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灣戰爭爆發後,薩達姆爲何第一時間向以色列發射29枚飛彈?

fujunda

薩達姆的意圖再明顯不過,他想把水攪渾,然後自己渾水摸魚。在當時,美國組建了多國聯軍,但這裡面也有阿拉伯國家,而阿拉伯國家和以色列是有矛盾的,如果以色列被逼的參戰了,這些阿拉伯國家就有可能退出美國的同盟。這樣一來,伊拉克的軍事壓力必將減輕很多,這也會給美國人制造很多麻煩。但是,這個套路被美國人識破了,甚至都稱不上是套路。伊拉克和以色列也是“世仇”,薩達姆在此時既想著渾水摸魚,也是在趁機報復以色列。當然了,如果以色列被徹底激怒,真的參加了戰爭,對於戰局的影響也不會像薩達姆預想的那樣大,因為美國搞個多國聯軍,只是為了在道義上站住腳,把自己包裝成“正義使者”的形象,來維護世界和平。事實上,主要是還是美國人說了算,其它國家的軍隊,在很多時候只是當個擺設,大家都在看美國人裝逼,美國人也可以趁機推銷自己的裝備。

因此,美國搞這次會盟,不僅有著拉大旗的目的,還是要看誰對自己忠心,同時也要給大家展示下自己的軍事實力,做給不服的人看。這也就意味著,即使沒有聯軍,美國一家也可以可暴打伊拉克,只是多了個聯軍的稱呼,看起來更加出師有名罷了。假使以色列參戰了,阿拉伯國家退出會盟,或許伊拉克會更慘,因為以色列的軍事實力不是吹的,是真的牛逼,美國和以色列合兵,這正是以色列人朝思暮想的。問題在於,美國政府有自己的考量,那就是這次戰爭只是為了教訓伊拉克,不是為了引起中東全面的戰爭,美國好不容易把中東搞得差不多了,絕不會允許以色列來搗亂,否則美國政府就相當於被以色列給捆綁了,成了以色列的手中刀。所以,美國政府給了以色列先進的防空系統,讓其忍住伊拉克的導彈襲擊。以色列人也領會了美國的意圖,知曉了自己的定位,既然老大不讓輕舉妄動,那就忍著吧,一直忍到了戰爭結束。

伊拉克就沒那麼幸運了,原本自己就是半吊子水平,卻自詡為“第四軍事強國”。沒想到,這場戰爭徹底震驚了伊拉克,也震驚了整個世界。在1個多月內,伊拉克軍隊死傷10萬人,聯軍竟然只有200多人陣亡,這讓所謂的“第四軍事強國”,瞬間被打回了原型。經此一役之後,伊拉克軍隊遭遇重創,美伊關係也在持續惡化,直到2003年,美軍大舉入侵伊拉克,推翻了薩達姆政權,美伊關係才實現了緩和。


圖維坦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36, "thumb_url": "4a3200010d7ec2f6ea5a\

琪琪雜貨店

問題中所指的海灣戰爭,應該是指1991年的第一次海灣戰爭,因為伊拉克公然吞併了科威特這樣一個主權國家,在全世界引起震驚,美帝作為世界帶頭大哥,馬上組織起多國聯軍,準備將伊拉克軍隊從科威特打回去。

薩達姆的這一入侵行為,在中東阿拉伯國家中也引起恐慌,小而富的海灣酋長們都擔心薩達姆一不小心入侵了自己國家,因此,伊拉克在國際上陷入空前孤立。

薩達姆為了擺脫孤立,準備將自己向反以色列英雄的方向塑造形象,因此,就在開戰之前,他已經放出話來,如果多國聯軍敢和伊拉克開戰,他就攻擊以色列。

1991年1月17日,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對伊拉克發起“沙漠軍刀”行動,大規模空襲伊拉克軍隊,海灣戰爭爆發,薩達姆馬上命令用飛毛腿導彈轟炸以色列,由於飛毛腿導彈裝載在發射車上移動發射,因此多國聯軍很難發現並摧毀飛毛腿導彈發射車。

