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呆若木雞」其實是一個最高級的褒義詞

形容一個人呆頭呆腦或痴痴發愣的樣子,會用“呆若木雞”這個成語。可是按照莊子的本意,“呆若木雞”其實是一個最高級的褒義詞。它代表著一種高深境界。在他看來,外表活蹦亂跳、驕態畢露、強悍伶俐的雞,並不是最厲害的,目光如炬、內蘊真氣、紋絲不動、貌似木頭的雞,才是真正的“雞”林高手。

此成語出自《莊子·達生》,說的是周宣王愛好鬥雞,就命令一個叫紀渻子的人專門負責訓練鬥雞。

“呆若木雞”其實是一個最高級的褒義詞

過了10天,周宣王問紀渻子是否訓練好了,紀渻子回答說:“還沒有,這隻雞表面看起來氣勢洶洶,其實沒什麼底氣。”

又過了10天,周宣王再次著急地詢問,紀渻子說:“還不行,因為它一看到別的雞的影子。就馬上緊張起來,說明它還有好鬥的心理。”

又過了10天,周宣王按捺不住,再次去問,但還是不行,因為紀渻子認為這隻雞目光炯炯、氣勢未消。這樣又過了10天,紀渻子終於說差不多了,因為被他訓練的鬥雞已有些呆頭呆腦、不動聲色,看上去就像木頭做的雞一樣。

於是,半信半疑的周宣王就把這隻雞放進鬥雞場,別的雞一看到這隻“呆若木雞”的鬥雞,掉頭就逃。可見,“呆若木雞”不是真呆,只是看著呆,實際上卻有很強的戰鬥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