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中有史 史中有畫

一本寫國畫的書能讓人深更半夜笑出聲來的,絕無僅有。不得不感慨後生可畏。《山山水水聊聊畫畫》(上海人民出版社)是用輕鬆幽默的語言寫給當代人的一本中國古代傳統繪畫史,通俗易懂,又不失專業水準。或者說,作者馬菁菁開闢了國畫通俗寫法的新道路,讓無數在國畫這事兒上用了一輩子心思的前輩們都愕然,原來國畫史可以這樣寫!

馬菁菁把國畫這個如此有歷史厚重感的技藝,輕盈幽默地娓娓道來。時而插科打諢,時而嚴肅認真,再加上現代年輕人的網絡思維和語境,因而清新可讀。這本書的核心競爭力是關於國畫史的專業認知,在學術核心的基礎上再加以言語的潤色和修飾,該嚴肅認真的地方一絲不苟,該俏皮幽默的時候一點也不含糊,伸縮自如,深入淺出。

比如在講到著名的《韓熙載夜宴圖》時,她告訴你這其實是一幅手繪的間諜圖,因為南唐後主李煜怕有能力的大臣韓熙載叛亂就派了兩個畫師去韓熙載家參加夜宴,然後回來畫給皇帝看。一幅圖救了韓熙載的命,一次可笑的間諜活動成就了一幅千古名畫。短短一千多字,就講清楚了這畫的來龍去脈,也順帶著把“不想當詩人的皇帝不是好畫家”的李煜的故事講得一清二楚。

畫中有史,史中有畫,用故事來連接,三言兩語就讓古人形象生動地躍然紙上。尤為值得一讀的,還有文尾所交代的“命運”,如何從私藏到宮藏,如何被選入《石渠寶笈初編》,後來被末代皇帝溥儀變賣,再後來又被張大千帶到香港,直到20世紀50年代又從香港私家購回入藏北京故宮博物院。這一路顛沛流離到最終居有定所,也蘊含了時代與藝術品之間千絲萬縷的聯繫。

什麼叫“流傳有序”,如何利用紙本和絹本來區分斷代,怎麼看絹的經緯辨別真假,怎麼從人物與環境的比例區分年代等等,這些鑑賞專家引以為豪的“秘密武器”,被作者三言兩語就說得一清二楚。雖然僅此一本書,並不能一步邁入鑑賞專家的行列,但我們看畫,看得不就是一個參透古畫奧妙的樂趣嗎?

有時會不禁想問:一本書的價值究竟是什麼,尤其是一本寫繪畫的書?繪畫本身是與語言和文字並行的一種獨立的表達方式,為什麼一定要用文字來表達繪畫?為什麼常常要用語言來談論繪畫呢?在我看來,這一過程就像翻譯,把繪畫語言還原成我們所熟知的語言文字,通過這一橋樑,再去理解繪畫。《山山水水聊聊畫畫》把歷代的名畫複雜的圖像系統表達轉化為文字的線性表達,讓習慣線性閱讀的人,進入圖像的迷宮,在作者的引導下,一邊看著祖國的大好河山,一邊聽著歷史的趣味八卦,不知不覺,就走過了一段古味悠然的繪畫旅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