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心的家長都在看!同學之間的差距就是這樣在暑假裡拉開的

有心的家長都在看!同學之間的差距就是這樣在暑假裡拉開的

暑期就要來了,網上流傳著這樣一句話:不怕同桌是學霸,就怕學霸過暑假!

明明成績相當的同學,經過一個假期的充電,總有人開學後逆襲,成績進步讓人刮目相看。

暑假,離開學校生活,孩子與父母相處的時間更長了,大多數家長都會有個疑問: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家庭教育最應該關注什麼呢?新教育實驗發起人朱永新給出了三個關鍵詞,那就是陪伴、閱讀、習慣。

有心的家長都在看!同學之間的差距就是這樣在暑假裡拉開的

陪伴:父母再忙也要想法陪孩子

父母和孩子在一起吃飯,在一起說話,交流和學習無時無刻不在進行。西方心理學有個很有意思的研究發現,孩子的詞彙量和父母在家庭交流,尤其是和在餐桌上交流的詞彙直接相關。

父母在談論政治,孩子可能今後會對政治感興趣;父母在抱怨,孩子可能就有了抱怨的情緒。很多父母以為跟孩子多說話沒有什麼意義,實際上父母說的東西,即使孩子今天不懂,也會成為他大腦裡的重要組成部分。

更重要的是,陪伴和共同生活會決定整個家庭是否擁有共同的命運。

閱讀:我有讀書給我聽的媽媽

閱讀是讓孩子有豐富精神生活的重要源泉,閱讀能力、閱讀興趣、閱讀習慣的培養是從家庭開始的。

童書把人類最美好的東西,都悄悄地藏在一個個人物、動物的命運裡,藉此構建起孩子的價值觀。

最初的閱讀是親子共讀,是父母讀給孩子聽,因為孩子不認字,閱讀更多的是從圖畫入手。兒童最初是通過圖畫認識這個世界的。童書不僅有價值薰陶的作用,還有治癒的作用,孩子要解決什麼問題,都有相應的圖書,看了之後比說一萬句教訓的話都有用。兒童時期一旦養成了閱讀的習慣,今後會主動找書、讀書。

有心的家長都在看!同學之間的差距就是這樣在暑假裡拉開的

習慣:教育是否成功在於有沒有好習慣

葉聖陶先生說過,教育就是培養習慣,衡量教育是不是成功就看有沒有形成良好的習慣。

教育就是要養成對這個世界充滿好奇心,不斷地自主學習,不斷為自己充電的習慣,而不是讀書時拿100分,到了社會上連書都不看。

新教育改革有一個行動叫“每月一事”,每個月讓孩子做一件事,培養好習慣。

比如,這個月學會吃飯。吃飯裡面有很多習慣要培養,不僅僅是禮儀還有很多和習慣相關的東西。比如學會走路,走路也有習慣,當然在習慣的背後還有很多準則性的東西,我們說不闖紅燈,意味著要遵守規則,遵守規則就是一個習慣。

心理學研究發現,一個好習慣養成需要連續21天不斷的訓練,家庭要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爸爸媽媽們可以好好利用這個暑假,用心聆聽孩子的心聲,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讓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

有心的家長都在看!同學之間的差距就是這樣在暑假裡拉開的

漫長的暑假還是提高孩子語文能力的大好時機。小編精心梳理了幾位名師對暑假語文作業的建議,除了字、詞、句、章等基礎的識記知識掌握之外,還要做好以下幾點:

堅持閱讀

家長可以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給小學低年級孩子推薦一些民間故事、童話故事、寓言故事等來讀;在中高年級,推薦一些兒童文學、雜文隨筆、報刊雜誌、科幻漫畫、歷史名著、文學名著、名人傳記等不同類型、不同內容的多種書籍來讀,並且取消種種人為的限制,允許孩子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要選擇不同種類的書籍,從中汲取自己所需要的營養。

理解能力是一種語文素養,它不會像識記能力那樣易於形成,需要耐心長期積累。堅持閱讀是培養理解能力的有效途徑。

特別是多讀一些文辭優美、氣魄宏大的散文,對提高理解能力很有幫助,比如《魯迅文集》《讀者》雜誌對培養這些能力和素養都很有幫助。

背誦經典

背誦經典文章、名言佳句也是培養孩子語言素養基本功之一,中學畢業的孩子如果能背誦150首古今詩詞,25首白話詩歌,40篇精美的文言散文(每篇三五百字),10篇精美的現代白話文(每篇800到1000多字),200多條古今中外格言警句。那麼,ta的語文功底應該是不錯的。

小學階段是孩子記憶的黃金時間,如果讓孩子記誦大量的語言精華,那麼,這個孩子從小就奠定了堅實的語文根底。

如果不能在孩子們閱讀背誦的“童子功”季節引導他們走向閱讀的海闊天空,讓他們在書中與歷史對話,與高尚交流,與智慧撞擊,從而打下沉實、厚重的文學素養、人文素養的基礎,將來孩子就很難成為高尚的、文明的,具有創造性的現代人。

