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花之味》:它講述了平凡人真實的生活滋味

推薦語

《米花之味》是我看過近年來所有云南題材最好的,沒有之一,乃至民族題材裡最有味道一個。

——胖哥電影俱樂部 小胖哥

《米花之味》:它讲述了平凡人真实的生活滋味

《米花之味》

導演:鵬飛

主演:英澤

上映日期:2018年4月20日

影片簡介:城市打工的媽媽返回雲南傣族鄉間,女兒跟所有留守兒童的問題並無二致:愛撒謊,玩手機,與同學爭執,跟老師唱反調,還偷寺廟的錢。女兒好友之死打破隔閡,母女走進深幽鐘乳洞,佛像前起舞,哀悼亡靈,也連繫彼此靈魂。城鄉差異、傳統與現代的對碰、發展與保育的衝突,在詩意影像與禪意感悟中化解; 就燒一鍋油,炸一盤米花,把生活的甜酸苦辣,調製成團圓的祝福。

該片獲獎情況:

2017年10月30日 俄羅斯電影節優勝獎

2017年11月5日 第一屆平遙國際電影節中國新生代單元最受歡迎獎

2017年11月15日 第74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威尼斯日競賽單元特別提及獎

很多的時候,我是沮喪的,比如,當時在宣傳《嘉年華》的時候,雖然這部電影無論從哪個方面,都是一部很優秀的作品,但是當我向朋友介紹的時候,他們很多人都會表示不願意看這種沉重的關於兒童性侵的題材的電影,甚至包括一些電影的研究者。

確實,在電影市場中,我們的普通觀眾,會刻意地迴避那些揭示沉重的現實話題的作品,既使豆瓣上的評分是多麼的高。更何況,這個市場的觀眾對國產喜劇片有著特別執著的喜愛。

我相信,對於電影創作者來講,如何讓自己的作品和觀眾互相找到,他們對此的思考,應該更多。既使這個市場裡確實有不少純粹是自說自話的人,但是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講,他們更希望通過電影找到更多的知己。

中國電影市場目前發展非常迅速,而且很快將成為世界第一市場,這個市場除了和全世界人民一樣對好萊塢動作、科幻等視效大片有著剛需外,也有著自己獨特的口味。既便是好萊塢,除了視效大片以外,也並不能部部在這個市場征服觀眾,甚至這兩年連視效大片也出現了不少滑鐵盧事件。好萊塢其他的類型片在中國電影市場打不過其他國家電影的現象不斷出現,比如,今年剛剛拿到奧斯卡各項大獎的《水形物語》、《三塊廣告牌》,比不上印度電影《小蘿莉的猴神大叔》、《起跑線》的票房。而且我相信,未來來自各種小語種國家的電影,也將不斷地上演在中國電影市場打敗美國劇情片甚至是美國視效大片的好戲。

當下中國市場給這麼多小語種電影這麼大的空間,也與當下中國類型片不成熟以及我們創作的不足有關。

比如,印度片這兩年在中國成為票房新貴,是因為同樣是發展中國家,印度和我們存在著同樣的社會問題,但是這些問題很少在中國電影中體現,而印度片卻非常大膽地反映這種問題,並且印度片心靈雞湯式的喜感與煽情,還恰到好處地迎合了中國觀眾的審美。

而我覺得,印度片除了在題材上選擇上打中國同行的臉外,最重要的還是他們對現實題材批判的方式。你會發現,這些片基本上都是以喜劇的方式來表現的,諷刺與幽默的結合,讓這些電影讓觀眾痛並快樂著,在開懷大笑的同時又為他們表現出來的人文關懷而感動。這種講故事的方式,可能與印度本國人隨遇而安、樂觀快樂的天性有觀,但也正好迎合了當下中國觀眾對喜劇片的格外青睞的心態,讓他們有一個非常愉悅的觀影體驗,當然口碑就能夠迅速通過社會媒體予以傳播。很明顯,現在網絡社交媒體的口口相傳的力量,對於一部電影的票房影響巨大。

