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蹲點日記:下曼那村的路通了!

记者蹲点日记:下曼那村的路通了!

下曼那是猛硐鄉銅塔村委會下轄的一個壯族村寨,這裡山環水繞,景色宜人,出產極多。可唯一通往村外的路卻太爛,成為了寨裡所有人多年的隱痛。這條路有多糟糕?以記者的親身經歷為例,去年下鄉來此,乘坐的越野車陷入泥潭半路拋錨,只好一路泥濘步行進村。當時我就想:什麼時候能把路修好,下曼那村發展就有希望了!不料時隔一年再回下曼那,一條新修的水泥路將我們徑直引向村裡。更為可喜的是,我們發現隨著進村路的修通,下曼那村的脫貧致富路似乎也通了。

记者蹲点日记:下曼那村的路通了!

曼那村通水泥路,離不開黨委政府的推動與掛聯單位省委防範和處理邪教辦公室的傾力支持。

记者蹲点日记:下曼那村的路通了!

省委防範和處理邪教辦公室駐銅塔村扶貧工作隊隊長 高陽:“下曼那村由於交通道路受限,所以當地群眾發展受到了很大的影響。當時辦裡面領導就下了很大的決心,跟猛硐鄉政府進行協調。由我們辦先期投入100萬元作為該村民族團結示範村建設的啟動資金,提出首先改善交通條件。”

记者蹲点日记:下曼那村的路通了!

講起往日“路不好的苦”,一樁樁、一件件歷歷在目。如今多年夙願得以實現,下曼那村人心裡別提有多高興了!

记者蹲点日记:下曼那村的路通了!

猛硐瑤族鄉下曼那村小組群眾 李昌玲:“以前車路不通什麼都不能栽,只能栽點糧食,不栽我們又肚子餓,要得吃飯。栽呢又沒有肥料,要背穀子去換,拿去抵肥料。”

记者蹲点日记:下曼那村的路通了!

猛硐瑤族鄉下曼那村小組組長 儂家所:“背點什麼去賣都要幾個人一步一步的走小路背到上邊大路上去,非常費力。賣了幾袋穀子、幾袋米還要得買點肉啊之類的東西請幫忙的人來吃飯。”

记者蹲点日记:下曼那村的路通了!

制約發展的“梗阻”通了,勤勞的下曼那人有的種甘蔗、有的種香蕉,大家為了幸福生活各自忙了起來。在駐村扶貧工作隊的幫助下,村小組長儂家所帶領村裡的6戶建檔立卡貧困群眾搞起了食用椒種植。

记者蹲点日记:下曼那村的路通了!
记者蹲点日记:下曼那村的路通了!

猛硐瑤族鄉下曼那村小組組長 儂家所:“現在農戶想栽點什麼、發展點什麼都方便得多。比如現在我們在發展這個辣子一樣,摘到路邊車子就來拉,比以前好了很多。群眾思想上也好了很多,路一通大家思想上也出得來了,積極性也非常高。”

记者蹲点日记:下曼那村的路通了!

李昌玲家作為村裡的檔卡戶,今年也種了1畝辣椒。她告訴記者,種植所需的種苗及肥料費用都由合作社先期墊付,平時只需管理好辣椒並按時採摘,摘好的辣椒合作社會定時上門統一收購,自己不用再為銷路費神。

记者蹲点日记:下曼那村的路通了!

6月下旬,地裡的辣椒已經賣了好幾茬,今年的收入成為了李昌玲關心的問題。

猛硐瑤族鄉下曼那村小組組長 儂家所:“就是3149.91元。再減掉苗錢,苗是2000株,一株是0.2元,合400塊。總收入減掉苗錢還有2749塊。”

记者蹲点日记:下曼那村的路通了!

知道自己種的1畝辣椒淨賺了2000多塊錢,李昌玲打心裡高興。她跟我們說,種辣椒比以前種玉米划得來,收入多還省時省心省力。

猛硐瑤族鄉下曼那村小組群眾 李昌玲:“那一畝栽辣子的才放兩小袋肥料就可以收了。我們栽玉米,還要放追肥、放底肥,還要放農家肥。”

记者蹲点日记:下曼那村的路通了!

下曼那村的變化是明顯的,進村通了水泥路,群眾脫貧也有了思路。更為可喜的是,採訪中我們還了解到,經省601辦多方爭取協調,下曼那已經被納入民族團結示範村建設項目。目前集中安置點項目建設正在抓緊推進,有望於今年底竣工入住。屆時,下曼那“15年沒有增加過一磚一瓦”的歷史將徹底終結,全村群眾安居樂業小康路的基礎也將更加紮實。

记者蹲点日记:下曼那村的路通了!

省委防範和處理邪教辦公室駐銅塔村扶貧工作隊隊長 高陽:“場地‘三通一平’基本完成,所有涉及到參與統規統建的35戶宅基地已經劃分到位,個人出資建設的經費已經協調到位。”

记者蹲点日记:下曼那村的路通了!

其實,下曼那村的變化只是掛聯單位幫扶猛硐鄉銅塔村扶貧成效的一個縮影。為助力銅塔村發展,僅省委防範和處理邪教辦公室就累計下撥、協調扶貧資金400餘萬元,有力促進了銅塔村基礎設施的進一步完善。

记者蹲点日记:下曼那村的路通了!

猛硐鄉銅塔村黨委書記 盤雲發:“目前為止,17個村民小組的進村道路已經全部硬化完成,我們下一步就依託現有的基礎設施,要打造銅塔的產業,百香果、香蕉、西貢蕉產業,通過產業帶動到我們群眾收入再提高新的一個臺階。”

记者蹲点日记:下曼那村的路通了!

麻栗坡臺:徐勇 鄭先偉 通訊員:龍芸偲

製作:農錦莊 陸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