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野:「別字」和「筆誤」分不清是教育界的悲哀

虹野:“別字”和“筆誤”分不清是教育界的悲哀

文/虹野

某校長在校慶中唸了別字,把“鴻鵠志”讀成了“鴻hao志”引起一片譁然,隨之而來的道歉信更是大跌眼鏡,嘲笑該校長沒有文化則有之,斥責其“引咎辭職”者有之,這些情緒發洩無可厚非,該校為知名學府,校長別字實屬不該,只要符合程序認定其不適合擔當校長也無可厚非。

只是在教育界還出現了一些馬後炮的聲音,如王思聰在微博上所說,“其實讀錯了字反映的是1. 這稿子根本不是自己寫的(這是小問題)2. 根本沒有自己看過,或做任何的準備(這是大問題)。作為北大校長,這是不是在樹立一個老師也無需備課的榜樣?”似乎只要該校長稍微認真檢查一下就可以避免這種小錯誤,之所以鬧出來這種“醜聞”純屬該校長不小心所致。不僅其“幸災樂禍”心態暴露無遺,而且表現出了雷同王思聰這種非教育專業人士的水準,實在是讓人失望。

虹野:“別字”和“筆誤”分不清是教育界的悲哀

經常寫作的人或許都難以避免有遺忘的字,有拿不準的字,我們可以通過查字典來確定。但是哪位老師能發現自己寫的“錯別字”?我們小時候的錯別字大都是老師和同學進行校正,或字形或字音,自己幾乎無法發現自己寫的和讀的是對的和錯誤的。要想自己發現自己的文章中有“別字”,前提是這個“別字”自己得知道它是不對的,如果知道它是不對的,再寫錯,那就是“筆誤”。

如王思聰所謂的“檢查”一下就可以發現“別字”純屬於想當然,如果一個學生從小學校一個字的錯誤發音,如果沒有老師和他人校正,他會一直認為這個字就是這麼一個讀音,我們見過太多的人把“大廈”讀成“大xia”,把別墅讀成“別ye”,甚至有些字因為讀錯的人太多而要修正字典讀音。甚至有很多地方“h”、“f”不分,還有很多地方“h”、“x”不分,甚至一輩子都分不清楚,這不僅僅有先入為主的因素,還一個原因就是自我校正之困難。人很難發現自己的思維中存在的錯誤,錯別字也是如此,如果不用字典一一印證的話,自己的文章中的“錯別字”你自己讀一萬遍也不可能發現的。除非你知道自己寫錯了,但是知道自己寫錯了就是“筆誤”,二者在認知過程中完全不一樣。

正如我經常問我的學生能否回憶起來遺忘的事情一樣,錯別字一樣是自己無法獨自發現的,正如回憶遺忘的事情一樣,除非我們一一對照字典排查。

此時不想討論某校長是否應該“引咎辭職”的問題了,反而覺得教育界應該反思一下“錯別字”和“筆誤”二者之間的認知過程的差異,提高一下專業水平才是,如果和王思聰教育門外漢一樣的專業水準,確實太讓為教育的未來擔憂了。

虹野 中華教育改進社理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