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庭筠最薄情的一首詞,照花前後鏡,花面交相映

  溫庭筠,原名岐,字飛卿。其“才思豔麗,工於小賦,每入試,押官韻而作賦,凡八叉手而韻成”。《北夢瑣言》時人稱為“溫八叉”。溫庭筠才思敏捷,卻屢舉進士不第,究其原因,“攪擾場屋,救數人”便是其中之一。溫庭筠恃才傲物,好譏刺權貴,紀唐夫贈其詩“

鳳凰詔下雖沾命,鸚鵡才高卻累身。”

溫庭筠最薄情的一首詞,照花前後鏡,花面交相映

由於權貴的排擠,壓制,溫庭筠仕途多舛,處境艱難,激發了他的作詞激情。他專於“倚聲填詞”,花間月下、閨情綺怨,形成了以綺豔香軟為特徵的花間詞風,是晚唐“花間派”首要詞人。但他的詞只是客觀的描繪,把有生命的變成無生命。詞如其人-----薄情。

溫庭筠最薄情的一首詞,照花前後鏡,花面交相映

菩薩蠻

小山重疊金明滅,鬢雲欲度香腮雪。懶起畫蛾眉,弄妝梳洗遲。

照花前後鏡,花面交相映。新帖繡羅襦,雙雙金鷓鴣。

溫庭筠最薄情的一首詞,照花前後鏡,花面交相映

這首詞所寫之事為“梳妝”。妝者,以眉為始;梳者,以鬢為主。詞人將眉比作刪,鬢比作雲,腮喻為雪,山、雲、雪皆為無生命之物,結尾卻以雙雙金鷓鴣作結。鷓鴣並非是天上飛的,而是羅襦上繡的。原來是這一雙金鷓鴣引得女主人公雙眉緊蹙,夢起妝遲。詞人觸感均寄託於客觀描述中,以此揭示了貴重婦女的抽青。“照花前後鏡,花面交相映”不僅襯托出人物的如花美貌,還暗示了女主人公薄命如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