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蹲點日記:富寧縣那能鄉的扶貧新畫卷(下)

记者蹲点日记:富宁县那能乡的扶贫新画卷(下)

——— 視聽文山 微信號:wstvmtkd ———

新聞速遞 | 海量視頻

上回說到,6月27號一大早,我們的記者從文山出發,一路顛簸,翻山越嶺,驅車近四小時終於來到了富寧縣那能鄉春天小區,春天小區是那能鄉4個易地扶貧搬遷點之一。住在這裡的大多是瑤族的一個支系——山瑤群眾。

记者蹲点日记:富宁县那能乡的扶贫新画卷(下)

在這個處處洋溢著幸福的新小區裡,記者不僅採訪到了離開世代居住的杈杈房、如今子女孝順生活美滿的老人胡正光,還遇到了一位同樣有故事的山瑤農戶——陳玉文。

记者蹲点日记:富宁县那能乡的扶贫新画卷(下)

記錄他的生活、參與他的悲喜

在他身上

又有什麼令人驚喜的新發現呢?

一場陣雨過後,太陽露出了臉,趁著雨過天晴的好天氣,陳玉文趕緊和十多個村民來到位於那能鄉弄亭村的砂糖桔產業扶貧示範基地中,清理砂糖桔果樹上多餘的枝葉。

记者蹲点日记:富宁县那能乡的扶贫新画卷(下)

那能鄉黨委政府根據氣候環境,自2017年起在低熱河谷地區發展砂糖桔等熱帶水果種植,採取“整合資金建基地、公司承建嚴管理、貧困戶務工分紅穩增收”的模式。

记者蹲点日记:富宁县那能乡的扶贫新画卷(下)

2018年,陳大哥享受政府易地搬遷的政策從山上的老房子搬到了那能鄉春天小區安置點居住,但是由於沒有田地,如何增加收入是他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這時,他剛好遇到了政府實施砂糖桔產業發展的良好機遇,可以就近就地就業,於是參與到了砂糖桔種植管理中。

记者蹲点日记:富宁县那能乡的扶贫新画卷(下)

桔子基地在一片河谷低窪地帶,半人高的桔子樹剛被雨水洗刷過,遠遠望去一片生機盎然的景象。“這些多餘的枝葉會搶掉果樹上的養分,影響砂糖桔的品質,要把它掰了。”陳玉文一邊麻利地清理樹葉一邊向我們介紹。

记者蹲点日记:富宁县那能乡的扶贫新画卷(下)记者蹲点日记:富宁县那能乡的扶贫新画卷(下)
记者蹲点日记:富宁县那能乡的扶贫新画卷(下)

一同做工的群眾農鳳蘭告訴我們,陳玉文責任心極強,在外面打過工見多識廣,於是鄉政府把他選為了弄亭村砂糖桔產業扶貧示範基地及谷舊村砂糖桔產業扶貧示範基地的管理員,負責管護兩個基地的砂糖桔苗。

记者蹲点日记:富宁县那能乡的扶贫新画卷(下)

每天陳玉文都會像城裡的上班族一樣按時上下班,帶領著他手下的“工人”,早上七點至十一點,下午兩點半至六點半來到砂糖桔基地,掰葉、鋤草、澆水、打藥,兩個基地共種植了500畝砂糖桔,雖然工作繁重,但是他仍然像照顧寶貝一樣,細緻地照料著這些砂糖桔苗,只為砂糖桔苗早日掛果,賣個好價錢。

记者蹲点日记:富宁县那能乡的扶贫新画卷(下)

“弄亭這裡栽了三個月了,是老樹苗,明年就掛果有收入了,谷舊那片栽了一個多月,苗還小。”說到自己管護的兩片砂糖桔,陳大哥有說不完的話,沒有人比他更熟悉砂糖桔苗的長勢了。

记者蹲点日记:富宁县那能乡的扶贫新画卷(下)

陳大哥說,如今,大兒子雖然已經外出打工,但是小女兒還在讀高中,為了給孩子們創造一個更好的生活環境,他和妻子來到砂糖桔基地打工,每個月共有五千多塊的收入,比以前翻了一番。不僅如此,在砂糖桔掛果上市後,建檔立卡戶還可以獲得來自上海援建項目資金入股的分紅,不愁沒有收入。

记者蹲点日记:富宁县那能乡的扶贫新画卷(下)

記者瞭解到:截止目前,那能全鄉已建成砂糖桔產業基地2000畝,就近就地轉移農村剩餘勞動力1000餘人。砂糖桔種在地裡,卻甜在山瑤人心裡,砂糖桔產業已經成為了易地搬遷建檔立卡戶的定心丸,穩定的收入、紅火的產業成為了山瑤群眾在那能鄉展開新生活的美好新希望!

记者蹲点日记:富宁县那能乡的扶贫新画卷(下)记者蹲点日记:富宁县那能乡的扶贫新画卷(下)

長按二維碼關注我們

记者蹲点日记:富宁县那能乡的扶贫新画卷(下)记者蹲点日记:富宁县那能乡的扶贫新画卷(下)

本臺:關韋偉 蘇娟 富寧臺:王發勇

製作:馮鶴

记者蹲点日记:富宁县那能乡的扶贫新画卷(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