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麓水與麓水縣的故事

王麓水與麓水縣的故事

麓水縣舊址

坐落在山亭區西集鎮風景秀麗的巨龍河北岸、馬莊村內的西集糧所,其前身是麓水縣機關。

王麓水與麓水縣的故事

麓水縣,位於滕縣東部山亭一帶,東鄰費縣,西連泗水縣,南至棗莊市,北與蒙陰縣、新泰市交界。1945年12月13日,在解放滕縣縣城的戰鬥中,山東軍區第八師師長王麓水同志不幸光榮犧牲。1946年1月,為紀念王麓水同志,黎玉同志批准,滕縣易名為麓水縣。4月份,經山東省政府批准,麓水縣複名滕縣,將雙山縣改名麓水縣。雙山縣縣委書記孫振華繼任麓水縣縣委書記。至年底,全縣共有黨員2069人。轄11個區委和區公所、一個鎮和鎮公所。1950年5月撤銷,其轄區併入白彥縣,其轄區劃入滕縣、鄒縣、平邑三縣。先後隸屬魯南三地委、魯中南五地委,建國後隸屬臺棗地委。機關先後駐山亭、徐莊、西集。

王麓水與麓水縣的故事

2008年,山亭區第三次文物普查時發現了坐落在西集鎮馬莊村的麓水縣機關舊址,並對其進行了詳細的測量、定位、登錄。舊址南距巨龍河約100米;東距s345省道(棗濟公路)300米,原為當地財主老宅,1949年以後改建為國家糧庫(西集糧所),現為木材加工廠,周圍是民居。東西長80米,南北寬50米,共有房屋40餘間,總面積4000平方米。其地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平原地帶,海拔93米。

經山亭區文物管理部門組織有關專家對麓水縣機關舊址進行多次考察、論證,一致認為其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獨特的古遺址藝術價值,並得到了較好的保護。首先,麓水縣機關舊址其遺址風格具有當地特色。雖然現存不好,但如整修後,亦可作為山區較為典型的歷史性聚落遺址,歷史價值較高。其次,保護狀況較為完整。其三,“四有”工作基本完成。專家認為麓水縣機關舊址作為魯南地區紅色政權的代表性舊址,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和紀念意義。

1999年,麓水縣機關舊址被山亭區人民政府公佈為區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5年被列為棗莊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王麓水與麓水縣的故事

麓水縣設縣始末

王麓水,又名培嶽,1913年出生於江西萍鄉縣蘆溪區長豐鄉宗裡村一個貧苦農民家庭。1928年參加了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29年進入井岡山紅軍學校湘贛蘇區第四分校學習,畢業後分配到軍委警衛連,先後任班長、連長、連指導員。193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3年調任紅一方面軍第一軍團第二師第五團政委,參加了蘇區反圍剿鬥爭和二萬五千里長徵。

長征後期曾先後任第五團團長、政治委員。抗日戰爭爆發後任八路軍第一一五師三四三旅六八五團政治處副主任。參加平型關戰鬥中負重傷。l938年傷愈後任第一一五師補充團政治委員。在風凌渡戰鬥中,率部擊潰3000餘日軍的進攻。後任八路軍第一一五師晉西支隊政治部主任,1940年率部入魯,歷任第一一五師教導第二旅政治部主任、山東縱隊第一旅政治委員。1943年夏至1945年任中共魯南區委書記兼軍區政治委員。

在魯南抗日根據地極端艱難的時期,率領魯南軍民打垮了入魯反共的國民黨頑固派李仙洲部第一四二師,指揮了殲滅李子瀛的坊前戰鬥,消滅了慣匪劉桂堂,從根本上扭轉了魯南的鬥爭形勢。爾後又發起了討伐偽第十軍軍長榮子恆,討伐周侗、王洪九、張裡元等戰役,在率部攻取閆村的戰鬥中,活捉保安二師師長申憲武,使魯南根據地得到鞏固和發展。

抗戰反攻開始後,擔任山東野戰兵團第八師師長兼政治委員,率部連克臺兒莊、嶧縣、宿羊山、鄒縣、官橋等重要城鎮。年僅32歲的王麓水,身經百戰,屢立戰功,直至血灑滕縣,為國捐軀,用年輕的生命譜寫了一首為人民、為革命光榮獻身的壯麗詩篇。

王麓水犧牲後,中共中央領導人董必武、謝覺哉等中央領導同志先後來電弔唁挽悼,其中謝覺哉的輓詞是:“十七參軍卅二死,功在人民名在史”。魯南區黨委、行署、軍區及八師成立了治喪委員會。新四軍兼山東軍區首長陳毅、張雲逸、黎玉等專程到八師舉行追悼會,向全師官兵表示慰問,號召指戰員學習王麓水的革命精神,堅定勝利信心。

