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青春丨那些属于60、70、80、90后的高考记忆

致青春丨那些属于60、70、80、90后的高考记忆

今年,00后将成为高考主力!

迎来人生大考。

仿佛就在昨天。

一恍惚,却也成了00后们

戏称的“老腊肉”、“老阿姨”

不管是什么年代,

高考一样承载着每一代人的记忆

交织着我们最初的懵懂、梦想和信念

致青春丨那些属于60、70、80、90后的高考记忆

让我们把时针拨回那个夏天,

讲台上老师讲得掷地有声,

教室前的倒计时数字一天天变小,

课桌上的书卷堆成了山,

头顶的电扇转动得嘎吱响。

那些年备考的自己

是否浮现在脑海?

致青春丨那些属于60、70、80、90后的高考记忆

1977年10月,中国教育部决定恢复已经停止了10年的全国高等院校招生考试,以统一考试、择优录取的方式选拔人才上大学。

致青春丨那些属于60、70、80、90后的高考记忆

推荐制的废除,给了年少青葱的人们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

致青春丨那些属于60、70、80、90后的高考记忆

1977年高考,570多万人参加。他们中有工人、农民、复员军人、下乡知青……从开始复习到当年12月走进考场,他们只有不到两个月的时间。没有补习班,没有什么资料,甚至不知道该怎么复习,很多人只能借来中学课本,白天上班,晚上看书。中学的教科书是两本很薄的课本,一本叫《工业基础知识》,一本叫《农业基础知识》。

致青春丨那些属于60、70、80、90后的高考记忆

那时的题目其实不难,现在初中生都能答得很好,可对于那时很多没有系统学习过的高考生来说,是非常难的。

致青春丨那些属于60、70、80、90后的高考记忆

那时,并不是人人都能参加高考。首先你要通过初试,才具备高考的资格。1977年,570万考生,录取率为5%;1978年610万考生,录取率为7%,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只有1.55%。

那会儿学生的自由度高,但大家的自律性似乎也更高,懂得自主学习。试题不多,复习全靠课本,自己逐个总结归纳知识点。当年学校没有组织补课,周末时间自主安排,连每天的晚 自修都是自愿参加。

致青春丨那些属于60、70、80、90后的高考记忆

致青春丨那些属于60、70、80、90后的高考记忆

致青春丨那些属于60、70、80、90后的高考记忆

那些年,辅导教材只有《数理化自学丛书》,包括《代数》、《物理》、《化学》、《平面几何》、《立体几何》、《平面解析几何》、《三角》等共17册,言简意赅,深入浅出,例题、难题的解释详尽,极易自学速成。

《数理化自学丛书》被当时老三届和应届高中生毕业生奉为高考复习的“宝典”,即使一版再版,市面上此书还是经常脱销。

致青春丨那些属于60、70、80、90后的高考记忆

致青春丨那些属于60、70、80、90后的高考记忆

致青春丨那些属于60、70、80、90后的高考记忆

受经济条件的限制,那个时候保健品还没有那么普及,市场上的商品也不是很丰富,来个鸡蛋糖水就是补品。

父母省吃俭用,给孩子买鸡蛋吃,自己却不舍得尝一口。

致青春丨那些属于60、70、80、90后的高考记忆

条件好点的,则买点麦乳精,冲泡起来直接喝, 算是当时比较奢侈的行为。

致青春丨那些属于60、70、80、90后的高考记忆

致青春丨那些属于60、70、80、90后的高考记忆

那时的高考是在七月,大家称之为“黑色七月”。教室里旧风扇吱吱呀呀,和着窗外的嘈杂的蝉鸣声,最后冲刺的一个月,考生们除了巨大的心理压力,还得忍受炙热之苦。

那个年代,教室里没有空调,甚至很多没有电扇,学生靠摇蒲扇和课本解凉。有的高考场地,用大澡盆子放冰块给考生降温。

致青春丨那些属于60、70、80、90后的高考记忆

由于录取率低,当时很“流行”复读。不少复读生有早晨5点起床,点着蜡烛读书的经历。

致青春丨那些属于60、70、80、90后的高考记忆

志愿填报是在高考之前,常常听到身边人落榜的原因:“哎,志愿填高了”。

1994年,全国37所重点院校试行收学费,以前不仅不用交学费还要国家发生活费的大学生,到这一届开始自己掏钱。

1995年之前,高考的科目是6门;而从1995年开始,高考科目变成了“3+2”,语文、数学、外语为必考科目,文科加考历史和政治,理工科加考物理和化学。

致青春丨那些属于60、70、80、90后的高考记忆

致青春丨那些属于60、70、80、90后的高考记忆

《黄冈兵法》、《黄冈考典》、《黄冈密卷》、《黄冈中学作业本》……曾经,多少“学霸”困在黄冈题海无法自拔,多少“学渣”恨不得哭死在做不完、做不会的密卷上面。

致青春丨那些属于60、70、80、90后的高考记忆

致青春丨那些属于60、70、80、90后的高考记忆

那时候还是流行吃口服液的年代,大多是电视媒体广告打得最火热的产品,譬如:生命一号/红桃k/太阳神/...能提高记忆力,考出好成绩!或者是家长跟风买回来的一些营养品,承载的都是父母满满的爱意。