以色列連續遭到飛毛腿導彈的轟炸,準備反擊的時候,被美國死死壓住,不準以色列行動,因為,一旦以色列走進戰場,多國聯軍中的阿拉伯國家不可能同意和以色列站在一起,去攻打另一個阿拉伯國家,國際反薩達姆的聯盟將會因此解體,而這正是薩達姆所希望的結果。

所以,美帝向以色列緊緊運送了愛國者反導系統,幫助以色列攔截來自伊拉克的飛毛腿,並取得很大的攔截效果,使得以色列最終沒有出手,多國聯軍順利擊敗伊拉克軍隊,解放科威特全境。

我們麻辣戰爭節目製作的詳細解說分析第一次海灣戰爭的戰爭片:\n

{!-- PGC_VIDEO:{"thumb_url": "1861000050bf8b353600\

麻辣戰爭

每日點兵為您回答:

薩達姆的目的是為了轉移矛盾焦點,通過打擊以色列,破壞盟軍的團結,使海灣戰爭演變成一場阿以之間的衝突,置美國於政治和軍事上的兩難之地。薩達姆的這招險棋,確實有效果,他的打擊行動得到了阿拉伯國家一些人的支持。埃及一個穆斯林原教旨主義組織呼籲穆巴拉克政府從沙特撤軍,約旦一些穆斯林示威者要求薩達姆摧毀以色列,伊朗有些議員甚至要求伊朗參戰,支持薩達姆。與此同時,巴解組織,約旦,摩洛哥等國領導人呼籲聯合國採取行動,停止海灣戰爭。

但這只是一個簡單的說明,想要具體把這件事說清楚,還是比較複雜的。簡單來說,整個中東地區幾乎可以被認為是這個世界矛盾衝突最密集、最複雜的地方了。甚至可以說,在最近2000多年的歷史上,那片土地就從沒消停過。人類歷史上地跨亞非歐三大洲帝國,馬其頓、羅馬、拜占庭、波斯、阿拉伯、奧斯曼土耳其,全部都誕生在一代。這還不包括只地跨兩大洲的亞述、塞爾柱啥的。再加上世界三大宗教的基督教和伊斯蘭教在這個地區數百年的宗教戰爭,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的五次中東戰爭、兩伊戰爭、海灣戰爭、伊拉克戰爭等等等。現在的中東亂局,簡直無法用語言形容。

這裡不光有阿拉伯人和猶太人、波斯人、庫爾德人之間的民族矛盾,伊斯蘭教、基督教之間的宗教矛盾,更有什葉派、遜尼派這種伊斯蘭教內部矛盾。至於今仇舊恨,更是數不勝數。薩達姆向以色列發射導彈,就是希望激起阿拉伯國家的同仇敵愾,降低自己的壓力。只不過以色列,或者說盟軍的政治智慧很不錯,以色列忍了!薩達姆的小伎倆沒有實現。


每日點兵

1991年,海灣戰爭爆發後,薩達姆第一時間,向以色列發射了29枚飛毛腿導彈。



也許有人詫異,薩達姆面對大戰的高壓氣氛,是不是神經錯亂了?以色列並未加入多國聯合部隊之列,他竟然攻擊以色列。


有書君認為,薩達姆神經錯亂的是,入侵科威特。這時的他頭腦清醒,他想利用,中東地區錯綜複雜的矛盾,轉移矛盾重點,利用圍魏救趙的計謀,來緩解伊拉克的壓力。



究其原因,且聽有書君梳理分解。


中東,是一片兩千年來,動盪不安的土地。還有一個血液裡流淌著,不安定成分的民族。阿拉伯人的性格多變,也讓人匪夷所思。



他們時而國家內部爭鬥;時而因宗派之別,爆發阿拉伯國家之間的爭鬥;面對以色列時,他們又可以化敵為友,一致攻擊以色列。


阿拉伯人錯綜複雜的矛盾,和好鬥多變的性格,賦予了中東多年的動盪不安。薩達姆堪稱中東的一代梟雄。他執政的初期,收回了西方對伊拉克的石油控制權。他確實也帶給了伊拉克人民富足的生活。


