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一山膽囊長有息肉,這個病危險嗎?會危及生命嗎?

攝影維度361

做為一名普外科醫生,我來回答一下。

什麼是膽囊息肉

膽囊息肉指的是膽囊腔內突出的或者隆起性病變,大多數球形的或者半球形,有蒂或者沒有蒂,可以單發或者多發,大多數膽囊息肉是良性的。



膽囊息肉只是一個統稱,根據息肉的性質可以分為腫瘤性息肉和非腫瘤性息肉。

腫瘤性息肉包括腺瘤,腺癌,脂肪瘤,平滑肌肉等等。

非腫瘤性息肉包括膽固醇性息肉,炎性息肉,腺肌增生等等。

膽囊息肉的症狀

大部分膽囊息肉都沒有症狀,都是通過體檢發現的。少數病人有右上腹疼痛,噁心嘔吐,食慾減退等不適。



膽囊息肉的檢查,首選B超檢查,還可以選擇CT或者核磁檢查。

膽囊息肉的性質,術前難以明確,由於少數的膽囊息肉會惡變為膽囊癌,因此膽囊息肉要引起高度的重視,惡變的高危因素有:直徑超過1cm,年齡超過50歲,單發病變,息肉逐漸增大,合併膽囊結石等。



吃藥打針對於膽囊息肉沒有明確的治療效果,對於有症狀的患者,建議手術治療;如果沒有症狀,出現以下情況,也建議手術:直徑超過1cm的單個病變,年齡超過50歲,B超檢查發現息肉不斷長大。手術首選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如果懷疑惡變,應當選擇開腹手術,方便探查。

如果沒有上述的情況,膽囊息肉可以定期複查,每六個月做一次超聲檢查。

綜上所述,大部分膽囊息肉都是良性疾病,不定期複查即可,並不會危及生命。如果患者有明星的症狀,懷疑息肉惡變或者息肉有惡變傾向,建議手術治療,因為膽囊癌是有可能危及生命的。

歡迎留言諮詢,更多醫學科普,請關注我。


普外科曾醫生

其實張一山面對的膽囊息肉在現實生活中還是比較常見的。現代人基本上每年都會做體格檢查,體檢項目中多數包括腹部彩超,包括對於肝膽胰脾腎的彩超檢查。在體檢之後很多人都會發現自己膽囊上長了息肉,有些人會比較緊張,以為自己得了絕症。其實面對膽囊息肉處理方式還是不一樣的。

一般說來對於>10mm的膽囊息肉建議患者到肝膽外科進一步治療比較好。而對於<10mm的膽囊息肉如果沒有明顯症狀則建議患者定期複查腹部彩超即可。大家可以拿出自己的腹部彩超結果對照一下,看看是否超過10mm(也有資料建議此標準是8mm),如果達到標準,那麼真的可以到正規醫院肝膽外科看一下。說了這麼多,可能大家特別想知道到底什麼原因造成膽囊息肉的出現,下面就跟大家好好說一說。

膽囊息肉的發病原因和形成機制非常複雜,日常生活以及生理和病理影響也非常多,各種因素之間還可能相互影響,共同造成膽囊息肉的發病與發展。截止到目前,研究和報道最多的是高脂血症及高膽固醇血癥,絕大多數學者都認為膽固醇代謝與膽囊息肉有著明確的關係,與炎性膽固醇結石、膽囊慢性炎症等有一定的聯繫。除此之外,年齡、性別、遺傳、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不健康的生活與飲食習慣等均是膽囊息肉的危險因素,這也得到了國內外的廣泛認可。


張之瀛大夫

說到張一山小編真是滿眼小星星,痞帥的北京癱真是帥死人不償命~在這個小鮮肉氾濫的時代中依舊脫穎而出,用自己的作品用自己的演技征服眾多迷妹,同樣超越了他的“劉星”!一直實力詮釋著“我就是我,顏色不一樣的帝都二踢腳”!對於這樣耿直的糙漢,小編只能說——“沒sei了!”咳咳言歸正傳,說說這膽囊息肉吧。

