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候的美國爲什麼要向日本投原子彈,二戰後,美國又爲什麼要援助日本?

Jackson6659139904726

美國在二戰時向日本投擲了原子彈二戰後卻大力扶持日本,前後變化之大看似讓人錯愕實則又在清理之中,因為這是隨著美國國家利益而不斷變動的。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時候日本法西斯奉行瘋狂的侵略擴張政策,隨著日本侵略戰爭的不斷擴大越來越威脅到美國在亞太地區的利益。因此美國逐漸放棄大賣軍需物質給日本以實質上幫助其發動侵華戰爭等侵略活動的錯誤政策,轉而逐漸採取石油禁運等一系列對日本不是很友好的敵對政策以遏制其侵略擴張。
太平洋戰爭


被石油禁運的日本法西斯感到戰爭難以為繼因此決定對美國發動戰爭,通過擊敗美國海軍奪取制海權佔領東南亞等地,這樣不僅可以從東南亞獲取石油繼續侵略戰爭,還可以獲得東南亞其它豐富的資源。因此日本悍然偷襲珍珠港珍珠港事件引發太平洋戰爭,而美國則在戰爭後期鑑於日軍的瘋狂抵抗估計要佔領日本本土至少還要死亡100萬美軍士兵,因此決定使用原子彈使日本早日投降以減輕自己的傷亡。
原子彈爆炸


而二戰後美國扶持日本是因為要讓日本成為對抗蘇聯和新中國的橋頭堡,因此不僅大力援助日本使其經濟迅速恢復成為遏制這兩國的馬前卒,還進一步把日本侵佔的琉球群島這個戰略位置重要的地區非法交給了日本管理,進一步增強日本在圍堵中國中的作用。
美國馬前卒安倍

因此美國無論是在二戰時向日本投原子彈還是在二戰後扶持日本,出發點都是為了更好的實現自己的國家利益,因此美國對日本態度在二戰前後發生驚天逆轉也就不足為奇了。


執斧傳播開天名

二戰期間,日本執行以戰養戰戰略,利用戰爭瘋狂掠奪周邊國家的資源,而且他們的目光不僅僅在中國、菲律賓,還有東南亞等地區。而當時東南亞地區多數為英美勢力,且英美等國家也在經濟、資源上對日本進行制裁,極大的遏制著日本的侵略腳步。日本一方面受美、英等國家打壓,另一方面還想繼續擴張,最終鋌而走險,於1941年12月偷襲美國珍珠港,爆發了太平洋戰爭,美國對日宣戰,由中立國轉為參戰國,這樣就形成了美日的歷史性矛盾。

而1945年美國向日本投射原子彈更像是一種歷史選擇。在當時的歐洲戰場,經過諾曼底一戰後,盟軍開闢了第二戰場,德軍、意軍在正面戰場接連遭受重創,已經漸露敗象,戰爭結束指日可待。可日本不同,日本是一個很奇特的民族,意志力極其頑強。在亞洲戰場上雖然也經受了一些失敗,但實力尚存,再加上軍國思想的盛行,日本在二戰後期幾近巔狂,這本是個巔狂的民族。

盟軍之前在沖繩也組織過一些小規模登陸作戰,受到日軍頑強抵抗,日軍損失慘重,盟軍也有一定傷亡。如果想攻上這個島國,必定要進行登陸作戰,從前期組織的戰鬥來看,想要登陸成功,盟軍必然會付出很大的傷亡。即使登陸成功,戰線也會拉長,以此造成的不確定因素更多。而且美國在太平洋戰場上見識過日本的“玉碎”,對日本的這種瘋狂也是頗為頭疼。為了“以最小的代價和最快的速度結束戰爭”,我覺得還有是對日本偷襲珍珠港的一種報復行為,美國決心在日本投射新研製出來的原子彈。

說幹就幹,1945年8月6日,美國先是在日本廣島投射了一顆原子彈“小男孩”,可投射後,沒有得到預期的效果,日本無動於衷。三天後,也就是在1945年8月9日,另一顆原子彈“胖子”在日本長崎市引爆,兩顆原子彈直接帶走了日本二十多萬人的性命,在“胖子”爆炸的同天,蘇聯也宣佈對日開戰。接連的打擊,日本天皇終於坐不住了。而這兩顆原子彈的效果也很快顯現出來,三天後,日本宣佈接受《波茨坦公告》,無條件投降,又三天後,日本天皇發佈《停戰詔書》。9月2日,日本向同盟國正式簽訂了投降書。

二戰結束後,美國佔領了日本大部分地區,蘇聯也控制著日本的北方四島。而美國與蘇聯的矛盾也逐漸顯露,為了遏制蘇聯,遠在大西洋的美國選擇了當時與蘇聯有領土爭端的日本作為自己的一個軍事前沿,在日本建立了大量的軍事基地,藉此機會,日本的經濟有所復甦,漸漸成了美國的一個小跟班。之後的朝鮮戰爭、越南戰爭包括和蘇聯的冷戰,日本一直充當著美國小弟的角色,利用美國打仗的機會,發了一些戰爭財,經濟漸漸回暖,而其對美國的言聽計從也令美國感到很舒服,也在經濟上給了日本一些甜頭,兩國的主僕關係一直都維持的很好。

