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青春丨那些屬於60、70、80、90後的高考記憶

致青春丨那些屬於60、70、80、90後的高考記憶

今年,00後將成為高考主力!

迎來人生大考。

彷彿就在昨天。

一恍惚,卻也成了00後們

戲稱的“老臘肉”、“老阿姨”

不管是什麼年代,

高考一樣承載著每一代人的記憶

交織著我們最初的懵懂、夢想和信念

致青春丨那些屬於60、70、80、90後的高考記憶

讓我們把時針撥回那個夏天,

講臺上老師講得擲地有聲,

教室前的倒計時數字一天天變小,

課桌上的書卷堆成了山,

頭頂的電扇轉動得嘎吱響。

那些年備考的自己

是否浮現在腦海?

致青春丨那些屬於60、70、80、90後的高考記憶

1977年10月,中國教育部決定恢復已經停止了10年的全國高等院校招生考試,以統一考試、擇優錄取的方式選拔人才上大學。

致青春丨那些屬於60、70、80、90後的高考記憶

推薦制的廢除,給了年少青蔥的人們一個公平競爭的機會。

致青春丨那些屬於60、70、80、90後的高考記憶

1977年高考,570多萬人參加。他們中有工人、農民、復員軍人、下鄉知青……從開始複習到當年12月走進考場,他們只有不到兩個月的時間。沒有補習班,沒有什麼資料,甚至不知道該怎麼複習,很多人只能借來中學課本,白天上班,晚上看書。中學的教科書是兩本很薄的課本,一本叫《工業基礎知識》,一本叫《農業基礎知識》。

致青春丨那些屬於60、70、80、90後的高考記憶

那時的題目其實不難,現在初中生都能答得很好,可對於那時很多沒有系統學習過的高考生來說,是非常難的。

致青春丨那些屬於60、70、80、90後的高考記憶

那時,並不是人人都能參加高考。首先你要通過初試,才具備高考的資格。1977年,570萬考生,錄取率為5%;1978年610萬考生,錄取率為7%,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只有1.55%。

那會兒學生的自由度高,但大家的自律性似乎也更高,懂得自主學習。試題不多,複習全靠課本,自己逐個總結歸納知識點。當年學校沒有組織補課,週末時間自主安排,連每天的晚 自修都是自願參加。

致青春丨那些屬於60、70、80、90後的高考記憶

致青春丨那些屬於60、70、80、90後的高考記憶

致青春丨那些屬於60、70、80、90後的高考記憶

那些年,輔導教材只有《數理化自學叢書》,包括《代數》、《物理》、《化學》、《平面幾何》、《立體幾何》、《平面解析幾何》、《三角》等共17冊,言簡意賅,深入淺出,例題、難題的解釋詳盡,極易自學速成。

《數理化自學叢書》被當時老三屆和應屆高中生畢業生奉為高考複習的“寶典”,即使一版再版,市面上此書還是經常脫銷。

致青春丨那些屬於60、70、80、90後的高考記憶

致青春丨那些屬於60、70、80、90後的高考記憶

致青春丨那些屬於60、70、80、90後的高考記憶

受經濟條件的限制,那個時候保健品還沒有那麼普及,市場上的商品也不是很豐富,來個雞蛋糖水就是補品。

父母省吃儉用,給孩子買雞蛋吃,自己卻不捨得嘗一口。

致青春丨那些屬於60、70、80、90後的高考記憶

條件好點的,則買點麥乳精,沖泡起來直接喝, 算是當時比較奢侈的行為。

致青春丨那些屬於60、70、80、90後的高考記憶

致青春丨那些屬於60、70、80、90後的高考記憶

那時的高考是在七月,大家稱之為“黑色七月”。教室裡舊風扇吱吱呀呀,和著窗外的嘈雜的蟬鳴聲,最後衝刺的一個月,考生們除了巨大的心理壓力,還得忍受炙熱之苦。

那個年代,教室裡沒有空調,甚至很多沒有電扇,學生靠搖蒲扇和課本解涼。有的高考場地,用大澡盆子放冰塊給考生降溫。

致青春丨那些屬於60、70、80、90後的高考記憶

由於錄取率低,當時很“流行”復讀。不少復讀生有早晨5點起床,點著蠟燭讀書的經歷。

致青春丨那些屬於60、70、80、90後的高考記憶

志願填報是在高考之前,常常聽到身邊人落榜的原因:“哎,志願填高了”。

1994年,全國37所重點院校試行收學費,以前不僅不用交學費還要國家發生活費的大學生,到這一屆開始自己掏錢。

1995年之前,高考的科目是6門;而從1995年開始,高考科目變成了“3+2”,語文、數學、外語為必考科目,文科加考歷史和政治,理工科加考物理和化學。

致青春丨那些屬於60、70、80、90後的高考記憶

致青春丨那些屬於60、70、80、90後的高考記憶

《黃岡兵法》、《黃岡考典》、《黃岡密卷》、《黃岡中學作業本》……曾經,多少“學霸”困在黃岡題海無法自拔,多少“學渣”恨不得哭死在做不完、做不會的密捲上面。

致青春丨那些屬於60、70、80、90後的高考記憶

致青春丨那些屬於60、70、80、90後的高考記憶

那時候還是流行吃口服液的年代,大多是電視媒體廣告打得最火熱的產品,譬如:生命一號/紅桃k/太陽神/...能提高記憶力,考出好成績!或者是家長跟風買回來的一些營養品,承載的都是父母滿滿的愛意。

