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彩漢陰人」好媳婦胡學芳的故事

漢陰縣城關鎮南街社區,在紮實推進以“誠、孝、儉、勤、和”為核心內涵的新民風建設中,廣大幹部群眾積極行動,廣泛參與。在本社區邱剛英、陳緒蘭等孝老愛親模範的引領示範下,居民中孝老愛親的傳統美德蔚然成風。家住東關街24號的胡學芳就是其中一位孝老愛親的好媳婦,事蹟十分感人。

「出彩汉阴人」好媳妇胡学芳的故事

現年58歲的胡學芳,有一個四世同堂的七口之家。婆婆張世蓮,今年九十歲高齡,身有殘疾,生活不能自理。丈夫楊官志大她五歲,一直靠做小生意為生,養老金微薄,性格內向,不善言辭。兒子兒媳都在打零工,一至三歲兩個幼子也靠胡學芳夫婦照料。家庭經濟不太寬裕,住房也比較緊張。胡學芳既要服侍高齡失能的婆母,又要幫助兒媳照顧兩個小孫孫,還要為一家七口張羅一日三餐,負責洗洗涮涮,搞好環境衛生。她是全家人的主心骨和頂樑柱。

胡學芳雖然沒有什麼文化,但她勤勞,節儉,堅韌,善良,性格開朗,特別有愛心。她憑著吃苦耐勞的精神和無私奉獻的高尚品格,把一個貧寒之家打理得井井有條,清爽整潔,溫馨和諧。丈夫說她是好妻子,婆婆誇她是好媳婦,兒媳稱讚她是慈愛的好婆婆。每當親友鄰居豎起大拇指誇獎胡學芳是個孝順的好媳婦時,她總是微微一笑,淡淡地說:“婆婆是個苦命人,我孝順她是應該的。要說孝敬老人,我比邱剛英、陳緒蘭還差一截呢!”熟悉她的親友鄰居都說,自從參加社區道德講堂活動以來,胡學芳不僅對婆婆更加孝順,脾氣也更加柔和了。

「出彩汉阴人」好媳妇胡学芳的故事

婆婆年邁,牙口不好,喜歡喝粥。學芳每天早上都給她熬粥。婆婆不愛喝單純的白米粥,她就在煮粥時加上紅豆、綠豆、小米、玉米,有時還加上花生、紅棗等等,讓婆婆百吃不厭。正餐吃米飯時,胡學芳總要做幾樣可口的小菜,還要做一個婆婆愛喝的湯,不是白菜豆腐湯,西紅柿雞蛋湯,就是冬瓜排骨湯,絲瓜肉丸湯,讓婆婆吃得開心。

婆婆愛美,胡學芳每年都要給婆婆買兩三身新衣服。過年時,讓婆婆從頭到腳,一身新到底。婆婆有時向親友、鄰居曬幸福:“我的衣服多得很,光冬天穿的花棉襖,羽絨服,呢子大衣就有十多件。我一星期換一件,還沒輪換一遍呢,冬天就過去了!”

「出彩汉阴人」好媳妇胡学芳的故事

家裡住房不寬,才六十多平米,但學芳把窗戶最大,最向陽的一間給了婆婆。婆婆的床,墊得厚厚的,她讓婆婆夏天蓋薄被子,冬天換厚被子,坐著打瞌睡時一定蓋個小被子。

自從婆婆摔跤致殘後的這一二十年,無論冬夏,都是學芳給婆婆洗澡、洗頭、剪指甲。特別是冬天,十天半月給婆婆洗一次澡,每次洗澡前她先把婆婆床上的電熱毯打開,把被子烘得暖暖的。婆婆一洗完澡,就讓她鑽進熱被窩焐著,這樣老人就不容易感冒。

胡學芳不僅平時對婆婆的飲食起居照顧得周到細緻,對老婆母的生日尤其重視。每年婆婆過生日她和丈夫都會給婆婆一點錢,讓她買自己喜歡的東西,還要精心做兩三席好菜,款待前來拜壽的親朋好友,讓老婆母盡享天倫之樂。

在胡學芳的言傳身教下,她的兒子、兒媳對老奶奶也很孝敬。他們經常給老人買餛飩、豆腐腦、牛奶等好吃又容易消化的東西。兒子工作很忙很累,但回家後還常常給老奶奶剪指甲,有時還給奶奶洗腳、修腳趾甲呢!兩個小重孫見到太奶奶也格外親,常常把自己吃了一半的糖果往太奶奶嘴裡喂。老人樂得嘴都合不攏呢!

胡學芳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家庭主婦。多年來她一直用愛心經營家庭。她愛丈夫,愛兒子,疼兒媳,疼孫兒,又敬又愛的是她那年邁失能的老婆婆。她深深懂得“百善孝為先”的哲理,盡心盡力把一個貧寒之家經營成和美之家,幸福之家。她平凡的事蹟彰顯了愛的奉獻和社會責任的擔當。胡學芳是一位了不起的女性,值得尊敬,值得學習!

「出彩汉阴人」好媳妇胡学芳的故事

作者/查振坤 供稿/縣教體局

「出彩汉阴人」好媳妇胡学芳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