《米花之味》:它讲述了平凡人真实的生活滋味

這次之所以重點講了《米花之味》這部此前並沒有作過多大的宣傳的文藝小片,正是我看到了它在現實題材上講述方式的一種突破。

《米花之味》在反應留守兒童這一當下中國社會非常大的社會問題時,沒有去強化社會中的矛盾衝突,而是細心地感受生活中的種種小細節,真實地還願了現實世界的各色人物以及五味雜陳的情感,以及社會的暗流和人在其中的掙扎與心靈昇華,在看似平淡如水的敘事中,處處透露著生活衝突的喜感。比如,對於留守兒童的描述,一邊反映了孩子在父母教育缺失情況下出現的各種叛逆問題,一邊也有意趣昂然的童趣:小女孩用巧克力賄賂老師不成,偷他的手機藏起來;一張嘴就給老師與家長告小夥伴狀的熊孩子,這些情節都讓人忍俊不禁。

平凡人的生活的本味,原本就是酸甜苦辣鹹五味俱全,一部成功的電影,必然是能夠調和出這種複雜的滋味來。《米花之味》很明顯做到了這一點。也因此,這部電影拿到了各種大獎。

《米花之味》:它讲述了平凡人真实的生活滋味
《米花之味》:它讲述了平凡人真实的生活滋味

推薦影片中出現的這首歌曲《小小少年》,這部片很好地體現了片中留守兒童的心態。

當然,熱愛北野武的導演鵬飛的創作很明顯在效仿日式生活片的風格,同時,少數民族優美的風土人情也為這部片在視覺上加了很多分,但我對於鵬飛以及編劇兼主演英澤小姐對生活溫和積極的態度,依舊非常讚賞。

我們現在很多的批判現實的電影,是有人文關懷,但總是辛辣地提出了問題,卻沒有找到一個解決的方式,或者是說它沒有一個在最後給觀眾一個情感的出口,這會在一個方面影響了影片的口碑傳播。當然我並不是對所有強烈的現實批判的電影給予否定,比如《嘉年華》,我認為它最後的結尾正是它整個電影最棒的華彩,而且這種現實主義的表現方式,我感覺正是它非常讓人讚賞的地方。但是當我們電影市場上批判現實問題的電影大量出現的時候,千篇一律的沉悶的悲涼的表達方式,在與觀眾的互動性上,肯定會大打折扣。

而《米花之味》這部電影,卻是在批判的同時,植入了編導們建設性的意見。比如,如何來解決留守兒童父母的迴歸的問題,以及社工在農村建設當中的影響等。而看似平淡的各種故事線索,到了最後也巧妙地通過一場對景區大佛的參拜而彙集,並隨著母女主人公共同的孔雀舞達到了高潮。雖然生活磕磕絆絆,人的感情出現了缺口,但是每個人終究拿出了勇於面對生活的勇氣,在試著去化解這些矛盾,彌補這些缺口。

《米花之味》:它讲述了平凡人真实的生活滋味

電影最後的這段舞蹈,讓矛盾重重的母女在情感上有了互相諒解

印度片裡,在結尾處往往都會有一個情感的高潮,無論前路是如何的坎坷,到了最後所有的矛盾衝突一定要得以解決,哪怕這種結尾存在著刻意的翻轉,甚至對於很多影迷來講,它可能過於煽情或者過於光明,但是這種大團圓式的結局,卻備受大眾的青睞。俗套的東西之所以一直存在,是因為俗套往往百試不爽。要知道,中國千百年來傳承下來的戲劇,幾乎百分百都要有一個大團圓的結局,哪怕像王寶釧這種為渣男苦守寒窯十八年的悲劇。

雖然因為市場營銷等問題,對於《米花之味》這部電影在當下中國電影市場上的票房並沒有給予太大的期望,但本片為國產片的創作道路指了一個新的方向,從這個方面來講,本片儼然已經成功了。同時也強烈向朋友們推薦這部意味雋永的電影,相信只要你走進影院觀看了這部電影,一定會擁有一段愉悅的觀影體驗。

作 者 簡 介

《米花之味》:它讲述了平凡人真实的生活滋味
《米花之味》:它讲述了平凡人真实的生活滋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