膽囊息肉是指膽囊壁向腔內呈息肉樣突起的一類病變的總稱,包括腫瘤性息肉和非腫瘤性息肉,因在臨床上和影像學檢查上很難明確其性質,故又稱“膽囊黏膜隆起性病變”。

膽囊息肉是否癌變

膽囊息肉在病理上有良性息肉和惡性息肉之分,以良性息肉更為多見。良性膽囊息肉又包括了膽固醇性息肉、炎症性息肉、腺瘤性息肉、腺肌增生和組織異位性息肉等。良性息肉中也不是完全不會癌變,其中的膽囊腺瘤性息肉是潛在的癌前病變,與膽囊癌的發生有關。與此相比,膽固醇性息肉、炎性息肉及膽囊腺肌瘤等非腫瘤息肉則不會發生癌變。

膽囊息肉的日常護理

1、保持樂觀愉快的情緒。長期出現精神緊張、焦慮、煩燥、悲觀等情緒,會使大腦皮質興奮和抑制過程的平衡失調,所以需要保持愉快的心情。

2、生活節制注意休息、勞逸結合,生活有序,保持樂觀、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對預防疾病有很大的幫助。做到茶飯有規律,生存起居有常、不過度勞累、心境開朗,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3、合理膳食可多攝入一些高纖維素以及新鮮的蔬菜和水果,營養均衡,包括蛋白質、糖、脂肪、維生素、微量元素和膳食纖維等必需的營養素,葷素搭配,食物品種多元化,充分發揮食物間營養物質的互補作用,對預防此病也很有幫助。

最後,希望男神好好照顧自己,這樣才能更好的工作,有更多好看的作品~還有餘罪什麼時候再開拍啊!大家是不是都等的“淚眼朦朧”了。


百科名醫

【什麼樣的“膽囊息肉”就要引起警惕了?】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file_sign": "3ed6e292fe9e4a274706b380e01f7fa1\

醫學微視

正常來講這個膽囊息肉不至於危及生命,只是需要注意飲食規律。

膽囊息肉是怎麼回事?

膽囊,是儲存膽汁的器官。對於正常人來說肝臟分泌膽汁之後儲存在膽囊裡。膽囊是幫助肉食消化的消化液,當然其他的食物膽汁也是可以幫助消化吸收的,膽汁是可以幫助消化油膩的食物的。

為什麼會膽囊息肉,這很簡單沒有規律的飲食造成膽汁濃縮而沒有消化的食物很容易造成膽結石和膽囊息肉,所以要注意。

如何避免膽囊息肉?

建議正常飲食,不過大油大肉,一日三餐按時、定量這樣膽囊的膽汁有食物可以消化吸收就不容易造成問題。除此之外還需要注意的是油膩的食物一下子食用的太集中容易誘發膽囊炎,從而容易造成膽囊息肉,建議應該少吃,並且不要過分密集。

得了膽囊息肉怎麼辦?

1、首先看是否用手術,正常如果用手術的話可以選擇微創手術,現在來講相對比較安全而且術後恢復的時間短,創傷小。

2、如果息肉比較小可做可不做就可以先不用手術,只是需要維護一下,比如不要吃刺激性比較大的食物,像咖喱這樣的食物不要一下子吃太多、酒、煙儘量避免還有要注意的是儘量避免比較油膩的食物,儘量選擇不太油膩的烹飪方法比如燉。還有避免吃過多的奶油蛋糕,精緻的甜點很容易誘發疼痛的發生,造成身體不適,這時候可以儘量選擇許雜糧作為主食。



