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銜接語文主要學什麼?

山西愛生活的妹子

本人常年從事語文和作文教學,深知孩子的知識從無到有的過程有多麼艱難,對於小學語文最難教的兩個年級是一年級和三年級,如果一年級和三年級語文沒學好,那麼以後想翻身就更難了。

昨天帶兒子參加了小升初入學考試,因為我是作老師的,所以也和兒子學校的老師認識,看了孩子考試的成績和題型,聊了聊暑假孩子需要學的東西和要達到的水平,現和大家分享一下。

一、幼小銜接掌握拼音書寫、認讀和拼讀很重要。

本來一年級拼音學習是語文學習的重頭戲,但是近些年,因為孩子們在幼兒園已經把拼音基本掌握了,造成一年級學拼音時,老師並不下那麼大力氣教,而在幼兒園沒學好的同學,直接影響以後相關“看拼音寫漢字”“給漢字注音”以及“字音辨析”題,而這些題型在小學裡佔20分左右,到初中佔6-8分,到高中也要佔到4-6分,所以在這個學習競爭激烈的時代,拼音書寫的拼讀一定要掌握。

學習要點及方法:

1、重點區別“b、d、p、q”

方法:要結合實物來讓孩子區分記憶

例如:

“b”讓孩子聯想到打開收音機,要順時針播,所以“b”的小肚子朝後。

“d”要讓孩子聯想到我們走路或跑步時,我們的腳是往前走的,而我們的腳正像字母“d”,小肚子朝前。

“q”讓孩子聯想到騎自行車,要向前騎,所以“q”的小肚子朝前。

2、重點記憶哪是單韻母,哪是複韻母(哪是前鼻韻母,哪是後鼻韻母),哪是聲母,哪些是整體認讀音節等。

學習方法:

對孩子來說,最難區分記憶的要屬複韻母,複韻母的學習一定要結合發音方法和發音部位來區分。

例如:

前鼻韻母“an、en、in、un”發音時,讓孩子把手放在自鼻子的前鼻孔部位,感受發音時帶來的顫動,再結合後鼻韻母“ang、eng、ing、ong”發音時,讓孩子把手放在自己鼻子的後鼻樑部位,感受發音時帶來的顫動,也由此告訴孩子如果發音時感受不到發音部分的顫動,說明發音方法是錯誤的,這也是鼻韻母之所以有前後之分的原因。

3、拼音拼讀一直是難點也是重點,需要孩子下大功夫多拼多讀才能掌握。

學習方法:

每天拼讀,可以讓孩子把自己會認的字注音,並大聲拼讀,一般練習一個月左右可以掌握,如果孩子不會拼讀,千萬不要講方法,只作示範,給孩子領讀就可以,讀多了自然會了。

另外,不要貪快、貪多,例如,孩子還不怎麼會拼音拼讀就急著讓孩子去讀有拼音的繪本,這不但不會提高孩子的拼讀能力,反而會因難度太大而使孩子厭倦學習和閱讀,一定要循序漸進才行。

二、幼小銜接要掌握一定的識字量。

小學上一年級之前有些字可以不會寫,但一定要會認,識字量越大,閱讀理解能力也會隨之越強,因為沒有識字障礙,孩子會更愛讀書,理解力也會更好。

學習方法:

幼小銜接暑假期間一天讓孩子認識5個字最好,兩個月下來可以識字300個,基本擁有了讀繪本和簡單小故事的能力,一句話中有四五個不會認的字,還可以通過拼音拼讀來解決,這樣也可以大大增加孩子的閱讀自信心和興趣。

另外,提高識字量,也可以在進行一年級後擁有順得讀題的能力,這將是考試得高分的最重要的能力之一。

三、體驗生活,參與生活,提高常識性認知能力。

語文學習從來都等同於“汝欲學詩,功夫在詩外”,語文要想學好,功夫也在課本外,一年級語文學習中的口語交際和看圖說話,以及之後各年級的閱讀理解和作文都將是語文學習的難點,而要想全面提高語文成績除了大量閱讀外,對生活的體驗和參與也將是必不可少的,特別是一年級有些常識性的東西都不懂,比如,太陽從哪個方向升起,小鳥是怎麼生出來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每天都要做哪些事,他們辛苦嗎?以及見什麼人說什麼話等等問題都是語文中要涉及的問題,孩子對生活中的常識性問題了解的越多,讀的書越多,理解能力越強,將來的作文就會越好寫。

相信以上是所有語文老師的共識,希望引起家長的重視,不要讓孩子在一年級就落下,以致於讓孩子覺得自己就應該是個學習不好的孩子。一年級的學習成績將對孩子起著心理暗示定位的作用,直接影響孩子的學習自信心和學習興趣的建立,也將對以後的學習影響深遠,必須重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