薩達姆桀驁不馴的性格,日益膨脹,想稱霸海灣的野心,遜尼派和什葉派的宗派之爭,都促使他發動了兩伊戰爭。


薩達姆空有膽識,他的才略,不足以支撐起他的野心。


八年時間,兩敗俱傷的兩伊戰爭,薩達姆收穫的是零。兩伊戰爭,不但消耗掉了,伊拉克多年積累的財富,反而欠下大量外債。


兩伊戰爭後,薩達姆又犯了一個致命錯誤。他為了經濟問題和領土遺留問題,出兵科威特,實行滅國計劃。



有書君認為,他覬覦科威特豐富的石油資源,才走了這步臭棋,同時跳進了美國挖好的坑。薩達姆誤判了美國思維,美國雖然在兩伊戰爭時,支持伊拉克,並不代表著永久支持他。


薩達姆的性格狂傲獨斷,不會對美國言聽計從,他想主導海灣石油資源,擺脫石油貿易以美元結算的定規。


美國怎能容忍薩達姆在中東撒野。美國模稜兩可的態度,薩達姆誤判為美國已經默認,其實,他給了美國,一個名正言順出兵伊拉克的藉口。


這時,我們就回到了開篇時的問題。焦頭爛額的薩達姆,知道目前的實力,只有失敗一條路。他把矛頭指向了以色列,希冀能給自己一個緩衝時間。


以色列是阿拉伯國家的公敵,他們之間已經爆發了,五次中東戰爭。只要以色列一回擊,阿拉伯國家會一致對敵,同時也分解了,多國部隊中阿拉伯軍隊的兵力。


薩達姆的算盤打得很精,確實埃及、土耳其、甚至伊朗都蠢蠢欲動,只等以色列出手,他們就群起而攻之。還有阿拉伯國家,呼籲聯合國停止出兵伊拉克。


可惜以色列讓薩達姆失望了,他沒有對伊拉克採取行動。在美國的壓力下,沙特等多個阿拉伯國家,也未退出多國部隊。阿拉伯國家之間,也只是一盤散沙,沒有超強的凝聚力。


薩達姆的小計謀,逃不脫美國的鷹眼。美國對以色列及時的安撫,以及猶太人的高智商,無聲的粉碎了薩達姆的幻想。


伊拉克,在美國先進的信息戰面前,徹底的不堪一擊。只有短短的42天,伊拉克就俯首稱臣了。

薩達姆號稱“世界第四軍事強國”的虛假面具,也被無情的撕破。薩達姆可以稱為梟雄,但不是真正的領袖。



有書共讀

阿以歷來是世仇,阿拉伯民族與以色列希伯萊民族在歷史上相互征戰,希伯萊人戰敗,流離失所背井離鄉,漂泊世界各地。更由於二戰期間法西斯德國的殘暴行徑,令以色列人大傷元氣,直至一九四八年才在美國的扶持下,猶太復國,大衛國旗飄場在千多年前的故土。也正如此,建立了以色列國的猶太人對自己生存的國土並不滿意,那是一片荒漠之地生存環境極其惡劣,為拓展生存空間經常與四周環繞的阿拉伯鄰國開戰,雖互有輸贏,但由於有美國作後盾,以色列人最終贏得阿以戰爭的勝利。到今天,耶魯薩冷成為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共同首都,雙方在這個城市架起鐵絲網分割了城市,同時薩魯薩冷雙是阿以宗教的各自聖城,雙方均宣稱擁有主權,阿以因此衝突不斷,阿拉伯民族雖奉信伊斯蘭教,但又分屬什葉派和遜呢派兩大陣營,但對以色列這個阿拉伯民族的共同敵人,卻是非常齊心,正是抓住這一點薩達姆才敢與強敵以色列叫板。

受制於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的戰略決策,更懼怕阿拉伯世界聯合起來共同對付以色列。擾亂多國部隊的戰略部署,更耽心由此而爆發第三次世界大戰,以色列這次是吃了啞巴虧,不敢吱聲。

事實證明,以色列的決定是正確的,由於以色列守吃啞巴虧也不與阿拉伯世界為敵,中東阿拉伯國家由於教派爭紛,對多國部隊的行動未與干涉,僅與伊拉克同屬教派的個別國家有微詞外,也不敢有任何實質性的軍事行動。最終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完勝伊拉克,推翻伊拉克民選政府。