致青春丨那些属于60、70、80、90后的高考记忆

致青春丨那些属于60、70、80、90后的高考记忆

80后经历了高考由3天缩短为2天,高考从7月提前至6月,对学生来说,备考压力更大,但高考结束后可以多玩一个月了。

致青春丨那些属于60、70、80、90后的高考记忆

那时候,大部分同学都用上了文曲星,复习累了,会玩华容道、贪吃蛇解压……当然,以学习之名让父母买的复读机、随身听里,大多人听的是周杰伦、孙燕姿。

致青春丨那些属于60、70、80、90后的高考记忆

1999年全国高校大规模扩招,改变了大批80后的命运。但没有想到的是,4年后,这一代人开始在1/100、1/1000的求职道路上,拼得“头破血流”。

致青春丨那些属于60、70、80、90后的高考记忆

2003年,当高考遇见“非典”:备考期间,学校每天都要进行消毒,给学生量体温。有学生因为体温过高被安排在隔离考室考试。值得一提的是,2003年的高考数学题特别难。这个特殊的高考时期,痛并紧张着。

致青春丨那些属于60、70、80、90后的高考记忆

2004年开始,浙江省高考语数外三科开始自行命题。在全国,自主命题已经成为趋势。

致青春丨那些属于60、70、80、90后的高考记忆

进入了新世纪,教辅资料百花齐放,尤以薛金星,王后雄、任志鸿为三巨头,三位都是起家于90年代,而后三分教辅天下长达二十几年。这种局面一直延续到2000年后。

致青春丨那些属于60、70、80、90后的高考记忆

致青春丨那些属于60、70、80、90后的高考记忆

致青春丨那些属于60、70、80、90后的高考记忆

致青春丨那些属于60、70、80、90后的高考记忆

风靡一时的三勒浆,号称具有抗疲劳、免疫调节和耐缺氧的保健功能,不少人喝了之后觉得精力充沛,但后来结果证明只是心理作用。

致青春丨那些属于60、70、80、90后的高考记忆

致青春丨那些属于60、70、80、90后的高考记忆

2008年,注定对四川考生来说,是刻骨铭心的一年。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降临,四川地震重灾区孩子们的高考因此推迟了一个月。失去亲人的痛苦、余震不断的紧张、环境变化的适应……这批最早的90后四川考生,注定比同龄人承受更多。

致青春丨那些属于60、70、80、90后的高考记忆

为纪念高中时代的结束,也为了高考减压,越来越多的90后有扔书撕卷子的集体“宣泄”习惯,这样的新闻每年都要见诸报端。

致青春丨那些属于60、70、80、90后的高考记忆

不少妈妈为了孩子,辞职陪读、异地陪读、补课、陪考……承受高考压力更多的,不是学生,而是家长。

致青春丨那些属于60、70、80、90后的高考记忆

2016年全国有26个省份选择统一命题,但北京、上海、天津、江苏、浙江5省市还是省市单独命题。

浙江新高考后,不再有本一、本二、专科的区别,也打破一考定终身的魔咒,文理从此不再分科。

致青春丨那些属于60、70、80、90后的高考记忆

许多同学通过自主招生,早早进入心仪院校;还有不少同学初中、高中就出国学习;选择出国的同学越来越多,一些高中的“尖子班”换个说法就是“出国班”。高考早已不是独木桥。

致青春丨那些属于60、70、80、90后的高考记忆

致青春丨那些属于60、70、80、90后的高考记忆

由曲一线公司策划研发的《5年高考3年模拟》,做不完的题目成为了不少学子的“难忘回忆”。

致青春丨那些属于60、70、80、90后的高考记忆

致青春丨那些属于60、70、80、90后的高考记忆

随着时代的变迁,高考补品也在不断更新升级,人参、海参、花旗参……但现在的高考生不再盲目从众地吃所谓的保健品。最好的滋补方式还是改善饮食,保持膳食平衡。

致青春丨那些属于60、70、80、90后的高考记忆

高考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远了,

但总有一种记忆刻苦铭心。

你距离那年高考,已经有多少年了?

关于高考,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欢迎在评论区告诉我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