋果等企業剛上市時,還是個小公司,上市後慢慢成長起來,而不是已經成為了獨角獸企業了,沒有多少成長空間了,再放到資本市場來圈錢,獨角獸企業是從小培育的,這樣才能給投資者帶來長期投資的巨大投資回報,美國的獨角獸企業都是這樣從一個小公司上市後逐步成長起來的,這才是資本市場的真正意義。為已經發展到了天花板的獨角獸企業圈錢,那是割散戶韭菜的行為。
富士康上市20天暴跌1600億元,是富士康這個上市公司是一個發展到了天花板的獨角獸企業,按富士康原來的商業模式,富士康已經沒有發展空間了,已經是一個發展到成熟得老了的獨角獸,接下來富士康面臨的是如何轉型升級,富士康到國內圈錢到美國建廠,說明富士康如果到美國上市不值錢,如果富士康原來的商業模式有空間,富士康一定會到美國去上市,好公司在美國更值錢。富士康的暴跌值得我們盲目追棒老了的獨角獸的人反思。
金融學家宏皓教授
它連獨角獸都不算好嗎?
判斷是不是獨角獸,通常有2個限定標準:1,估值10億美元以上;2,成立年限10年以內。
乍一看,富士康確實是獨角獸啊,而且是超級獨角獸,估值是500億美元,且上市主體工業富聯是2015年才成立。聽起來是不是很誘人?成立才2年多,估值就500億美元,滴滴看了會流淚,小米看了要自卑。
但別忘了,為什麼獨角獸要設立“不長於10年的”門檻,意思很明白,就是獨角獸必須都是初創企業,是從無到有做起來的。但工業富聯呢?雖然它本身是2015年才成立,但直到2017年12月,才把母公司的資產收了一堆,大約13家公司,由這13家公司組合在一起變成了我們現在看到的上市公司工業富聯。
這13家公司都有誰,是什麼時候成立的?比如河南裕展,就是富士康在河南的工廠,主要加工iPhone,成立於2015年;鄭州富泰華,成立於2010年;南寧富桂成立於2011年,惠州基準成立於2006年。
富士康這些公司的成立時間已經比較長,大多都有8年時間,最長的已經超過12年,且業務和富士康一直以來的代工廠模式差不多——如果說中國石油把它的管道資產剝離出來,三大電信運營商將鐵塔資產剝離出來,也稱之為獨角獸,你信不信?反正富士康是做到了。
富士康在A股上市,透露出了一股濃濃的投機氛圍——從主管單位,到收佣金的券商,再到股民,都在歡呼雀躍。在審核階段,真的是一路綠燈,別人需要1年甚至好幾年才能走完的流程,富士康只用了36天;上市後,媒體和券商,直接將富士康定義為“科技股”,卻全然忘記富士康現在還是個代工廠。
但市場最終是會有自己的定價的。富士康自高位縮水1600億市值後,現在只不過是向其正常的估值目標收攏。它有一些科技,也有很多專利,也生產很多高科技產品,但它只是一家制造型企業,將其說成科技企業,那BAT又算什麼?格力又算什麼?
關注孔方財經,讓你第一時間瞭解熱點財經新聞及其背後的經濟邏輯。
孔方財經
全社會都期待的好公司上市,大多數都會讓很多人虧錢。當年中國石油的慘劇猶在昨日。股價開盤第一天就炒到了48.62元。我印象很深很深。那一天,公司晨會討論的問題是,如果中石油開盤開到了25元以上,要不要賣。後來,一位基金經理說,不用討論了,直奔48了。我仍然記得,有位基金經理賣的價格是48.6元。
中石油是好公司,富士康也是好公司。不管多好的公司,也都有個合理的價格。如果給的價格太高,不管公司多好,都是要現出原形的。
富士康也好,現在的其他各類獨角獸也好。主要的問題出在宣傳上。全社會,無所不用其極,宣傳這些獨角獸。讓老百姓覺得這些獨角獸都要像騰訊那樣萬億市值。這種炒作態勢之下,開盤被熱炒,也就難免的了。就像當年中石油上市,很多人說,加油的生意,坐地收錢,好業務。然後就爆炒。
且不說價格高了,誰說中石油坐地收錢的?到海外開採的油田,好像沒幾個掙錢的。將來都用電動車了,中石油怎麼辦?
還是回到富士康吧。你想,不就是一個代工的嗎?在全球產業價值鏈上,處於最低端。如果全球產業巨頭想培育其他代工廠,不會很難吧?這樣的企業,算是獨角獸嗎?
其實,很多獨角獸,都是假的。
孫建波
富士康一定不是最慘的獨角獸,但卻是此次上市後的幾隻獨角獸裡最無臉面對股民的毒角獸,所謂的價值投資只是炒高後的一地雞毛,對於在26元高位站崗的股民,想問一聲,你們現在還好嗎?
