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造車企業會出現下一個BAT企業嗎?

最新一期的央視《對話》欄目迎來了幾位造車新勢力的代表人物,與行業專家對話新造車品牌現狀及發展趨勢。在節目中,主持人播放的一張造車新勢力LOGO圖正是反映了當下新興車企的欣欣向榮之勢,但當主持人問到未來造車新勢力能活幾家時,各家新興企業大佬給出答案卻驚人的一致,奇點汽車CEO瀋海寅、威馬汽車聯合創始人杜立剛、車和家董事長李想、小鵬汽車董事長何小鵬都認為不超過十家。

新造車企業會出現下一個BAT企業嗎?

如此答覆其實也在意料之中。在互聯網車企如如火如荼發展的今天,傳統車企依舊強勢,新興企業同樣強者如雲,所以想要走的更高更遠,除了自身實力以外,也需要國家的政策扶持。目前,政府也開始重視新興企業的發展,2018年年初,證券會發表新方向,將全面助力新經濟政策,也就是說將為新經濟企業IPO開特殊通道並支持獨角獸上市。在21世紀經濟報道中就曾列舉過28只有望走IPO綠色通道的"獨角獸",但在眾多造車新勢力中,只有蔚來汽車,奇點汽車和威馬汽車成功入圍。

新造車企業會出現下一個BAT企業嗎?

那麼造車新勢力有沒有可能成長為如BAT體量的企業?對此,與會嘉賓都認為會出現該體量的企業,因為智能汽車領域的市場太大了。

瀋海寅在節目中還表示:"併購可能會發生在傳統車企併購新企業,反之也可能。未來三五年,資源將向重視研發,重視產品的企業更加集中。"奇點汽車一直致力於打造"懂用戶"的輪式機器人,以往,發動機、變速箱一直都是汽車最為重要的部件,但現在汽車以"智能"論高低。這是產業發展趨勢,也是奇點汽車的差異化優勢。

新造車企業會出現下一個BAT企業嗎?

雖然新興企業正日益強大,但也有傳統車企發出質疑之聲。在2018北京國際車展上,浙江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就曾說過:"互聯網公司造車就是一天到晚在瞎忽悠老百姓。"他的言論似乎成為了傳統車企與新興企業形成對壘的導火索,但是造車新勢力真的能靠PPT就忽悠來錢嗎?

對此,瀋海寅回應稱,"其實這是一個互相迭代的過程,不是說先有車然後再去找錢,還是找完錢以後再去造車,而是根據不同的時間點去找適合的錢。的確,有PPT的時候你去拿錢的,這個就是天使投資。但也有已經有樣車了,再去拿一部分錢,到量產時再去拿一部分錢。所以其實只要在適合的時間點去融到適合的錢就夠了,它是一個滾動發展的過程。"

春光裡產業資本集團創始人楊守彬說,"我連PPT都沒看就投奇點汽車了。李書福先生質疑他們的理由恰恰是我投資的原因。試想,李書福先生二十幾年前為了造車奔走呼告,他是為了尋求一個汽車的造車目錄,請求給民企一個造車的機會。在當前的智能聯合時代,車還是這樣的一個車,這是不正常的,也是不對的,人的需求是在升級的,在新的人工智能大數據和機器學習的時代,車應該是不一樣的車,這時一定會有新的事物出現"。

新造車企業會出現下一個BAT企業嗎?

奇點汽車量產車型——奇點iS6

其實無論是傳統車企還是新生的互聯網車企,都應以"用戶滿意"為最高信念。對於當下的消費者而言,汽車不再是四個輪子+一個沙發,而是"奔跑的電腦",所以產品想要獲得用戶的青睞,必須不斷的學習。相信隨著產品的完善、行業的看好以及品牌的發展,蔚來、奇點、威馬等品牌在不久的將來或許有望成為新興造車領域的"BAT"。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