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本科生像博士生一樣做科研,讓他們從「科研小白」變身「學術大牛」

让本科生像博士生一样做科研,让他们从“科研小白”变身“学术大牛”

让本科生像博士生一样做科研,让他们从“科研小白”变身“学术大牛”

圖上這位是江蘇大學的青年教師孫宏祥,每天早上8點,孫宏祥都會準時到達實驗室,他要提前構思當天的科研實驗。8點半左右,學生們陸續來了,跟著他一起做實驗、寫論文,他們大部分都是本科生

“做科研就像走迷宮,付出足夠的耐心和驅動力才能找到出口。”本科生要想進入孫宏祥的課題組,必須經過嚴格考察。最初考察“短跑爆發力”,孫宏祥提供3篇SCI論文,要求他們一週後做彙報,根據表現優勝劣汰。隨後進入“長跑耐力測試”,經過一個暑假的科研訓練,來判定是否適合做科研。

让本科生像博士生一样做科研,让他们从“科研小白”变身“学术大牛”

一開始,本科生確實是‘科研小白’。”孫宏祥坦言。他在選題、項目申報、項目開展、論文寫作等各個環節對本科生進行系統深入的指導後,慢慢地,本科生熟練掌握了科研方法與工具。在這個基礎上,孫宏祥便逐漸放手讓本科生大膽地“啃硬骨頭”,他負責科研方向指導。

让本科生像博士生一样做科研,让他们从“科研小白”变身“学术大牛”

“科研小白”成長記

让本科生像博士生一样做科研,让他们从“科研小白”变身“学术大牛”

提供3篇SCI論文,一週後做彙報,根據表現優勝劣汰

让本科生像博士生一样做科研,让他们从“科研小白”变身“学术大牛”

經過一個暑假的科研訓練,來判定是否適合做科研

選題、項目申報、項目開展、論文寫作等各個環節對本科生進行系統深入的指導

熟練掌握科研方法與工具

逐漸大膽地“啃硬骨頭”

让本科生像博士生一样做科研,让他们从“科研小白”变身“学术大牛”

夏建平就是在這種新方式下成長起來的一個“學術牛人”。“剛進課題組時,孫老師就要求我的第一篇論文按照SCI論文級別進行科研和寫作。”這種培養方式激發了夏建平科研潛力。本科還沒畢業時,他已達到博士畢業條件,3年內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3篇中科院SCI二區學術論文,其中一篇發表在應用物理學頂級期刊《應用物理快報》上。此外,他還有3項技術申請國家發明專利;主持並結題3項大學生科研項目,其中一項為國家級創新項目。

另一名本科生劉宸也通過這種“高臺跳板”不斷挑戰自己的極限。“所有的資料都是英文版的,不懂的單詞就逐個查。”劉宸說。如今,他能自如地瀏覽國外頂級學術期刊。大量的論文閱讀也讓他產生靈感,日前他的一篇論文成果被SCI期刊錄用。

“把本科生當作博士生用,把碩士生當作高校教師培養”是孫宏祥一以貫之的育人理念。2013年,孫宏祥從南京大學博士畢業後,重新回到江蘇大學理學院物理系任教。他與本科生並肩作戰,培養了一批批創新人才,一個個科研項目猶如裂變的細胞,迅速開花結果。短短5年,他指導本科生髮表SCI論文

23篇,其中中科院SCI期刊二區論文9篇;完成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3項、省級“大創”項目8項;申請發明專利4項;研究成果連續兩年入選全國大學生創新創業年會。他自己也因此在第十屆全國大學生創新創業年會上榮獲“最佳導師獎”,省屬地方高校中僅有4人獲得該獎。

從助手到高手,孫宏祥一步步激活本科生的科研潛力,由“不可想象”變成“無限可能”,帶領他們翻越一座座科研高山。如今課題組擁有科研人員18人,本科生就佔10名。江蘇大學理學院黨委副書記、副院長李醫民說:“他為大學生的本科生涯尋找到了另一種成長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