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讀訓練:永遠不要有「我好像沒有看懂」,「我仔細看下」

第一天的訓練,我們學習瞭如何快速的瀏覽一本書,並且對書本的大概意思做一個簡單的瞭解。今天我們學習如何快速的閱讀一篇文章。

注意:只閱讀你能理解的部分,略過那些不懂的部分。

不要為沒法立即瞭解的東西而停頓,直接略過繼續看下面的內容。

看到你看得懂的地方,集中精神閱讀這個部分,然後繼續往下看。

永遠不要有“我好像沒有看懂”,“我仔細看下”。

永遠不要有這個感覺。始終保持勻速的速讀一直往下看。

不管怎麼樣都堅持看完,再回去看不懂的。

你從頭到尾讀了一遍之後的理解就算只有50%或更少,一樣能幫助你在後來重讀第一次略過的部分時,增進理解。就算你不重讀,對一本難度很高的文章瞭解了一半,也比什麼都不瞭解來得要好些,如果你讓自己在一碰上苦難的地方就停住,最後就可能永遠無法理解這篇文章的真正含義了。

我們大多數人所受的教育,都說是要去注意那些我們不懂的地方。

但是如果時候不到就做這些事,只會妨礙我們的閱讀,而非幫助。

如果你堅持要了解每一句話的意義,才肯再往下讀,那你一定讀不了多少。在你努力去了解那些細微的重點時,就會錯過一些大的原則。

這樣你在任何層次的閱讀都不可能很好。

大多數人應該有能力比現在讀的速讀還要快一點。更何況有很多東西根本不值得我們花那麼多時間來讀。如果我們不能讀快一點,簡直就是在浪費時間。所以我們在拿到任何讀物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快速的瀏覽一次,看看是不是值得我們花時間去閱讀。

下面請花2—3分鐘時間快速地瀏覽下面這篇文章

注意:必須在最多3分鐘內讀完。

這都是我們後面要學的東西。這裡大部分你可以看懂,但不明白詳細。所以只要求你用你可以的最快的速度,看懂你看的懂的東西。

“音讀”一般是指我們在快速閱讀時看書過程中大腦的聽覺器官和發音器官有意無意地發出讀音的現象。比如當我們在看到“消除音讀強化訓練”這八個字時,不管你出聲讀出來,還是在心裡默讀,“消除音讀強化訓練”這八個字的讀音都會在你的大腦中是反映出來,在大多數中國人的習慣中,如不讀出這八個字來就違反了我們最習以為常的閱讀習慣,也可能無法理解這些字的含義,這個大腦的思維及運用過程即是我們閱讀時的音讀反映過程。

人類在自身的文化知識發展過程中一般都在藉助於人類各種語言的“語言”去明確“語意”含義,在這個過程中,人的大腦經歷了:眼睛看到字形大腦反饋出字音大腦明確字意最終理解文章的意義。我們把這個過程叫為“音讀”。簡單來說就是“字—音—聽—想—理解”。

當人類進行閱讀啟蒙教育的時候,為了培養語感,強化對文字及文章作品的感受和體驗,特別是中國曆來要求“眼到、口到、耳到、心到”,閱讀一般都經歷“眼看口誦耳聽心想”的曲折過程,其中間就有“音聽”的兩個環節。即所感受的文字信息的傳統讀法就是採用發聲的朗讀、誦讀和背誦。而且這個讀書習慣是傳承幾千年,已經深深成為中國人的讀書學習習慣。

很多人以為“讀書”就是在頭腦裡“讀”出一個個字的音然後再來理解文字的意義。一般讀書時不發出聲音讀,我們稱為在心裡“默讀”。我們習以為常的傳統閱讀,實際上就是朗讀和默讀。朗讀是指按照實際發的音來一個一個地讀文字,默讀也是一種音聲化現象,不過口不出聲而是在頭腦中進行而已。也就是說,這不是在視覺辨認時就認知的,而是由聽覺來確認的。音讀也好,默讀也好,都必須在聽覺的反映下認知。

歷史以來,許多讀者都有一種錯覺:朗讀屬於“有聲閱讀”,默讀屬於“無聲閱讀”。其實,前半句對頭,後半句大錯。據檢測,默讀時嘴唇、舌頭和喉頭等其他發音器官從外表看似乎是靜止的,從實裡看確實處於一種潛動狀態,有一種“內聽”現象,仍然屬於“音讀”的範疇。“潛音默讀”的速度比“發生朗讀”的速度快一些,但又快不了多少。

語言是由一個一個字的字音組成的,如果發音就必須順次序發音,發每一個音都需要一定長度的時間,這在語言學上叫做音長。人的聽覺對音長是有一個最低闊限的,短到一定程度時,就感覺不到了。可見,以聽覺來認知遠比以視覺來認知費時間,加上視覺認知和聽覺認知的干擾,本來可以一瞥而過的,也不得不反覆認知,以致阻礙閱讀的自然發展,徒耗不少時間,並干擾了正確的閱讀,所以,要想讀得快,就必須排除音聲化。

我們從朗讀過渡到默讀,就是排除音聲化的外部發聲現象,提高了一定的閱讀速讀,但是,默讀並沒有徹底排除頭腦中的音聲化,可見,最好能把頭腦中的音聲化完全排除掉。能徹底排除音聲化,就可以消滅音聲化所需要的時間,還可以徹底拜託靠聽覺來感知和確認的習慣,使視覺功能不再受一個一個音組成的音聲化現象束縛和干擾,而獲得徹底的解放。

克服“音讀”是所有參加快速閱讀訓練的朋友的一個難點和重點,音讀伴隨了我們學習生活十幾年甚至幾十年,一時半會的克服起來自然不會那麼容易,同時他也是一個相對複雜和比較頑固的過程,有不少的朋友長時間內還難以克服也是屢見不鮮。音讀主要分為口讀和默讀,口讀就是在讀書時嘴上發音,克服這類音讀比較容易。默讀即讀書時口頭上不發音,卻在心裡默唸,這類音讀克服起來比較困難些。我們要想實現快速閱讀必須想辦法簡化直至克服這個過程。即去掉音讀這個中間環節,完全實現由形到義的直接過渡,即“眼腦直映”。

下面我們只講如何克服心裡的音讀,即默讀。

在快速閱讀中實際上人們都有超近路,關閉你的聽覺系統、發音器官功能的,可以直接用你反應靈敏、傳輸極快的眼、腦來看書。如大家一般都會有這樣的經歷和感受:當你坐在快速行駛的汽車或火車上,有時車窗外會有一些文字標語、廣告牌在人們面前一閃而過,它們雖然一閃而過,速讀很快。這時我們發音器官還沒有時間來得及反映這些廣告文字的字音,但我們已經看懂了這些標語和廣告的文字詞語或者是意思了。

這說明當人的視覺與大腦配合時,它往往快於聽覺和發音器官,而且完全具備“一視即知,一知即懂”的眼腦直映能力。這個過程說明了人的眼睛接受到的文字等信息可以直接反映到大腦中去,音讀這個中間環節是完全可以去掉的。

略讀訓練:永遠不要有“我好像沒有看懂”,“我仔細看下”

略讀訓練:永遠不要有“我好像沒有看懂”,“我仔細看下”

略讀訓練:永遠不要有“我好像沒有看懂”,“我仔細看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