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四大森林,三個天然森林,一個人造森林


秦嶺、淮河以南,雲貴高原以東的廣大地區,屬於我國第三個大林區——南方林區。這裡氣候溫暖,雨量充沛,植物生長條件良好,樹木種類很多,以杉木和馬尾松為主,還有我國特有的竹木。這個林區南部,是我國熱帶和亞熱帶的森林寶庫,經濟林木更是豐富多彩,有橡膠林、肉桂林、八角林、桉樹要等,後面的三種經濟林,盛產名貴的藥材和香料。

祖國的寶島—臺灣省的森林面積,佔全省土地面積的一半以上,樟樹是寶島的特產,它的枝葉可以提製樟腦。臺灣省的樟腦產量,最高曾達全世界總產量的百分之八十以上,被譽為“樟腦之鄉”。

西南林區是我國的第二大天然林區, 主要包括四川、雲南和西藏三省區交界處的橫斷山區、雅魯藏布江大拐彎地區,以及西藏東南部的喜馬拉雅山南坡等地區。這裡山峰高聳,河谷幽深,山麓有滔滔江河,山溝有股股泉水,山腳和山頂高差懸殊,氣候也隨著高度變化,所以樹的種類特別多。


山下和各地裡生長著常綠闊葉樹,山腰上是落葉闊葉樹,再上面就是針葉樹。主要樹種有云杉、冷杉、高山櫟、雲南松等,這些樹也都是很好的建築材料。還有珍貴的柚木、紫檀、樟木等。解放後,在雲南省還營造了成片的橡膠樹和咖啡樹,成為我國重要的熱帶經濟林區。

東北林區我國最大的天然林區。主要分佈在大、小興安嶺和長白山。以中溫帶針葉—落葉闊葉混交林為主。據近年統計資料,全區共有森林面積6.8億畝,佔全國森林總面積的37%。木材蓄積量達32億立方米,佔全國木材總蓄積量的三分之一。其中黑龍江省有24億立方米,佔全國木材蓄積量的四分之一;吉林省有7億立方米,遼寧省有1億立方米。

大興安嶺以落葉松為主的林區,它位於黑龍江省西北部和內蒙古東北部。北接黑龍江,西接呼倫貝爾草原,東鄰小興安嶺,南依松嫩平原,面積比浙江省還大。這裡夏日漫天皆綠,樹海蒼翠蔽天;冬時大地銀裝素裹,茫茫一片林海雪原,被人們譽為“綠色金子的寶庫”。


木材蓄積量佔全國總蓄積量的六分之一,主要樹種有興安落葉松、樟子松、紅松、白樺、椴樹、胡桃楸、水曲柳、柞樹等。其中興安落葉松佔林區面積的86.1%,樹種總量佔大興安嶺所有樹種總量的72%,每公頃平均蓄積量為120餘立方米,是全區面積最大、數量最多的一種特產用材林,故大興安嶺又稱“興安落葉松”的故鄉。

除了以上三個林區外,解放後,廣大人民群眾響應政府關於“綠化祖國”的偉大號召,積極造林、護林、封山育林,不少荒山禿嶺變成了“遠山森林綠,近山花果香”的綠化山區,特別是在華北地區和西北地區,還營造了大片的防護林和經濟林。

三北防護林體系東起黑龍江賓縣,西至新疆的烏孜別裡山口,北抵北部邊境,包括新疆、青海、甘肅、寧夏、內蒙古、陝西、山西、河北、遼寧、吉林、黑龍江、北京、天津等,總面積406.9萬平方公里,佔我國陸地面積的42.4%。從1978年到2050年,歷時73年,分三個階段、八期工程進行,規劃造林5.35億畝。到2050年,三北地區的森林覆蓋率將由1977年的5.05%提高到15.9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