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語歌壇女歌手(天后篇)

2012-12-30 00:28

一直說應該寫一篇閩南語歌壇歌手的文章,可是老是推拖沒時間,現在隨便寫一寫,將來要補充的再補充。閩南語歌壇其實是個很難生存的地方,因為市場小,競爭又激烈,要站穩腳跟並不容易,於是怪獸級的歌手特別多,五根手指頭都數不完,所以聽臺語歌就是個「爽」字,比起國語歌的軟軟綿綿或只靠臉蛋的唱唱跳跳,如果拿這兩點就要在臺語歌壇混,可能連門坎都夠不著邊。

說到閩南語歌壇女歌手,就得從陳小云說起。

「轉載」淺談閩南語/臺語歌壇女歌手(天后篇)

陳小云(1957年~至今)

陳小云,熟知閩南語歌的人一定會唱她的歌,只要搬出「舞女」和「愛情的恰恰」,這兩首就是震懾臺語歌壇之作,而「舞女」還曾經被列為禁歌,據WIKI說法這首歌在80年代末期特別流行,常被人用來諷刺當時臺灣人的處境就如舞女一般悲慘:「誰人會凍瞭解 做舞女的悲哀 暗暗流著目屎 也是格甲笑咳咳」,不過我單純覺得陳小云把舞女的風騷和無奈綜合得太完美了。陳小云到底有多厲害?眾人皆知江蕙因為連莊太多次金曲獎,後來宣佈此後退出最佳女歌手的角逐。而在江蕙最鼎盛的時期,唯一中止過二姐連霸記錄的,就是陳小云。

未聽陳小云前,我一直認為江蕙的歌藝已是登峰造極,可是一聽陳小云--如果江蕙的歌聲是嚴謹的工筆畫,陳小云根本是恣意的潑墨山水畫,圓潤滑行於音階高低之間,始知什麼是行雲流水,什麼叫遊刃有餘,建議一定要找現場演唱來看,才知道陳小云真正厲害在哪裡。因為有了陳小云這位臺語天后開天闢地,才有接下來風起雲湧的臺壇歌壇時代。

「轉載」淺談閩南語/臺語歌壇女歌手(天后篇)

陳盈潔-原本是國語歌手,劉家昌為她量身打造的盈盈祝福一炮而紅

陳小云逐漸淡出歌壇後,陳盈潔曾崛起一時。陳盈潔的代表作是「海海人生」、「風飛沙」,海海人生最特別的是由張國榮作曲,這原本是張國榮的粵語歌「沉默是金」。陳盈潔的唱腔有濃厚的江湖味,一聽便是入風塵打滾許久,而「海海人生」卻有種特別的解脫意味:「人說這人生 海海海海路好行 不通回頭望 望著會茫」。但陳盈潔橫掃歌壇的時間並未很長,因為接下來便面臨江蕙和黃乙玲的挑戰。

「轉載」淺談閩南語/臺語歌壇女歌手(天后篇)

西卿

(PS.跟陳盈潔一樣,歌聲中帶有極重江湖味的就是布袋戲天后西卿,也是「苦海女神龍」的原唱,代表作還有改編自美空雲雀名曲〈この道を行く〉的「命運青紅燈」,每次一聽我就想起總愛說三字訣「免免免~」的燈下人,燈下人在小時的我眼中真的是帥斃酷斃了,尤其那頭時長時短的捲髮,燈下人簡直是白馬王子的化身(無誤),我才不想承認她是後來陷入可怕三角關係的史菁菁XD。當然還有「恨世生」、「粉紅色的腰帶」等名曲,我好像買了這張專輯……。不過一定要推薦的是酷刑郎的主題曲「酷行」,恨世生在千禧版的史豔文裡成了酷刑郎,我覺得比原本的恨世生更有特色,整體的造型我一直想到少爺刀怒斬。)

江蕙和黃乙玲,在之後近二十年的時間,分別主宰了臺語歌壇的半壁江山。這兩人的崛起,得歸功於她們走的新式臺語歌路線。在江蕙和黃乙玲之外,並不是沒有其他歌手來瓜分臺語市場,例如龍千玉、王瑞霞、張秀卿、方瑞娥等也有大紅的歌曲,但一般提起臺語歌壇最佳女歌手,仍落在江黃二人身上。

臺語歌在歷經陳小云的極致後,那種苦情的唱腔曲調、或近於日式演歌的近親血緣,其實已經到了頂點,再下來只有衰敗或轉型,這時一批新的作詞作曲者轉戰臺語歌壇,於是開啟了新臺語歌時代。這批新血除了國語作曲人如許常德、陳小霞、游鴻明等之外,還有如吳念真、路寒袖等作家或詩人,他們一洗臺語歌壇只有苦情歌的刻板印象,創作出一首首動聽的歌曲。

「轉載」淺談閩南語/臺語歌壇女歌手(天后篇)