致青春丨那些屬於60、70、80、90後的高考記憶

致青春丨那些屬於60、70、80、90後的高考記憶

80後經歷了高考由3天縮短為2天,高考從7月提前至6月,對學生來說,備考壓力更大,但高考結束後可以多玩一個月了。

致青春丨那些屬於60、70、80、90後的高考記憶

那時候,大部分同學都用上了文曲星,複習累了,會玩華容道、貪吃蛇解壓……當然,以學習之名讓父母買的復讀機、隨身聽裡,大多人聽的是周杰倫、孫燕姿。

致青春丨那些屬於60、70、80、90後的高考記憶

1999年全國高校大規模擴招,改變了大批80後的命運。但沒有想到的是,4年後,這一代人開始在1/100、1/1000的求職道路上,拼得“頭破血流”。

致青春丨那些屬於60、70、80、90後的高考記憶

2003年,當高考遇見“非典”:備考期間,學校每天都要進行消毒,給學生量體溫。有學生因為體溫過高被安排在隔離考室考試。值得一提的是,2003年的高考數學題特別難。這個特殊的高考時期,痛並緊張著。

致青春丨那些屬於60、70、80、90後的高考記憶

2004年開始,浙江省高考語數外三科開始自行命題。在全國,自主命題已經成為趨勢。

致青春丨那些屬於60、70、80、90後的高考記憶

進入了新世紀,教輔資料百花齊放,尤以薛金星,王后雄、任志鴻為三巨頭,三位都是起家於90年代,而後三分教輔天下長達二十幾年。這種局面一直延續到2000年後。

致青春丨那些屬於60、70、80、90後的高考記憶

致青春丨那些屬於60、70、80、90後的高考記憶

致青春丨那些屬於60、70、80、90後的高考記憶

致青春丨那些屬於60、70、80、90後的高考記憶

風靡一時的三勒漿,號稱具有抗疲勞、免疫調節和耐缺氧的保健功能,不少人喝了之後覺得精力充沛,但後來結果證明只是心理作用。

致青春丨那些屬於60、70、80、90後的高考記憶

致青春丨那些屬於60、70、80、90後的高考記憶

2008年,註定對四川考生來說,是刻骨銘心的一年。一場突如其來的大地震降臨,四川地震重災區孩子們的高考因此推遲了一個月。失去親人的痛苦、餘震不斷的緊張、環境變化的適應……這批最早的90後四川考生,註定比同齡人承受更多。

致青春丨那些屬於60、70、80、90後的高考記憶

為紀念高中時代的結束,也為了高考減壓,越來越多的90後有扔書撕卷子的集體“宣洩”習慣,這樣的新聞每年都要見諸報端。

致青春丨那些屬於60、70、80、90後的高考記憶

不少媽媽為了孩子,辭職陪讀、異地陪讀、補課、陪考……承受高考壓力更多的,不是學生,而是家長。

致青春丨那些屬於60、70、80、90後的高考記憶

2016年全國有26個省份選擇統一命題,但北京、上海、天津、江蘇、浙江5省市還是省市單獨命題。

浙江新高考後,不再有本一、本二、專科的區別,也打破一考定終身的魔咒,文理從此不再分科。

致青春丨那些屬於60、70、80、90後的高考記憶

許多同學通過自主招生,早早進入心儀院校;還有不少同學初中、高中就出國學習;選擇出國的同學越來越多,一些高中的“尖子班”換個說法就是“出國班”。高考早已不是獨木橋。

致青春丨那些屬於60、70、80、90後的高考記憶

致青春丨那些屬於60、70、80、90後的高考記憶

由曲一線公司策劃研發的《5年高考3年模擬》,做不完的題目成為了不少學子的“難忘回憶”。

致青春丨那些屬於60、70、80、90後的高考記憶

致青春丨那些屬於60、70、80、90後的高考記憶

隨著時代的變遷,高考補品也在不斷更新升級,人參、海參、花旗參……但現在的高考生不再盲目從眾地吃所謂的保健品。最好的滋補方式還是改善飲食,保持膳食平衡。

致青春丨那些屬於60、70、80、90後的高考記憶

高考已經離我們越來越遠了,

但總有一種記憶刻苦銘心。

你距離那年高考,已經有多少年了?

關於高考,你印象最深的是什麼?

歡迎在評論區告訴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