1946年3月1日(農曆一月二十八),魯南區黨政軍機關和萬餘群眾於滕縣城北關的廣場上舉行隆重悼念大會,送別王麓水靈柩移至趙鎛縣文峰山安葬。送靈儀式上,魯南區黨委副書記張雨帆,行署主任李樂平、軍區司令員張光中、參議長彭畏三等分別在會上講了話,張雨帆作為主祭人高度讚揚王麓水同志為魯南人民解放事業做出的重大貢獻,號召魯南軍民團結起來,化悲痛為力量,堅決保衛勝利果實,與國民黨反動派鬥爭到底。八師政治部主任劉春宣讀祭文時幾至泣不成聲。魯南軍區張光中司令員嗚咽不止,萬春圃副司令員老淚縱橫,親扶靈柩送至趙鎛縣文峰山安葬,與原魯南區黨委書記趙鎛一起,同眠在文峰山前。趙鎛縣委、縣政府負責人和各界人士迎接靈柩的到來,靈車經過的路旁,沿途群眾自發地擺臺設祭,虔誠叩拜,很多人悲痛欲絕,追趕著靈柩,哭喊著魯南人民的好書記、好師長王麓水。這是繼1941年趙鎛英勇就義以後,時隔四年,魯南又一位人民愛戴的區黨委書記捐軀疆場。

為紀念王麓水,華東野戰軍第三縱隊把軍報命名為《麓水報》,滕縣,易名為麓水縣(1946年5月,經山東省政府批准,麓水縣複名滕縣,雙山縣改名麓水縣),滕縣中學改名為麓水中學。滕縣人民還在龍泉塔旁、荊河岸邊建造了王麓水烈士紀念碑亭。全國解放後,魯南人民將王麓水烈士的忠骸由文峰山魯南烈士陵園遷葬於臨沂華東烈士陵園,修建了陵墓,雕刻了塑像。中共中央領導人朱德、董必武和陳毅等分別為王麓水烈士墓題了詞。其中董必武的題詞是:“身是萍鄉一僱工,參加革命顯英雄。魯南解放開新局,痛惜城郊未競功”。

作者 趙連友 (攝影報道)

【鏈接】

善戰愛兵愛民的王麓水

在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臨沂華東革命烈士陵園莊嚴、肅穆的群墓中,長眠著六位解放戰爭中壯烈犧牲的解放軍高級將領,其中一位就是被毛澤東稱為很有“將才”的時任山東軍區第八師師長兼政委的王麓水將軍。

王麓水與麓水縣的故事

王麓水,又名王培嶽,1913年1月13日出生在江西省萍鄉縣,7歲上私塾,後又讀了達成師範學校。14歲的王培嶽便參加了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後回鄉參加農民運動。1929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了中央革命根據地第一至第五次反“圍剿”作戰,1934年10月隨中央紅軍長征。抗日戰爭爆發後,任八路軍一一五師三四三旅六八五團政治處主任,參加平型關戰鬥,身負重傷。1938年率部參加開闢晉東南抗日民主根據地。1940年夏率部挺進山東,在沂蒙山區戰鬥生活了五年。

參加沂蒙抗戰

1943年春,王麓水奉命從海濱來到魯南,出任中共魯南區委書記兼魯南軍區政委。此時,日軍正調兵遣將,瘋狂發動“大掃蕩”,對沂蒙抗日根據地進行分割蠶食。王麓水深入沂河游擊區,根據這一地區抗戰形勢的發展變化,提出平原抗日武裝經過化整為零、分散隱蔽鬥爭,已取得初步成績,現在要集中力量,殲滅敵偽有生力量。魯南區委及臨沂縣委對抗日遊擊控制區的形勢進行了研究,對偽、頑、匪三料俱全的張思儉部,制定了打擊方案。7月4日黎明,將武河以西、二廟以南方圓20餘里的偽軍張思儉部包圍,當日黃昏,連續攻克了蘆塘、湖埠、沙墩、二廟、孫家莊、店子、趙家樓等10多個據點,斃傷偽軍數十人,俘偽軍官兵50餘人,繳手炮1門、長短槍120餘支。

1945年7月,根據山東軍區的命令,魯南部隊配合魯中部隊發起臨(沂)費(縣)邊戰役,17至I9日,魯中軍區第四團、第九團、第十一團全部及地方武裝一部,攻克費縣西北、東北日偽據點上冶、諸滿。此役,共殲滅日軍一個小隊,斃傷俘偽軍550餘人,進一步孤立了費縣和臨沂守敵,也將各解放區基本連接在一起,為向日軍大反攻,奪取抗日戰爭的最後勝利打下了基礎。