工業富聯,一家僅用了20個交易日就風風火火上市的獨角獸公司,是如何讓它用了不到15天的時間從26.36元跌落‘神壇’,是價格的高估還是資金的博弈,是人性的貪婪還是市場的無情,讓我們來了解下這隻股票的。
此次定價為16.52元的共業富聯,在開市時期和所有股票一樣迎接漲停板,這和上市首日就破發的港股來講,A股市場投機意識太強,當初募資272.53億元的金額排在了A股募資金額的第十二位,刷新了民企募資的歷史記錄(前面基本是大型央企),上市後投機者抱著拉昇七個板趕超招商銀行,拉昇十個板超過貴州茅臺的想法,開板後紛紛入場投資,結果是壯志未酬,錢被套,留在高位等解套的結局。
那麼為什麼會這樣,這家無論是上市還是市場價值包括任何方面都不太差的公司來講,卻是出現這種走高的連續下跌,只要再跌兩個板就要破發?
其實除了新股上市後估值過高被投機資金的惡炒外,這家公司因為近年來從代工廠到工業互聯網的轉型路上需要時間,公司整體表現差於預期,股價上漲後估值偏高導致。
從2018年06月13日最高點到達26.36元后,當天竟然拿走了滬指十分之一的資金,成交額158億元,基本上都是散戶接盤,機構一窩蜂的出逃,沒有更多機構接盤,最後都是散戶深套,只能迎來陰跌行情。
而且公司近年負債率過高,擴張有點急速,上市的意圖較為明顯,高位接盤的股民也為了經濟發展付出了汗馬功勞。
對於工業富聯股價如此下跌,公司也進行了正面的回應,主要源於受市場環境影響,波動是不可避免的事情,其次公司基本面正常,有信心給股東提供好的服務和回報,希望能給公司和市場多一點時間。意思在說,套牢的就等吧,市場無情我們有情,只要肯等公司是沒問題的,會解套。
但是A股市場戲劇性的是,沒有多少股民被套牢後會去等,基本就是虧損嚴重後割肉,在06月13日26.36當天買入的158億元,在06月20日虧損了20%後出逃了將近50%的資金,其它都是不斷的補倉中。
面對這樣的一隻獨角獸,是否還會繼續下跌,或者創造‘中石油’第二並不知道,但是這種走勢,卻是讓股民對獨角獸已是懼怕三方。
金美圓的生活筆記
大家好,我是甘壹刀,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如何看待富士康上市20天暴跌1600億,淪為中國最慘獨角獸這件事。
首先,我個人是非常看好工業富聯的。
我覺得價值投資,不僅僅看成長性,不僅僅看持續性,更應該看公司目前的估值和實際上的價值的對比。誰說800元買萬億市值的貴州茅臺一定就是價值投資,8元買二十億市值的中小創就一定不是價值投資?
價值投資這個事情,應該是價值嚴重被低估時買入,價值嚴重高估時拋出,這才是價值投資。比如,工業富聯假如價值6000-8000億市值,現在3600億市值,被嚴重低估,就可以買入;比如,貴州茅臺價值6000-8000億市值,現在9000多億市值,被嚴重高估,就應該賣出。
其次,我們一起來分析下工業富聯大跌的原因。
在獨角獸的帷幕拉開之後,工業富聯這個體量最大的獨角獸,雷雨欲來風滿樓,風風火火,從招股書申報稿上報,到過會僅用了38天時間,真可謂A股奇蹟。但上市僅4日,就破板,股價從26.36元,一路下滑到18元附近,市值也蒸發了1600億左右。一時間,市場上雞犬不寧,哀鴻遍野。特別是在破板之日進入的散戶,看到龍虎榜上機構大肆賣出,其內心的崩潰和絕望可想而知。
在這裡,我們分析一下大跌的原因。
一,新股破板,股價下探,是一個基本規律。
新股連續多個漲停之後,某天破板,股價下探,慢慢摸底,這個很正常的現象。不要說工業富聯這樣的巨無霸,就是小盤股,也大多如此。所以這基本上是個基本規律,沒有什麼好恐慌。
二,巨無霸上市,市值高,盤子大,沒有超預期,也是個很正常的事情。
經歷過中國石油和中國中車之後,對於巨無霸上市,不管媒體如何推波助瀾煽風點火,市場本身是持謹慎態度的。原先媒體報道假如多少多少漲停之後,工業富聯股價可以超過貴州茅臺。這其實給市場的反而是一劑鎮定劑,沒有超預期,也是個很正常的事情。
三,上市的大環境比較惡劣。
當時正值貿易方面的大背景,中興通訊,一夜之間,面臨休克,市場面臨很大的不確定性,同時大盤本身大跌,突破3000點的嬰兒底以後,又一路跌破2900點,2800點。當然,不知道這些點位叫什麼底。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工業富聯大跌,這可以說並不意外。
四,公司常年的市場口碑。
很多人一提到這家公司,印象最深的就是,“十四連跳”,“6年30跳”,“血汗工廠”,“代工廠”,“蘋果大陸加工廠”,等等。公司長期以來負面新聞比較多,沒有形成良好的市場口碑和美譽度。
五,公司的上市主體,很多人誤讀。
就到現在,還是有很多人,一提到工業富聯,就馬上跟蘋果代工廠打上等號,對於公司的上市主體,很多人誤讀,並且以訛傳訛,不去研究。
以上五大原因,屬於個人觀點,歡迎補充。
再次,我們來看看工業富聯到底是傢什麼公司。
工業富聯,本質上是富士康工業互聯網轉型的產品,涵蓋了工業互聯網平臺構建、雲計算及高效能運算平臺、高效運算數據中心、通信網絡及雲服務設備、5G及物聯網互聯互通解決方案、智能製造新技術研發應用、智能製造產業升級、智能製造產能擴建等等。
也就是說,工業富聯,上市主體,本質上不是“代工廠”,可以說是“高科技”。
何況,哪怕是代工廠,代工廠就沒有技術?沒有高科技?沒有競爭力?以前的代工“五虎將”,現在何去何從?為什麼富士康一家獨大?