在此,我不想過多評價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行為是否合法,正義,也不評價其行為的殘暴。僅就以色列的忍讓使這一行動得以成功,而擊節,這就是局部利益服從整體利益的典範。


l湖湘客

這是薩達姆的戰略算計。

中東地區的矛盾錯綜複雜,既有阿拉伯國家內部的矛盾,又有阿拉伯國家與伊朗之間的矛盾;既有伊斯蘭教教派之間的矛盾,又有伊斯蘭教與猶太教、基督教之間的矛盾。作為阿拉伯國家中的一個不怎麼高明的梟雄,薩達姆對伊朗的戰爭就是他身為遜尼派同伊朗為代表的什葉派之間的衝突,傻大木同志意圖以此為契機確立自身在阿拉伯世界內的地位,沒想到志大才疏,玩砸了。

同樣的,海灣戰爭爆發後薩達姆同學向以色列實施導彈攻擊,看似不著調,看似效率低下,實際上同樣也是它自身對於中東地區內部矛盾的利用。中東國家同以色列普遍存在著各種各樣的糾紛,為此在1948年到1970年已經打了四次大規模的中東戰爭,可以說完全是不共戴天之仇。薩達姆試圖通過激怒以色列,迫使阿拉伯國家在這場國際衝突中重新選邊站隊。諸如希望埃及關閉蘇伊士運河,希望沙特針對美國的基地使用進行限制等等。從而降低自身的作戰難度,儘管不是什麼高明的計策,卻是當時伊拉克能夠想到的比較好的辦法了,也算是可圈可點吧。

當然,這一切隨著美國對於以色列的強力壓制,包括部署“愛國者”導彈系統,向以色列民眾發放防核生化攻擊裝備等等沒有達成。而沙特、埃及等國彼時又受限於美國的軟硬實力控制,對於薩達姆把自身塑造成“對抗西方暴政的英雄”這一人設並不感冒。自然傻大木的算盤就打不成了。總的來說,實力上的差距是沒法通過戰略上的小把戲彌補的,任何時候都是如此。

以上,歡迎評論區大神指正!


軍武次位面

先看看戰爭起因。伊朗伊拉克的戰爭,讓伊拉克欠下了巨大債務。薩達姆要挾科威特想用保護科威特的方式低掉大量債務。科威特和伊拉克關係緊張。伊拉克想抬高油價,這樣好還債,而科威特想多開發石油,把石油價格降低,這樣好得到西方強國的支持。

在戰爭爆發之前,薩達姆曾經和美國總統布仕的特使會談,談及雙方避免貿易戰之事。就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之事,薩達姆並沒有料到美國會強烈反對,並且支持科威特參戰,他一直期望美國人的支持。

1991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當時所做所為違背了國際公約,濫殺無辜,綁架虐待婦女,兒童,甚至精神病患者。另外他們佔領的油田一旦遭到科威特軍隊攻擊時,他們會放火燒掉油田。這些行為都遭致了世界很多國家的強烈反對。

在美國為首的聯軍進駐科威特邊境時,薩達姆企圖遊說阿拉伯其他國家的支持。因為阿拉伯其他多數國家和以色列一直對立作戰,所以薩達姆想在阿拉伯國家中樹立英雄形象,抵禦西方列強及公敵以色列。但他又沒料到的事,他的這個計劃也落空了,有三分之二的阿拉伯國家支持聯軍,不光是參與作戰,而且提供了大量的軍費。


戰爭爆發後,薩達姆第一時間向以色列發射了29枚導彈,希望把以色列拉進戰爭,這樣這些阿拉伯國家就不得不退出戰爭。這次襲擊,總共死亡人數100多人,不過很可笑的是隻有3個人真正被導彈炸死,其他人多是害怕得了心臟病或嚇死的。這也說明了伊拉克的導彈的精準性差,在和美軍,聯軍的戰爭中根本沒發揮多少作用。

事後,以色列對此採取了長達20年的報復行動,進行了大量的綁架,暗殺,包括目標直指薩達姆。不過他們一直很難找到薩達姆的蹤跡。他們曾經訓練用火箭筒伏擊薩達姆,沒想到演習的時候炮彈走火誤傷了自己人,後來這個行動就放棄了。