但隨著歷史發展,日本這個小弟現在也想漸漸脫離美國的控制,一度令這個大哥很不高興,這是後話,與此題無關,暫且不表了。

以上為多為正史記載,有些是個人揣摩,僅代表個人意見,不喜勿噴。


嚮往清秋



基辛格博士曾經說過:“沒有永遠的敵人和朋友,只有永遠的國家利益”。這句話就是對現代美日關係的最佳詮釋。

二戰期間,日本決心執行南向政策後,開始全面搶奪美國在亞洲的殖民地,對美國在亞洲的利益造成巨大的傷害。美國也以牙還牙,對日本實施貿易禁運並支持亞洲的抗日力量抵抗日本。



日本最終在惱羞成怒之下,在山本五十六和軍方的密謀下,制定了偷襲駐珍珠港的美軍太平洋艦隊的計劃,妄圖全部殲滅太平洋艦隊,阻止或者遲滯將來美國可能對亞洲局勢的軍事幹預。雖然日軍成功的實施了偷襲珍珠港計劃,但是正巧美國太平洋艦隊航母艦隊主力沒有在珍珠港基地,致使日本費盡心機,卻沒有達到目的。反而導致了美國的對日宣戰和立刻加入反法西斯戰爭。


在歐美和蘇聯夾擊德國,德國戰敗後,美國立即展開對日戰爭,中途島一役,全殲日本海軍主力,致使日本從此失去了制海、制空權。儘管如此,美國向日本本土挺近的過程中,還是遭到日軍離島部隊的瘋狂狙擊,導致美國付出了巨大的代價。而且日本還叫囂著策劃徵集600萬人與美國進行本土決戰。美國為了減少損失,從心理上震懾日軍,快速結束戰爭,對日本使用了原子彈,並請求蘇聯出兵夾擊日本,最終迫使日本投降。

那個時候,美日是生死對手,為了迫使對手屈服,自然是無所不用其極。二戰後,隨著蘇聯的意識形態擴張,世界形成了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東方陣營和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西方陣營,為了對抗蘇聯,美國開始武裝日本,而且其時日本也已經完全被美國馴化,成為美國忠實的走狗,也就是所謂的盟友。對於走狗,時不時的總是要扔個肉骨頭,這原本是應用之意,時移世易,沒有什麼好奇怪的。


謝金澎

為什麼投下原子彈?

那是因為二戰時,美國欲採取跳板式作戰,利用艦船載士兵進行登陸作戰。但是軍部卻認為這樣做,會造成士兵的大量損傷,估計數字竟然高達100萬人。因此美國決定投放秘密大殺器原子彈,這是一種世界上從未出現過的神秘武器,這種神秘武器雖然是不人道的,一經投放,就會造成大量生命死亡和造成核輻射。但是為了快速結束戰爭,逼日本投降,美軍在經過投票後,分別於日本廣島和長崎分別投下了兩顆致命武器-小男孩(Little Boy)和胖子(Fat Man)。

這兩顆原子彈造成多少人員傷亡呢?

截止2007年8月,日本有關部門作出最後統計。廣島受原子彈爆炸死亡人數為25萬,長崎為14萬。(注:其中不包括受傷人員,只認定死亡人數。

正如美國軍方估計的那樣,這兩顆神秘的原子彈讓日本人嚇破了膽,很快天皇發出投降詔書。

那麼為什麼要在戰後援助日本呢?

戰後,由中、英、蘇、美等11國組成遠東委員會,針對審判戰犯判決和補償事宜。但是美國很快與蘇聯鬧翻,迅速從盟友變成敵人,(本來就是貌合神離,臉皮一撕破,馬上變仇人),並進入冷戰對峙狀態。此時,中國也進入瞭解放戰爭時期。


面對這些情況美國人對日態度發生了轉變,不但停止了賠償事宜,而且運送大量糧食、藥品、帳篷等物資到日本,用於援助日本,以此來保存日本的經濟實力,利用其來對抗蘇聯和中國。

日本自此後有了美國撐腰,腰桿子直了起來,很快從戰敗的廢墟中撅起,併成為東方經濟強國。


大獅

二戰時,日本是法西斯陣營,而美國是反法西斯陣營。隨著歐洲戰場,意大利,德國先後向盟國投降,歐洲戰事基本結束,美國可以騰出手來,結束亞洲戰場。而亞洲的日本,雖然工業綜合國力不及美國,卻有著強大的精神力量--武士道精神。美國在亞太各島嶼,步步為營,進逼日本本土,但每攻佔一個島嶼,日本人的頑抗反抗,使得美軍損失不小,為了儘快了結戰事,迫使日本儘快無條件投降,美國拿出 剛剛研究出的大殺器---胖子&小男孩。果然,捱了原子彈的日本,很快就繳械投降了。

而二戰後,為何援助日本,這個應該說是時事變化所致。過去的敵人與盟友現在都掉換了個。美國為呃制以蘇聯為首的國家,必須在亞洲扶持一個自己的前沿小弟,日本再適合不過了。總之是時勢為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