最後,我們來看看工業富聯價值多少億。
在這裡,我把它對標兩家“價值型”企業。一家是國酒,貴州茅臺,雖然大多數國人從來沒喝過;另一家是女強人的商業帝國,格力電器,雖然做手機做新能源汽車都可以說是失敗。在這裡就看最簡單的指標。
貴州茅臺,2017年營業收入582億,利潤270億,市值9188億。
格力電器,2017年營業收入1782億,利潤224億,市值2836億。
工業富聯,2017年營業收入3545億,利潤158億,市值3631億。
再從行業的成長性去看,因為某些原因,貴州茅臺就不說了。就說格力空調,現在明顯空調行業增速下滑,市場趨於飽和,加之原材料價格上漲,競爭對手日益強大,比如美的,海爾,奧克斯,志高,明顯市場成長性是有很大的侷限性了。
現在的工業富聯,相對於“國酒”,它和它的兄弟企業,才是“國民企業”,解決了多少人的就業,培養了多少高精尖人才,創造了多少GDP,拉動了多少產業鏈,創下了多少外匯。
未來的工業富聯,在機器人,大數據,物聯網,工業互聯網這些高速增長的行業中,擁有很大的想象力,擁有很大的市場空間,擁有很大的市場成長性。
工業富聯的市值,應該等於一個茅臺,或者兩個格力,才是合理的估值。也就是說,大概6000-8000億,才是正常的價值體現。
綜上所述,本人看好工業富聯,認為現在的估值,並不能體現公司的價值,是一個價值低谷。而且假如在美國,在硅谷,對比蘋果,高通,英特爾,它的估值又應該是多少?
是對是錯,孰是孰非,讓市場檢驗,讓事實說話,讓時間見證。
甘壹刀
富士康上市20天暴跌1600億,怎麼說那,只能說富士康出門沒看好黃曆。36天的IPO之路,各大網戰免費給富士康上市做了一次廣告,火了一把。但剛上市,就接連碰到美國密集的加息步驟(從14年開始的本次加息週期的第7次,18年6.14號的第3次加息),和中美貿易戰升級(6.16號,中美宣佈各徵收對方500億美元商品的關稅,以前的和談歸零)的衝擊,能走好才怪。
看看上證指數和創業板指數同期的情況,從6.13號開始都有接近10%的跌幅,覆巢之下,焉有完卵。指數都有10%的跌幅,富士康不過跌了25%,算是正常了,看看同期大部分股票跌幅,都差不多是這個跌幅。
看到前面很多回答的描述很不準確,富士康在A股上市叫工業富聯,是鴻海集團的合資控股子公司,但不是所說的代工廠上市。鴻海集團旗下業務繁多,上市的公司有組裝iPhone的鴻海精密,這是最盈利的一個,去年盈利291億人民幣,這個才是我們常說的代工廠;為華為、小米、OPPO、VIVO 提供手機組裝服務的
富智康,去年虧損了31億人民幣;做連接器模組的鴻騰精密;做電子元器件經銷商的雲智匯科技;還有做監控、錄像設備的訊智海都是在臺灣和香港上市的。本次上市的工業富聯是鴻海集團旗下的第二大業務,業務有通信設備高精密件、雲服務器設備(亞馬遜是它的客戶)、工業機器人(手機和汽車製造會用到的那些)等,2017年營收為3545億元人民幣,淨利潤162億元人民幣, 說它是工業互聯網的獨角獸也不為過,但這次在A股上市的不是那個組裝iPhone代工廠。
從基本面看,這家公司不錯,有未來預期也有成長性,PE只有24也不高,不過的是現在股市的大環境不好,股市缺乏流動性資金,加上利空消息頻出,所以下跌也是很正常的事。
淡淡禪風
富士康本來就是冒牌創新企業,一個典型的零件組裝工廠。該企業名聲不好,曾經出現過員工不堪重負連續十四跳。管理層不知出於什麼目的,通過違法的快速通道予以突擊上市,而且定價奇高,一個本應定價在五元左右的股票,被炒到了26元,成了名副其實的壓垮滬深股市最後一根稻草。這樣一個股票,在目前資金奇缺的情況下,快速下跌,是非常正常的,是價值迴歸。建議廣大投資者切莫買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