薩達姆的替身們

另外一次很好的戰機,有40多人已經對薩達姆的居住地進行了包圍,正準備用火箭筒發射時,趕上了英美盟軍的空襲而破產。之後以色列甚至在薩達姆身邊的女人上下功夫,沒想到他的替身太多,連他身邊的女人都經常被他的替身混淆。


唐戟

薩達姆幹這個事,主要還是想要藉此拉阿拉伯國家下水,這也是絕望中沒有辦法的辦法了。

薩達姆與阿拉伯關係不怎麼樣

薩達姆是一個非常矛盾的國家領導人,雖然他領導的國家是一個遜尼派佔據主導地位的國家,但是這個國家確實一個親蘇政權。在薩達姆當任總統幾十年的時間裡,他訪問過的國家只有蘇聯。可以說,薩達姆是一個堅定的反美分子。

所以我們可以想象,在90年代的中東,薩達姆與中東其他阿拉伯國家,比如沙特等國關係是一個怎麼樣的狀態了。雖然談不上是敵對,但絕對算不上是親近的關係的。

薩達姆轟炸以色列,目的就是想拖以色列和阿拉伯國家下水。

在美軍空襲伊拉克之後,為什麼薩達姆要向以色列發射導彈呢?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希望把以色列也拉入到空襲伊拉克的行動中來,因為以色列一旦加入空襲伊拉克的行動。那麼美國空襲伊拉克的性質就變了,從懲戒伊拉克入侵科威特,變成美以聯手欺負伊拉克了。這必然會遭到以埃及為首的阿拉伯世界的反對。

在歷史上,由於以色列建國涉及到的巴勒斯坦的問題。以色列在美國的支持下,和以埃及為首的阿拉伯國家發生了五次大規模的戰爭,時間跨度超過40年。

由此可見中東地區的阿拉伯國家對以色列是極度仇視的,一旦以色列介入美國對伊拉克的空襲,那麼必然會引起其他阿拉伯國家不必要的聯動反應,導致事態超出美國的控制。因為美國再強大,也不可能與整個阿拉伯世界開戰,更何況沙特等國還一直都是美國重要的經濟合作伙伴。

所以當薩達姆朝以色列發射了飛毛腿之後,美國立即派出特使到以色列,與當時的以色列總理沙米爾進行了秘密磋商,極力的阻止以色列對伊拉克展開報復襲擊。最後以色列沒有參與空襲伊拉克,薩達姆的謀算也就最終失效了。


落下m

這麼做是為了轉嫁矛盾,將以色列拖下水。薩達姆派伊軍入侵科威特,面對阿拉伯大部分國家以及西方國家的制裁和大軍集結,戰略態勢已經十分惡劣。所以薩達姆向以色列發射導彈,是想激怒以色列,迫使以色列捲進來,這樣就可能導致阿拉伯國家反對以色列,甚至還想以此將自己塑造成阿拉伯國家打擊以色列的先鋒,從而在反伊聯盟中製造裂痕,改善自身的戰略處境、減輕自己的壓力。

美國在戰前就想到了薩達姆可能會這樣做,所以美國一方面向以色列派出了“愛國者”PAC-2防空導彈分隊,幫助以色列防禦伊拉克可能發動的導彈攻擊。另一方面,美國派出高官安慰、勸服以色列要為大局著想,不要按耐不住性子回擊,不要捲進來。

在實際開戰後,伊拉克向以色列發射了侯賽因導彈,“愛國者”PAC-2的攔截成功率並不高,還是造成了以色列不少損傷。以色列也曾想回擊,但均為美國所勸阻。最終,以色列忍了下來,從而使薩達姆的企圖破產,而美國則保證了反伊聯盟的團結。隨後,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對伊軍展開了狂轟濫炸,並派出F-15E小隊專門尋殲伊軍的導彈發射車。在經過42天的空中打擊後,美軍發起“左勾拳”行動,以100小時的地面戰徹底打垮伊軍,贏得了海灣戰爭的勝利。

以色列的忍耐也得到了豐厚回報,不但美國的援助增加,而且美國還向以色列提供了更先進的武器系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