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工訪談」田之文:「老西兒」在包頭

「军工访谈」田之文:“老西儿”在包头

「军工访谈」田之文:“老西儿”在包头
「军工访谈」田之文:“老西儿”在包头

包頭作為響噹噹的軍工城之一,伴隨共和國的成長,在締造主戰坦克、重型火炮、核燃料等國之重器的同時,也吸引並造就了一批批獻身國防的科技精英,他們為祖國的軍工事業殫精竭慮、嘔心瀝血,是共和國國防工業振興與崛起的堅實脊樑和中流砥柱,他們書寫的一個個傳奇故事共同構成了一幅生動感人、氣勢磅礴的歷史畫卷。

「军工访谈」田之文:“老西儿”在包头

田之文:男,漢族,1930年4月出生,山西省陽曲縣人。1949年參加革命,1959年入黨。曾任247廠車間工會主席兼總工長。1958年3月調入北重集團,任車間、科室工長、室主任、副主任、副科長;先後擔任分廠革委會副主任、主任、黨委副書記、書記;後任總廠生產科副科長、科長、副廠長、代廠長。1983年7月任北重集團廠長。1984年12月任廠調研員。

您是什麼時候來工廠工作的?

我是1958年3月從247廠調來的。我當時在247廠炮管的生產車間擔任工段長,當時支援邊疆建設名單上是沒有我的,趕上工廠生產100毫米高射炮缺人,我是最後從247廠調來的。

因為我是家裡老大,家裡的兄弟姐妹又多,而且也成家了,所以老母親不太希望我來。當時我們對包頭並不瞭解,只知道過去那是流放犯人的地方,包頭那時候的條件比不上太原,應該很艱苦,但是最後我還是服從組織分配,帶著老伴一起來到了包頭。

現在的包頭和之前變化大嗎?

現在的包頭變化太大了,簡直沒法比較。

您來的時候工廠是什麼情況?

工廠是1952年開始選址,1954年開始建廠,到1958年時,只有機修和工具這兩個車間開始生產,其他生產車間還沒有開始。那時候廠房內還繼續施工,打基礎的,搞地面的,設備還沒安裝,有的地方還露天,我們就是在這種情況下開始生產的。

生產第一根炮管是不是非常困難?

1959年,上級要求生產32門火炮參加閱兵,在這段時間,我們的條件是最艱苦的。那個時候原材料、炮管都是蘇聯的,要是等到廠房蓋好、蘇聯的設備進來以後再生產,那就耽誤事了。當時工廠裡的工人都是從四面八方過來的,有東北的127廠、重慶的497廠、太原的247廠等等,工廠黨委按照當時的建廠方針,邊基建、邊試製、邊生產。在100毫米高射炮試製過程中,我們克服了很多難題。當時我們廠拉線機沒有安裝到位,無法完成炮管的拉線問題,我之前在247廠工作過,總廠派我到247廠聯繫第一根炮管的拉線問題,最終炮管拉線在247廠完成,那邊檢驗合格了以後當即返廠。炮管拉回來以後,我們把炮管清洗完放到架子上一看,炮管特別得亮。那時候蘇聯專家、軍代表檢驗了以後都叫好,廠房內好多工人都過來看,就像是要看新媳婦揭蓋頭一樣,都想一睹芳容。

「军工访谈」田之文:“老西儿”在包头

完成了炮管的拉線,咱們廠還遇到了哪些問題?

因為當時工廠的工人是從不同的地方來的,大家的技術水平不一樣,有的是幹過,但是沒有幹過這麼大的炮管,許多人都要進行技術培訓。還有就是管理問題。現場管理很關鍵,如果現場管理組織不好,比如工段、班組管不好,你生產的炮管就會出現問題。1958年底,我當時在一車間任計調室主任和工部主任,就把我在太原247廠的管理辦法運用到一車間(炮管車間)。後來二車間、三車間看到我這個辦法好,也開始採用,最後總廠生產處領導看了這個管理辦法以後,也覺得不錯,就在全廠開始推廣。前幾年我到廠內參觀過,這個管理辦法還在用。這個辦法就是“零件流動卡”,從出鋼到炮管加工,一共50多道工序,每道工序都寫到上面,每道工序都經過檢驗合格後蓋章。這樣,無論哪道工序出了問題,都能夠補救,避免了問題的發生。這套辦法到現在還用著,說明很成功。當時我把第一根炮管的計劃進度編號後,同技術人員王鑫在現場向蘇聯專家做了彙報,蘇聯專家豎起大拇指說:“哈勒少!”

其實我現在講的只是冰山的一角,講的100毫米高射炮身管加工情況只是27個大部件之一,其他的部件在當時的條件下生產都很困難。

「军工访谈」田之文:“老西儿”在包头

那咱們廠什麼時候開始生產民品的?

