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教育專家16年的教子手記—《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後感

一個教育專家16年的教子手記—《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後感

本書的作者是尹建莉,曾是一名語文老師,所以天然的具有老師和媽媽兩種身份,當然本書她更側重於媽媽的角色,給讀者以孩子教育方面的指導和啟發。

作為一名讀者,同時是一位三歲半孩子的母親,孩子正處於性格形成和各種品格發展的時期,俗語常說“三歲看八十”,因此在生活中面對孩子性格培養和學習認知方面存在一定的焦慮,作者用她的親身經歷和接觸的大量案例, 為我打開了新的視角,收益良多。

一個教育專家16年的教子手記—《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後感

下面跟大家分享兩點感觸:

一是作者認為父母孩子的愛都深如大海,但有質的差別,決定質量高低的不是父母的學歷,收入,地位等,而是對其孩子的理解程度和對細節的處理水平。

首先孩子不是為“長大”或是“成功”“成才”活著,孩子首先是為“童年”而活著。

我們要讓自己的孩子有過做天使的經歷,不要讓他生來只能做沒有翅膀的凡人。

現在的社會,人人都在喊: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於是在嬰幼兒時期,家長們就開始給孩子們報各種早教課程,我也沒能免俗,在孩子兩週歲的時候給孩子報了親子早教課程。

說實話在沒有給孩子上課前並沒有孩子學習上的壓力,當參加上課後,聽到老師說這個孩子很棒,上課時特別聽老師指令配合學習,那個孩子都已經能認識數字了,再看看自己的孩子,上課時基本隨自己心意,數數時總是很快速,導致經常數漏或是數多,一度認為孩子的學習能力是不是不如別的小朋友。

直到有一天,看到一個對數字認知很棒的小朋友,在數錯或是稍微走神的時候,他的媽媽嚴厲的呵斥他,甚至揪他耳朵的時候,我突然慶幸我不是這樣的媽媽,並且在那一瞬間理解、接受了自己和孩子。

只要我的孩子的認知在平均水平,那麼至少在小學前給孩子自由快樂的童年,剩下的就是家長引導,並且引導的重點是他對學習的興趣和能力,那就行了。

一個教育專家16年的教子手記—《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後感

第二點,作者認為認人很容易受到暗示的。

如果一個人總被別人暗示為品行端正,善良友愛,他就會在這種氛圍裡漸漸生髮出自我肯定的意識,他的品行就會朝著健康的方向發展。

如果一個人總被暗示有某個問題,他就會在這方面不斷地自我否定,逐漸喪失自信,向壞的方向滑去。

在這點上我有著親身的經驗教訓,在孩子剛參加親子課程時,在課上老師讓小朋友介紹自己的名字,第一次孩子躲在我的懷裡不抬頭,好不容易被老師引導著用很小的聲音報了名字。

當時我不假思索的說了句:“我們家孩子有點害羞”,其實這是我想當然對老師和其他家長們的解釋,沒想到孩子就會把這個標籤記住。

每次介紹自己都扭捏,問他為什麼,他很自然的就說:“因為我害羞”。

這時我才意識到我給孩子的任何評價都會對他產生心理暗示,影響孩子的自我認知。

自此對於孩子的任何行為,都會慎重的去描述評論,並往積極的方向進行引導。

一個教育專家16年的教子手記—《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後感

書中還有很多關於孩子品格教育和學習教育方面的案例和指導,值得廣大父母一讀。

文|張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