營養海賊團


說實話,膽囊息肉一點都不危險,更談不上會危及生命。明顯拿膽囊息肉說事,有時候是一種矯情,以博得同情的眼球,讓人覺得得了這麼重的病還堅持演節目。 20年前,膽囊息肉很少被人提及,近年來,B超技術的進步和普及,加上人們健康體檢意識的加強,促進了醫學診斷水平的細化和深化,使得體內臟器細微改變,就能很教早捕捉得到,膽囊息肉就是其中典型代表。在現有B超下,1.5-3mm的息肉就能清楚展示出來。這種小息肉十分常見,就像人身上的一顆痣,絕大多數都不會增大或者惡變。 不少人被查出膽囊息肉後老覺得自己右上腹膽囊疼,實質上90%以上的膽囊息肉都非常小,根本就不會造成不適症狀,即便右上腹疼痛不適也可能不是膽囊息肉造成的。所以遠遠談不上膽囊息肉就離癌不遠了,因此說拿膽囊息肉說事真是一種矯情。醫學上專業認定:息肉直徑在6mm以下者,每年B超複查一次,6-9mm的人群,最短6個月,一般仍每年查一次B超,根據息肉大小動態變化決定是否改變複查間隔期;達1CM時,可綜合息肉在影像形態學上的變化情況等,由外科醫生決定是否採取手術去除。



膽囊息肉是常見病,一般認為與不規律飲食,尤其是不吃早餐,導致膽囊分泌膽汁排空膽汁節奏紊亂,或者長期吸菸酗酒,嗜食油膩,暴飲暴食等導致膽囊結石、膽囊炎等因素有關。發現膽囊息肉後,除按上述定期複查外,應注意規律飲食,合理運動,避免不良飲食習慣,戒菸限酒。


腫瘤何大夫

小編也一直很關心北京雅痞張一山的健康情況,說到張一山的膽囊息肉,那我們先來了解下什麼是膽囊息肉,膽囊息肉包括腫瘤性和非腫瘤性息肉,這個疾病的危險性取決於病理是良性還是惡性。如果是良性的膽囊息肉並不危險,也不會危及生命。大部分膽囊息肉的病人是沒有明顯不適表現的,往往在體檢時才發現。目前普遍共識認為膽囊息肉直徑<25px絕大多數是良性病變,可以保持許多年不發生變化。病人只需要定期進行超聲檢查,如果發現異常可以進行預防性的手術切除。如果膽囊息肉直徑>25px,息肉的基底部有粘連或者合併結石的50歲以上的病人就需要警惕,可能提示惡性病變,需要及時治療。

總的來說,膽囊息肉並不是一個危及生命的疾病,只有在惡性情況下才會嚴重影響。對於患有膽囊息肉的病人,最重要的是對其良、惡性的判定,從而做到早發現、早治療,不過目前也有較為有效的手術治療方式,不必過於恐慌。病人只要按時檢查,不忽視膽囊息肉的存在即可。


KK健康

說起張一山,對於我們90後來說,應該可以說是再熟悉不過了,他飾演的劉星更是我們青春的一段記憶。而最近的熱搜“張一山患膽囊息肉,不得不休整停工”不斷佔據我們的頭條,到底膽囊息肉是什麼疾病?危險嗎?我來簡單解釋一下。

膽囊息肉指向膽囊腔內突出的病變,多為球形或半球形生長,一般為良性。其中,膽囊炎性息肉多見,一般<25px,合併膽囊結石和膽囊炎較多。該病最初大多數患者無症狀,僅有少數患者有消化不良或隱隱作痛症狀,臨床上可以通過腹部B超診斷,檢出率達90%。雖然膽囊息肉的惡變幾率很小,但有報道稱:膽囊腺瘤樣變屬於癌前病變,惡變率可達1.5%,還是值得關注。臨床上,一般診斷出膽囊息肉後,若小於25px,可進行保守治療,給予西醫消炎解痙止痛對症治療或中藥保守治療達到溶石排石。若息肉直徑>25px,且合併膽囊結石或膽囊炎者,主張行膽囊切除術。年紀在50歲以上老人尤為應當注意,惡病率較高。因此,針對張一山目前的狀況,應該首先到正規醫院就診,進行常規腹部B超檢查,肝功能,肝炎病毒等檢查,迅速瞭解病情發展情況變化,根據上述闡述作出最好治療方案。

生活中,我們要注意自己的飲食習慣和作息習慣。首先,保持樂觀愉快的心情,抵制不良情緒,達到心裡平和。其次,注意休息,勞逸結合,不過於勞累,給自己身體充分放鬆。最後,注意自己的飲食習慣,戒菸戒酒,避免暴飲暴食和高膽固醇食物,規律飲食,三餐合理,才能身體健康。祝願張一山早日康復,給我們大家帶來精彩節目。


杏花島

很高興回答您這個問題!