其實我們廠很早就開始搞民品了,蘇聯的汽車、軋鋼機、液壓泵等,但是這幾個產品都不太成功,我們也看到了生產民品並不簡單。我是1978年從三分廠調到總廠任副廠長的,那時候就開始搞民品了,到了1979年、1980年,就大批量生產液壓支架。

「军工访谈」田之文:“老西儿”在包头

為什麼要生產民品?

那時候75毫米、100毫米高射炮面臨著淘汰,如果不搞民品,這麼大的工廠怎麼生存?當時中央提出“軍民結合、平戰結合、軍品優先、以軍養民”的方針,自己找出路。到1978年以後,民品搞得更熱鬧了,那時我是副廠長,生產絞肉機、自行車、縫紉機、電錶,尤其我們生產的“羚羊”牌自行車很暢銷,我們也認識到了“以民養軍”這個戰略很正確。

還有就是液壓支架產品做得也很好,到我退休的時候還在做。當時我們的優勢就是液壓缸,我們成立的民品研究所就負責大型的民品開發研製工作,比如液壓支架舉升缸、北方股份的3307礦用車。

「军工访谈」田之文:“老西儿”在包头

工廠生產的產品有炮、礦用車、特殊鋼等,還生產過一些民用產品,回頭再看這段歷程,您作為當時工廠的主要負責人,怎樣評價那段歷程?

工廠作為兵工企業,專業性很強,生產任何產品必須有專業工藝做保證。生產民品時,反映出我們的技術人員、技術工人的專業性都很強。我認為,在我們對中央提出的走“軍民結合”之路的認識中,生產民品實際上是鍛鍊了我們工人的技術。軍品生產能力很強,不代表我們生產的民品就沒有一點問題,很多民品都要有專業工裝才能生產,但通過生產民品真的鍛鍊了我們的工人。

當時咱們廠生產的礦用車現在發展怎麼樣?

我們當時成立了民品研究所,研究什麼產品我們能生產。為了加快落實36噸自卸汽車的生產,當時工廠先後四次選派領導人員、工程技術人員、管理人員、工人等赴美考察、學習、培訓。1982年,我到美國特雷克斯公司考察36噸自卸車,那時美方想考驗一下我們的焊工技術水平,當時和我同行的一名焊工叫楊建華,在現場拿起電焊槍焊了一件活,焊完後,他們立刻對楊建華焊的活進行了分析,最後特雷克斯公司執行副總裁沃納先生伸出大拇指對我說:“你們的電焊工技術很好!”翻譯告訴我後,我開玩笑說:“還有好的這次沒來,他的師傅比他還強!”從這一點可以看出那時候我們軍工廠的實力,後來那些同志都成了生產36噸自卸車的生產骨幹力量。

您15歲進入兵工廠工作,到1990年退休,今年也87歲了,60多年獻身國防事業,您怎麼看自己的職業經歷?

哈!談不上獻身。可以這麼說,我15歲就參加工作,那時候很盲目,但是有一條,父母告訴我,你就好好學技術,賺錢養家。那時候我進廠就是學習,看人家怎麼換齒輪、怎麼磨刀具,每天就琢磨這些事情。解放戰爭、抗日戰爭,包括抗美援朝時期,聽到、看到我們的武器和日本、和西方國家比確實不行,所以我們才要奮起趕超。進入工廠後,通過學習,我知道了國家對軍隊、武器的重視,對國防建設的投入,深切感到自己責任重大,也更加無怨無悔。

現在,我見證了工廠60多年的巨大變化,我們生產的武器裝備著部隊,還有許多民品也有很高的知名度。

和你們一起追憶往事,讓我回想起很多過去的事情,雖然那時條件很艱苦,但我用大半輩子獻身國防事業還是非常自豪的,我也希望我們的工廠在改革發展的道路上創造出更加輝煌的業績。

記 者: 趙 馨

「军工访谈」田之文:“老西儿”在包头

公民健康素養66條(六十)

「军工访谈」田之文:“老西儿”在包头

妥善存放和正確使用農藥等有毒物品,謹防兒童接觸。

家中存放的農藥、殺蟲劑等有毒物品,應當分別妥善存放於櫥櫃或容器中,並在外面加鎖。保管敵敵畏、樂果等易揮發失效的農藥時,一定要把瓶蓋擰緊。有毒物品不能與糧油、蔬菜等堆放在一起,不能存放在既往裝食物或飲料的容器中;特別要防止小孩接觸,以免發生誤服中毒事故。已失效的農藥和殺蟲劑不可亂丟亂放,防止誤服或汙染食物、水源。

往期精彩回顧

「军工访谈」田之文:“老西儿”在包头「军工访谈」田之文:“老西儿”在包头

青山人青山事郵箱:[email protected]

電話:3616638

「军工访谈」田之文:“老西儿”在包头「军工访谈」田之文:“老西儿”在包头
「军工访谈」田之文:“老西儿”在包头

感謝您的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