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烹雪煮茶,是附庸風雅還是養生之道?

寒潮南下,我國北方地區早已開始下雪。常喝茶的人,說到下雪就會聯想到古人的“烹雪煮茶”。

“烹雪”一詞讓人聯想到冰與火的纏綿以及舊時風雅文人的灶房。待雪化為一壺清澈的沸水後,又讓人思及王昌齡筆下的“冰心”,讓人又敬又憐。而烹雪只為煮茶,雪水與綠茶交融後定是不同尋常的滋味。

古人烹雪煮茶,是附庸風雅還是養生之道?

茶聖陸羽曾列了個“宜茶之水”的清單,即“二十水品”,卻將雪水放在了末位。乾隆皇帝不認同,他認為“水以輕為貴”,故以雪水泡茶是最佳選擇。

古人烹雪煮茶,是附庸風雅還是養生之道?

“烹雪煮茶”之事,在古代詩詞中多有記載,唐代詩人白居易“融雪煎香茗”的詩句,宋代詞人辛棄疾“細寫茶經煮香雪”的詞句,都描寫了這一風雅的情境。

古人烹雪煮茶,是附庸風雅還是養生之道?

其實,古人選擇以雪水烹茶,並非故作風雅,而是緣自古時人們對於雪水的認知。明代醫學著作《本草綱目》中記載,臘雪有清熱解毒、舒筋活血等功效。”

古人烹雪煮茶,是附庸風雅還是養生之道?

古人烹雪煮茶,是附庸風雅還是養生之道?

最有名的就是清代曹雪芹在《紅樓夢》“賈寶玉品茶櫳翠庵”一回中,更描繪得有聲有色。話說妙玉在櫳翠庵請寶玉、黛玉、寶釵三人“茶品梅花雪”。原文是這麼說的:

古人烹雪煮茶,是附庸風雅還是養生之道?

妙玉執壺,只向海內斟了約一杯。寶玉細細吃了,果覺輕浮無比……。黛玉因問:“這也是舊年的雨水?”妙玉冷笑道:“你這麼個人,竟是大俗人,連水也嘗不出來。這是五年前我在玄墓蟠香寺住著,收的梅花上的雪,共得了那一鬼臉青的花甕一甕,總捨不得吃,埋在地下,今天夏天才開了。我只吃過一回,這是第二回了。你怎麼嘗不出來?隔年的雨水那有這樣輕浮,如何吃得。”

古人烹雪煮茶,是附庸風雅還是養生之道?

妙玉不但精於擇茶,更善於選擇泡茶專用水。古人將泡茶專用水由高至低分為“梅、蘭、竹、菊”四等,其中“梅之水”採自隆冬季節的壓梅雪,是最高級別的泡茶專用水,被茶客尊稱為泡茶水中的聖品。那天的茶是湖南洞庭湖君山所產的銀針茶,配上梅花上的雪水,讓人聽了都覺得雅淡精緻。

古人烹雪煮茶,是附庸風雅還是養生之道?

如今,城市裡汙染嚴重,雪花尤其是初雪,在形成和飄落的過程中易吸附很多汙染物,並不適宜飲用。在環境汙染嚴重的情況下,雪中含有的化學汙染物質、重金屬離子不利於人體健康,特別是冬天的第一場雪。建議大家還是不要學古人,如果打雪仗等玩耍中無意將雪噴到孩子的嘴巴里,記得要及時漱口。

古人烹雪煮茶,是附庸風雅還是養生之道?

當然要是有條件的話,茶友可以在冬雪紛飛之後,置一容器,去無工業汙染的偏遠鄉村採集樹叢、草地、山嶺、及梅花上的乾淨積雪,加蓋密封,沉澱一段時間,然後再體驗下“烹雪煮茶”之事的風雅,不亦樂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