江蕙

江蕙在新式臺語歌的路上走得最快最遠,不論是周杰倫、方文山、潘協慶填寫的歌曲,找阿杜、方炯鑌等外藉男歌手合唱,或是由陳子鴻操刀的專輯,都可以聽出江蕙的企圖心和求好求變,以致於在到臺語歌時,我們總把二姐擺在第一位。

江蕙唱歌真的好聽,姑且不論在未分國、方言語女歌手的第一屆金曲獎裡,二姐連國語歌手也一起踹下馬拿到最佳女演唱人,又或者是第一張賣破百萬的臺語金曲「酒後的心聲」,江蕙的記錄實在太多了,記得我有次看到她的初登場DVD,簡直激動得不能自已,江蕙本身就是個傳奇。江蕙歌聲圓潤,幾乎什麼歌型都難不倒她,從早期的「酒後的心聲」、「半醉半清醒」那種帶有「狠」勁的歌曲:凝心不驚酒厚 狠狠一嘴飲乎幹(酒後的心聲);朋友當作阮是無聊 阮攏笑笑嘸敢哮 愛情是無疼嫌無夠 受傷又過頭(半醉半清醒)。又或者連「落雨聲」這種不合音律的曲調(網上有評論,可以看出這首歌是違反基本的臺語旋律,被評為只有江蕙才唱得起來的歌曲)、「斷腸詩」這種字少得可憐可是曲子又超級長,不斷不斷重覆堆疊到最後爆發情感的歌,二姐都可以唱得起來(我覺得「愛作夢的魚」本身很難唱又冷門,但這歌照樣被二姐救起來了),更不用說讓人一聽就聽入心坎的閩南語國際身份證名曲「家後」(不會唱家後,我肯定你不是臺灣人!),或者是描述親人情感的「炮仔聲」、「憨阿嬤」、再擴及整個天地的「博杯」,江蕙都可以唱得絲絲入扣,說她是最走近普羅大眾裡的歌手並不為過。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不斷朝新式臺語歌努力的二姐,不自覺中流失掉一些老聽眾。我已幫二姐作過實際鄉土調查,老人家們多半對於二姐這些年來的歌曲接受無能,或許在傳統和流行之間,一直是個難以取捨的難題吧。(話說和老人家們同車時,我一直聽到方瑞娥的歌是怎麼回事?!其實方瑞娥和龍千玉才是老人家心中們的天后嗎!!)

「轉載」淺談閩南語/臺語歌壇女歌手(天后篇)

黃乙玲

年輕初聽江二姐,觸動愁緒黃乙玲。這二句話是我這幾年聽歌下來的感觸。小時候我喜歡的其實是江蕙的歌,想想唱那句「狠狠一嘴飲乎幹」是多麼痛快啊,那一個女人的情場失意、酒國買醉慰寂寥的心事寫得絲絲入扣,又帶有種醉倒沙場的強自堅忍,還可以大喊「我沒醉我沒醉沒醉 請你不免同情我」(酒後的心聲)逕自的暢快!

那時一直覺得黃乙玲唱起歌來不慍不火,總不進耳裡,到底是為什麼獲得聽眾交口稱讚,是否有些過譽?後來方知,那是歲月的酒不夠沉,黃乙玲的歌方得有了些年紀後方有體悟。若說江蕙的歌中女子是遊走在舞臺或燈紅酒綠間,黃乙玲的歌中女子便是不出閨門的大家閨秀,前者遇見愛情時會大聲吶喊疾呼,後者是含著眼淚咬著嘴唇、獨自的含情或哀傷。黃乙玲新式臺語歌的早期代表作「雨傘情」便是最典型的婉約女子:送你送到這 雨傘乎你舉 越頭是阮的孤單 不願對你提起 心內的疼痛 這段感情放乎煞。用傘象徵散,連分手也這麼的詩意朦朧,若不是多一份心腸,誰能體會這樣的孤單情事?

而黃乙玲的歌有個特色,字又多又密又麻,我都在想她到底是怎樣一口氣唱完的?「上好茫到天光 醉甲半死醒來無話 愛甲心痛用酒來洗 留著空白往事隨風飛」(心痛酒來洗),「我會不顧一切惦你身邊 不顧一切愛你到死 輪迴已經註定一切」(不顧一切),這些歌詞都要不換氣一口唱完,難怪在歌唱節目裡敢挑戰這兩首歌的人不多。黃乙玲的歌像沉了許久的濃酒,江蕙的歌若說是痛飲一口的暢快,黃乙玲的歌是酸楚在心中無法出的嚎慟,於是多年以來雙方互有支持者。

不過後來的黃乙玲似乎沒這麼多企圖心在歌壇中,出完了「甲你作伴」、「人生的歌」和「唱乎自己聽」後,就沒再出新專輯了。其實後期這三張專輯仍保有不錯的水準,尤其「人生的歌」頗被傳頌,但整體而言我還是最喜歡「甲你作伴」這張專輯,幾乎首首是精品,尤其有討厭的人,可以將「請你麥擱卡」設定為來電答鈴:阮的手機仔已經換 阮請你請你麥擱卡 你做你的少爺 我過我的生活 從此一刀兩斷 在今夜。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