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親非故,宿遷一男子從小認聾啞流浪兒爲「二哥」

非親非故,宿遷一男子從小認聾啞流浪兒為“二哥”

左為姚寧永,右為“二哥”

“二哥”原是流浪聾啞人 

“啥時候給我‘二哥’介紹個對象啊!他雖然不會說話,可啥都會呢!拜託您!“看到合適的幫我‘二哥’考慮啊!”今年41歲的姚寧永逢人就給“二哥”張羅對象。而他念念不忘的“二哥”,並不是他親哥,是一個曾經流浪街頭的聾啞人。

“第一次見他大概是1990年吧……”相識之前,“二哥”是個流浪街頭的聾啞兒,而姚寧永是個小學五年級的學生。當時,姚寧永的父母在泗洪縣老洪橋頭開了一家小飯店,而“二哥”就住在橋下,靠乞討為生。

當時,橋頭有好多家飯店,住在橋下的流浪漢經常會到店裡乞討。而且有的流浪漢會順手牽羊偷走飯店或周邊村民家中的東西。所以,那些流浪漢很不受歡迎。

“他不像人家那樣伸手向人要,而且從來不偷東西,大家也不討厭他。他每次就默默地拾飯店剩菜桶裡的東西吃。”看到這一幕,姚寧永鼻頭一酸,把自己碗盤中吃的全都送給了“二哥”。“聽父母和周圍的人說,他比我大差不多三歲,比我親哥哥小。所以一直喊他‘二哥’。”在姚寧永的帶動下,一家人都會把自家飯桌上的飯菜送給“二哥”。

非親非故,宿遷一男子從小認聾啞流浪兒為“二哥”

“二哥”姚響

“有我一口吃的就有你一口”,認下這個“二哥”後,姚寧永平時把好吃的都分一份給“二哥”,就連父母給的零花錢,他也都5元、10元地分給他。此外,由他還把自己的衣服送給“二哥”穿。

“二哥”每天都會等姚寧永放學歸來一起玩,姚寧永經常讓“二哥”留宿家中。但“二哥”是個敏感、自覺的人,他每次都執意要回大橋下。

相處久了,姚寧永漸漸學會了用簡單的手語和“二哥”溝通,得知“二哥”是很小的時候流浪到泗洪的,至於他的家在哪兒,由於“二哥”不識字,只會用手指向南方,具體是哪兒也不得而知。

“二哥”的悲慘身世讓姚寧永非常同情,他冒出了讓“二哥”變成自己家庭一員的想法。和父母溝通,父母沒有贊同但也沒有反對,只是告訴他,把“二哥”納為家人不是一個簡單的事,有很多想到或想不到的壓力,勸他考慮成熟了再決定。

“二哥”成為家人

“如果我自己能養活自己了,父母的壓力就小了,‘二哥’也就能在我家安家了。”在泗洪玻璃廠當工人時,姚寧永心裡默默下了個決定———一定要讓“二哥”變家人。

1998年,21歲的姚寧永結婚了。成家後,他就想著要把“二哥”帶回自己的小家。和妻子商量後,善良的妻子沒有反對。不過接下來,同在一個屋簷下生活後,妻子因為受不了“二哥”一些不良的生活習慣,終於忍不住爆發了。

非親非故,宿遷一男子從小認聾啞流浪兒為“二哥”

姚寧永一家

“說起來也不是啥大事,就是諸如‘二哥’在餐桌上用筷子扒拉別人面前的菜之類的一些不良習慣。”姚寧永覺得“二哥”畢竟從小在外流浪,沒有人教過他這些,這是可以理解包容的。

妻子發火時,姚寧永不爭辯,只是一旁低頭不語。“二哥”也像犯了錯的孩子一樣在一邊默默地陪著。

妻子說得也有道理,姚寧永像教孩子一樣,一點一點教“二哥”改掉不良習慣,並讓他學習待人接物。

“二哥”特別有眼力勁兒,人也非常勤快,家裡的活兒搶著幹。姚寧永夫婦開飯店、跑車拉貨、開補胎鋪,“二哥”也都賣力忙前忙後。

“二哥”的變化妻子也看在眼裡。慢慢地,妻子也就接受“二哥”了。

“二哥”有了自己的名字 

親朋好友家裡有紅白喜事,姚寧永都會和“二哥”一起去幫忙。“二哥”忙起來,風風火火的,雖不會說話,嘴裡也“咿哩哇啦”喊個不停。

因為“二哥”沒有名字,大家都叫他“啞巴”。有一次,姚寧永家族中的一位長者說,紅白事幫忙的人人都有名字,不能光喊人家“啞巴”,看“二哥”咋咋呼呼的架勢,就給他起名“響”,從此“二哥”得名姚響。

姚響在姚寧永親朋好友眼裡是個口碑很好得人,雖然有聽說障礙,但是卻特別聰明,而且勤學苦練,學了不少手藝。

“燒飯做菜、補胎、電焊、開剷車……”姚寧永這些年創業時學的手藝,“二哥”姚響一個不落地也都學會了。“二哥”想要融入社會,結婚生子、工作,甚至辦理殘疾證,都得先有個身份才行,給“二哥”落戶迫在眉睫。然而,他來歷不明,無從得知真實姓名,這都給落戶帶來了巨大困難。

2006年,姚寧永一次次地奔波在派出所、居委會、司法部門之間。起初接待姚寧永的警官特別不理解,“你把流浪漢帶回家給他吃給他喝就算了,還給他辦戶口,這不是沒事找事嗎?

”後來聽姚寧永講述他和“二哥”十幾年來的故事,特別是到姚寧永家裡查看過真實情況後,那位警官被感動了。

經過一番努力,在姚寧永所在地居委會、司法部門等幫助下,2007年“二哥”收養手續辦妥,正式成為姚家一員,並落戶泗洪。

希望“二哥”有個家

“他比我大三歲,從20多歲開始相親,看了好幾個,都沒成,著急啊!”姚寧永說,為“二哥”的婚事一家人沒少忙活。

坐在姚寧永身旁的“二哥”看著大家聊天,他始終面帶微笑。雖然他比姚寧永大幾歲,但看上去卻顯得更年輕。期間,人家問“二哥”理想中對象是什麼模樣,姚寧永用手語給他“翻譯”“長髮!”“穿裙子!”“漂亮!”……姚寧永和姚響用手勢交流的同時,姚寧永向大家翻譯著“二哥”夢想中對象的模樣。他說二哥還是那麼自信,堅信自己的對象一定不會差。

和“二哥”的自信不同,姚寧永略顯焦慮,“雖然手藝不錯,可畢竟是殘疾人,還有就是今年也40多歲了。”

姚寧永有一兒一女,兒子上高中,女兒讀小學。他常跟孩子們說:“一定要對姚響二大爺好,以後對二大爺要像對我一樣。”

雖然叮囑兒女們給姚響養老,但是他更希望“二哥”能娶妻生子,有自己的生活,這樣人生也不太遺憾。“人都會老,我和‘二哥’都有不能行、不能動的一天,希望他能早點成家立業吧!”姚寧永表示。

“目前,我在泗洪縣朱湖鎮為他買了兩間門市房,算是送給他的結婚禮物,有了這兩間門市房,加上他的手藝,不管是開飯店,還是做電焊、補胎什麼的,都能養活自己和他的家人……”姚寧永說。

另外,由於姚響是二級殘疾,聽說有障礙,工作能力受限,姚寧永想給“二哥”辦份低保,算是多份保障,他希望有關部門能考慮“二哥”的具體情況,在政策、法律容許的範圍內給予適當的照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