有心的家長都在看!同學之間的差距就是這樣在暑假裡拉開的

走進社會生活

要孩子懂得:課堂小天地,天地大課堂。語文學習應該在課堂上,但絕對不是隻靠課堂就能學好的,生活也是語文學習的課堂,語文學習還要在廣闊的天地中,引導孩子睜開驚奇的眼睛面對世界,逛書店、旅遊、看展覽……去直面精彩紛呈的生活場景,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

養成寫日記的習慣

日記能培養孩子的觀察能力,思考能力,分析辨別能力,增強孩子的自我約束力,提高孩子的文字表達能力和自我反省能力,更重要的是能磨練孩子的意志力和積累作文素材。

培養孩子寫日記的習慣要循序漸進,開始可以寫短些,每天一、兩句,到每天三、五行,慢慢提高增長。

內容也不拘一格,什麼都可以寫,但一定不能出現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現象,哪怕一兩句也要寫上,寫得荒誕一點,不合常規也行,但必須要寫下去,目的是為了習慣的養成,終止了,就前功盡棄了。

有心的家長都在看!同學之間的差距就是這樣在暑假裡拉開的

寫好作文

作文是需要靈性的,是需要創造力和獨立思考能力的。那麼怎麼樣才能寫好作文呢?

多觀察生活,體驗生活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做萬件事。概括起來,寫好作文要做好以下四點:

A. 玩中豐富自己的人生。實踐證明,會玩的人往往容易取得成功,科學史上許多重大的發明,都和玩有關係哦。愛玩瓶瓶罐罐的愛迪生成了大發明家,而那些文學家、大詩人呢,似乎個個都是旅行家,遊山玩水,寫出了精美的散文、遊記。所以,寫好作文的第一秘訣——會玩。玩得豐富多彩一些,自然比閉門不出好多了。

B. 讀中豐富自己的情感。立品同白玉,讀書上青雲。愛讀書的孩子,沒有壞孩子。所以,寫好作文的第二秘訣——多讀。精讀與泛讀像結合,深度與廣度相結合,變他人所知為自己所知,充實自己的頭腦,豐富自己的情感。

C. 思中激發創造的靈感。魯迅先生說過:“一味只讀,就變成了書櫥。”這就是孔子警示我們的“學而不思則罔”。只有在經歷了、閱讀了之後深入地思考,才會不斷激發創作的靈感,使自己文思泉湧。所以,寫好作文的第三秘訣——會思。

D. 寫中表達自己的情感。“好腦子不如爛筆頭”。清朝唐彪寫過《文章惟多做始能精熟》,強調了多做文章的妙處:“多讀乃藉人之功夫,多做乃切實求己功夫,其益相去遠矣。”由此可見,多寫,把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記錄下來,才能鍛煉出良好的表達能力。寫好,作文的最大秘訣——多寫。

能說出來就能寫出來

我話表我心,我手寫我話,就能打消孩子對寫作文的距離感和畏懼感。說的時候就是“話”,把它寫在紙上就是“文”,怎麼想,就怎麼說,怎麼說,就怎麼寫;大人有大人的想法和說法,孩子有孩子的想法和說法,不同的人都有各自的想法和說法,所以每個人寫出來的文章都不一樣,這就是寫作的秘訣。

讓孩子用自己的語言寫

所謂作文就是讓真摯的思想感情從心靈深處流淌出來。想怎麼寫,就怎麼寫,不要給予過多的約束和限制,不要給予太多的標準,不能把大人自以為是更有“意義”和“價值”的東西強加在孩子頭上,最需要的是寬容。

忠實自己的心靈和生活,是打開作文大門的第一把鑰匙。要多用短句子,多用白話,多用具體事例,少用概括性句子,多采用描述性語言。做人要直,作文要曲。

多練多改

巴金說:“只有寫,才能寫出好文章。”魯迅說:“好文章是修改出來的。”修改是寫作文最後一個步驟,並且非常重要。文學巨匠托爾斯泰一部《復活》就改了六次之多。

素材積累

引導和促使孩子通過觀察、調查、訪談、上網、閱讀、思考等多種途徑,運用各種方法蒐集生活中的材料。生活是寫作的源泉,要讓孩子多體驗生活。

寫作成功秘訣在於寫熟悉的事,寫具體的事,寫感動自己的事,寫自己喜歡的事,寫自己體驗嘗試實踐過的事。閱讀是寫作的基礎。多讀名家之言,多欣賞名篇做積累是根本。作文素材積累途徑概括為三點:A觀察,B閱讀,C體驗。

課業壓力較小的暑假正是大量閱讀的最佳時期,優秀的父母,都會用心安排孩子的暑假,趕快參考朱永新老師給出的關鍵詞和小編推薦的攻略,和孩子一起制定一份助力孩子秋季開學逆襲的暑假閱讀計劃吧!

版 權 所 有

如果喜歡,就分享到朋友圈吧

公眾號:91讀好書(jiuyaoduhaoshu)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