魯南消滅土匪72個司令

魯南號稱有72個土匪司令,其中最大、最兇惡的土匪頭子是盤踞在費西柱子山的“劉黑七”。劉黑七,原名劉桂棠,慣匪出身,手下多是亡命之徒,素常保有萬名匪徒。抗日戰爭爆發後,“劉黑七”兩次投靠日軍,充當日本侵略者的走狗,配合日軍“掃蕩”抗日根據地,所到之處,無惡不作,廣大人民群眾對其恨之入骨。

為了消滅劉黑七,王麓水等制定了詳細的作戰方案,定於1943年11月15日用兩個團的兵力,向離根據地60裡遠的匪巢柱子山奔襲。

午夜時分,五團向柱子山(今臨沂市費縣西南17公里處)發起進攻,三團佈下四道包圍圈,從幾個方向向柱子山發起猛攻。戰鬥進行得十分激烈,王麓水坐陣前線親自指揮。忽然,一顆飛來的炸彈將王麓水炸昏。但當醒來後,他依舊站在原地不動,沉著地指揮著戰鬥。經過一天激戰,終於全殲這股匪徒,劉黑七被擊斃,斃敵偽240人,俘1000餘人,同時解救了被押的壯丁、婦女500餘人。

這次戰役在山東乃至全國引起了很大反響,延安新華廣播電臺連續播發了魯南軍民擊斃劉黑七的消息,山東軍區特令嘉獎了魯南參戰部隊,擊斃劉黑七的功臣何榮貴獲山東軍區甲等戰鬥英雄稱號。

此後,王麓水率部用了一年多時間,以排山倒海之勢,所向披靡,在核桃峪消滅劉玉華一個團,在陡溝莊俘虜了偽軍上千人;在天井汪打掉劉國禎師一部,在房前活捉了李子瀛,在邳北宿羊山打垮了劉裴然,在邊聯解決了梁麻子,先後除掉了72個土匪司令中的大部分漢奸、土匪。

戰事頻繁,軍務倥傯,王麓水到31歲還沒有結婚。1944年秋局勢穩定了,經組織介紹,王麓水和在魯南軍區醫院工作的護士於鼎蘭結婚。婚後夫妻見面甚少,一次戰鬥之後,王麓水擠出半天的時間,到軍區醫院去看望妻子。到了那裡,見著許多傷員,一向愛兵如手足的王麓水忘了自己來的目的,他走家串戶,挨個問候。等想起去看於鼎蘭時已是晚上。他來到於鼎蘭正護理的重傷員處,問候過那位重傷員,已到了歸隊的時間。夫妻倆深情地握握手,他在嬌妻的肩頭輕輕拍了一下,出門騎上馬,飛奔魯南軍區機關駐地去了。

滕城古垣留英魂

1945年12月12日,山東軍區第八師根據津浦前線指揮部的命令,在兄弟部隊的配合下,發起瞭解放滕縣的戰役。

12日晚9時,八師三個團根據預先下達的任務,分別從東、西、北三面同時向守敵發起進攻,激戰至13日中午12時左右,我二十二團全部佔領東關,守敵除有少部在混戰中倉惶逃進城去外,其餘大部被殲。

下午2點左右,八師師長兼政委王麓水由指揮所來到了二十二團,和團長王吉文冒著零星的槍炮親臨前沿陣地。這裡距離城門不足200米了,是突擊隊、爆破員的出發位置。戰士們和連排幹部,看到師長、團長都來到最前沿了。當走到一座院落時,突然一顆炮彈飛來,在他們面前爆炸,王麓水胸部被炸傷,當即昏倒在地,鮮血直流。當衛生員趕來把他抬上擔架時,他只是微微睜開眼睛,低沉而斷斷續續地說:“同志們……戰鬥……勝利……”就停止了呼吸,時年僅32歲。

“化悲痛為力量,向敵人討債!”“為王師長報仇、為人民報仇!”成為廣大指戰員們的共同心聲。我軍從東、西、北門衝進來,匯成強大的洪流,勢如破竹地夾擊敵人,打得敵人丟盔棄甲,紛紛退縮到西南角的幾個院子裡,隨後被我軍團團圍住。在我軍強有力的政治攻勢和強大的軍事壓力之下,敵方旅長李華於14日凌晨2時率所屬三個團向我軍投降。4時,全城戰鬥勝利結束,滕縣城遂告解放。

1946年1月24日,經上級批准,滕縣易名麓水縣(同年5月把雙山縣改名麓水縣,滕縣恢復原稱)。山東第八師機關報《前線通訊》改為由陳毅親筆題寫報名的《麓水報》。陳毅稱讚王麓水:麓水同志以善戰愛兵愛民見稱,故陣亡之日聞者莫不流涕,不愧模範黨員。王麓水犧牲後,先葬於蒼山縣文峰山,新中國成立不久,遺骸遷葬至華東烈士陵園,黨和國家領導人朱德、董必武、陳毅等分別為王麓水墓碑題詞。

王麓水與麓水縣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