大多數人都是在體檢過程中發現膽囊息肉的,在平時也大多沒有啥不舒服的。

那到底膽囊息肉是什麼呢?

膽囊息肉,又稱膽囊息肉樣病變,其實是一種良性病變。

發生膽囊息肉,主要是因為平時飲食不規律,比如有一頓沒一頓、不吃早餐等等;長期酗酒;以及高膽固醇飲食。

得了膽囊息肉,患者多會感到右上腹不舒服、如果有膽結石有時候還會出現膽絞痛。

那膽囊息肉會不會癌變呢?

膽囊息肉分為膽固醇性息肉和腺瘤樣息肉。

腺瘤樣息肉如果為單個、廣基型息肉,直徑>1釐米,惡變的概率就會大大增加。而膽固醇性息肉則不會癌變。

但是,膽囊息肉直徑越大、病檢為腺瘤,以及年齡越大的患者癌變概率越高。

總之,預防膽囊息肉,最要緊的就是規律飲食、不要吃得太油膩、均衡飲食、多吃新鮮蔬菜水果、少喝或者是不喝酒。

如果已經得了膽囊息肉,要定期複查,看情況再決定是否需要做手術治療。

覺得回答對你有幫助,記得點個贊,不妨再留言說說你的看法哦~(66)


家庭醫生雜誌

近日來一條新聞上了熱搜榜:“張一山因身體狀況停工”。同時張一山粉絲髮文闢謠,稱張一山是因為常年拍戲吃飯不規律,導致胃不好轉變成膽囊息肉,只要注意作息、細心調理,就會慢慢好起來。那麼到底什麼是膽囊息肉呢?需要怎樣治療?

膽囊息肉也叫膽息肉、膽囊息肉樣病變,是泛指膽囊壁向腔內呈息肉狀生長的所有非結石性病變的總稱。人吃五穀雜糧,都會引起消化道黏膜的炎症、損傷、增生,最後形成肉狀突起的病灶。但是膽囊內還有一種息肉是消化道沒有的,就是膽固醇息肉,其是膽汁中膽固醇的結晶集結,但目前的超聲技術無法分辨真性息肉與膽固醇息肉,所以統統都歸於膽囊息肉。

根據膽囊息肉病理特徵,將息肉分成五種類型,膽固醇性佔50%,膽囊炎性佔20% ,腺瘤性佔10% ,腺肌瘤性佔8%,混合性息肉佔17%。膽囊息肉只有在堵塞膽囊管時會出現膽囊炎的症狀,主要表現為右上腹不適等。一般認為,膽囊息肉是膽囊癌的誘發因素,尤其在伴有結石時,癌變幾率會明顯提高。另外,膽囊息肉不會由胃炎發展而來,最多可能伴有胃炎。


膽囊真性息肉是如何形成的呢?從通俗角度講就是在人體高度緊張、飲食和作息不規律、高脂飲食、免疫功能下降時,誘發了內在基因的突變,造成膽囊黏膜的增生,形成了息肉。

膽囊息肉患者平時要規律飲食,要多吃含有維生素A 的食物,如綠色蔬菜、胡蘿蔔、西紅柿等。多吃水果,如橘子、蘋果等。飯菜要用植物油烹調,少吃膽固醇高的食物,以燉、燴、蒸為主,忌吃油炸食物。要吃些瘦肉、雞、魚(除鰻魚外)和豆類製品等蛋白質食物,但不宜過量。

同時要每隔3~6 個月複查一次超聲,監測息肉生長情況。如果是多發膽固醇息肉,可以考慮口服熊去氧膽酸3~6 個月,有的膽固醇息肉可以消失。對於大於1釐米的膽囊息肉或者合併膽囊結石,由於癌變幾率會明顯提高,建議手術切除膽囊。目前微創腹腔鏡膽囊切除非常成熟,術後5~7 天就可以恢復工作。(劉燕南(北京醫院普外科主任醫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