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鵝城之緣——我和三門峽的故事(四)

三門峽是隨著萬里黃河第一 壩——三門峽大壩的建設而崛起的一座新 興城市,她蓬勃發展、奮勇前行的每一個 腳印都和三門峽大壩緊密相連,息息相關。 2013年初,三門峽《西部晨風》開設了“我 和三門峽大壩的故事”專欄,尋找當年大 壩的決策者、建設者與見證者,以一個個鮮活人物的真實經歷,再現大壩建設背後 鮮為人知的故事.......讓我們一起,走近他們,聽聽老一輩 水電建設者的故事.......

天鵝城之緣——我和三門峽的故事(四)

我們就在三門峽養老

“我是1954年到二門峽的。在 黃委會(黃河水利委員會)設立的黃 河漁(關)孟(津)段勘測工作辦事 處工作,主盟就是對滝孟段流域進行 水文地質測量、地質勘探調杳,收集 資料,其實就是為三門峽大壩工程做 準備工作。”王文彬老人雖然腿腳不便,行走需藉助柺杖,但精神矍鑠,談 起三門峽大壩的歷史時更是目光炯炯, 彷彿穿越時空,又回到了那個令人熱血 沸騰的年代。

王文彬老人說,十一局的前身是黃 河三門峽丄程局,1955年開始組建, 是專為建設二門峽水利樞紐工程而設立 的。1956年1月,三門峽工程局在北京 開始辦公,7月遷至三門峽辦公。1957 年4月,《人民日報》發表社論《大家 都來支援三門峽啊!》,一時間全國響 應,來自各地各條戰線的幹部、技術人 員、工人、學生等約有17000人前來支 援三門峽建設,掀起了熱火朝天的建設 熱潮。

天鵝城之緣——我和三門峽的故事(四)

王文彬頗為自豪地說,大壩於 1957年4月13 H破土動T.,設置了 12個深孔洩流,截流工程分為兩期, 先建設左岸(山西省平陸縣三門鄉) 導流系統,後建設右岸(三門峽市湖 濱區高廟鄉)^中途蘇聯專家撤走以 後,由北京設計院接管,原本預計5 年建成,仴在1960年9月汛期前就已 經基本竣工,開始蓄水運用。

劉祥吾老人當年來H門峽時還不 到20歲,是隨著水利部機械工程總 隊從河北整建制搬遷到三門峽的,在 三門峽工程局築壩一分局工作。時隔 50多年,他回憶起當年的建設場面仍 舊激動不已,上萬人在一起勞動,那 場面“鋪大蓋地”、“壯觀得很”。“當 時人型機械很少,冉加上河道很深, 大型機械也下不去,主要靠人工勞動。 雖然一天24小時三班倒,但那時候 真感覺不到累,大家都幹勁十足,還 浦現出了許多勞模。”劉祥吾興奮地 說,他們用手風鑽、電鏟挖壩基,一 天卜來兩個膀子都震麻了,吃飯的時 候連碗都端+穩。如此一邊挖一邊澆 築,就這樣創造出了許多奇蹟。

天鵝城之緣——我和三門峽的故事(四)

兩位老人你一言我一語地相互補 充:“一年內完成澆築100萬立方米 混凝土。” “創造了一個月最大澆築 12萬立方米的全國紀錄。” “這不僅 僅是在當年,就是現在也很少能達到 這個目標^ ” “安裝8臺發電機組, 其中第一臺15千瓦水輪發電機組後 來轉移到了丹江口水庫。”

王文彬最後鄭m地說,總 理三次視察三門峽大壩,在十一局辦 公樓召開會議,討論大壩洩水孔底 檻高程水位問題。周總理認為原定 的320米水位太高了,與蘇聯專家據 理力爭,最終將洩水孔底檻卨程降至 300米。“這樣可以使更多的泥沙衝 出去,為長期有效保持水庫庫容、壽 命起到了關鍵作用。”王文彬說,三 門峽水庫探索出的成功辦法、取得的 經驗,後來在三峽、小浪底等大型水 利樞紐工程中得以廣泛採用。

時光荏苒,轉眼肀個多世紀過去 了,三門峽這座因大壩而建起的城市 曰新月異,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見證這•歷史進稈的兩位老人N闖往 昔,感慨萬千。

天鵝城之緣——我和三門峽的故事(四)

正如冰心在《奇蹟三門峽》一文 屮描述的那樣:“這座奇蹟似的湧現 出來的嶄新城巾,本來是火車道旁邊的一個小站,一個只有3萬多居民的 會興鎮。當1957年4月13 tl,在幽 靜險峭的三門峽山谷,響起了征服黃 河的石破天驚的第一炮的同時,這個 為這偉人的工程服務的城市就像滿園 花卉,響應著這•聲春雷,遍地萌茁 了。”

如今的三門峽,早已成為黃河岸 邊的一顆明珠,豫晉陝黃河金三角地 區的經濟重地,巾區高樓林立,商鋪 萬千,交通網絡四通八達。隨著鄭丙 高鐵的建成通車和首屆中國特色商品 博覽交易會的成功舉辦,三門峽迎來 了 “高鐵時代”和“會展經濟時代”。 黨的十八大召開後,這裡更是禍開了 建設“美麗三門峽”的宏偉畫卷。而 這一切帶給兩位老人的切身感受就 是:“現在蜂窩煤改成丫天然氣,用 起來真方便。實現了集中供暖,冬天 很暖和。出門就是商業中心,休閒廣 場綠樹成蔭,公夂網絡覆蓋全市,總 之,非常適合人們居住和生活,尤其 是我們老年人。”

天鵝城之緣——我和三門峽的故事(四)

王文彬是山東濟寧人,自打來到 三門峽,多年來只回過家鄉一次。劉 祥吾卻是一次也沒有回過湖南湘潭老 家。兩位老人早把三門峽當成了自己 的家鄉。近年,十一局因戰略發展需 要,總部遷往鄭州,局領導徵求兩位 老人意見,想讓他們前往鄭州養老。 兩位老人卻T•脆得擺擺手說:“我們 哪兒也不去,就在三門峽養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