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快樂洗碗記

兒子現在六歲了,那麼從三歲開始,我就要求他自己吃完飯要洗碗。

如果他不肯洗,那我就會告訴他,為什麼要洗碗,要讓他心甘情願的去洗。我會把道理都講給他聽,講完以後,

我就說,那你看看你是不是該去洗碗。

他說:是的,那我就去洗碗吧。

一直到現在,基本上每天晚上都是他去洗碗。有些時候他也不想洗了。

這時候我就會去想我要怎麼樣去引導他,要讓他知道,這個洗碗是他應該要做的事情。他如果想要我洗的話,那是應該要請我幫忙,而不是就丟在那裡。

我當時就和他講道理,但是他還是不願意接受,

然後他說:我不想洗,媽媽請幫我洗下碗好嗎?

那我呢,我想了很多方法,一直試一直試。都沒成功。

宝宝快乐洗碗记

後來終於找到了一個我們兩個人都能接受的方法。

所以包括現在的時候,如果他說我不想洗碗。

然後他會說,媽媽幫我洗一次碗好嗎?

我說,可以。那我今天是幫忙哦,明天還是要你自己洗哦,我也只是幫一下你哦,這是你應該要做的事情哦。

我在日常生活當中都會這樣子去教育他,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讓他要有責任心啊,想讓他們不要去依賴父母。

為什麼我會有這樣的思考呢?當時我就覺得他如果長大了,很多事情呢,他就願意自己去承擔,包括他自己的事情呢,他就自己會去做,不會去求別人幫忙。就算是求的話,那他也會有一種恭敬的心態去求別人。然後他就會很尊重的去求別人,而不是別人理所當然的要去幫他做,所以才會這樣去引導他,希望他能有承擔力,有責任心。讓他多做事情,也有好友告訴我,讓小孩多做事情是沒有壞處的。

所以後來我媽媽說,以後你兒子長大娶了老婆,她老婆肯定會很幸福,因為你從小就教導他幹活,然後任勞任怨。

我說,那他老婆要感謝我。

其實小孩子你讓他幹活總會有不情不願的時候,這個時候我就會觀察並且會想到辦法讓他心甘情願去做。這個就需要大家自己去觀察,你怎樣讓他能心甘情願的去做?

可能比較孩子比較小的時候會好教育一點,年齡比較大,他就有自己的想法了。

宝宝快乐洗碗记

我家小孩我常常會和他說:你看外婆每天煮飯啊,很辛苦!

然後他會經常說:外婆,您辛苦了,給我們煮了這麼多好吃的。

然後有時候我要是沒吃完,他就會說:媽媽,你看外婆煮了這麼多好吃的,一定要吃完,要體諒外婆的辛苦。

通過這點我就想到一個辦法,我說你過來一下,然後我說:外婆天天煮飯,辛不辛苦?他說很辛苦,因為外婆年齡大了,然後他說你看外婆累的腰都痛了。

我又說:媽媽每天上班辛不辛苦?你看你要買這些買那些,媽媽要掙錢很累的。你看你只是吃喝玩樂,你好像對這個家都沒什麼貢獻。

我就說,一個人呢,如果不勞動的話,以後可能就沒什麼用了。因為你看你啥都不幹吧。

我說,我們家規矩,我還是要跟你立一下——不能只吃飯,不幹活。

我說,你還是要乾點活的,不能一天到晚只知道玩玩玩,你看我跟外婆都累倒了。你看,你之前還願意拖地,現在又不拖地了。

宝宝快乐洗碗记

其實原來小孩一直都有洗碗,外婆中間幫忙洗過幾次,後來外婆又捨不得讓他洗了,然後他就乾脆不洗了。

本來人家是天天洗的,結果外婆看了就說,哎喲,好可憐哦!

外婆不想坐在那裡看著他孫子天天洗碗。外婆就心裡極不平衡,就覺得他好可憐,幫他洗了。

本來他一直都在洗碗,也沒覺得委屈。

後來我就覺得這樣不行。然後我告訴外婆,你看他都養成洗碗的好習慣了。那外婆後來也覺得挺好的,後來我跟外婆說,你要忍住,不要幫他去洗碗。

然後我就直接跟小孩講:你要記住啊,我們家不養沒用的,我們大家都是有用的,都是勤勞的,不養沒用的人,也不養不勞動的人。

我說,你想不想待在這個家裡跟我們一起啊,我說,你算不算這個家裡的一份子啊?你是不是也要出份力呀?

他說,我又不能掙錢。

我說,不一定要你掙錢呀,那你可以勞動啊。對吧。

我說,那以後我們家的這個碗就你洗了好吧。

他開始還很不情願。

我說,就這樣,就這樣吧,你看我和外婆每天都好辛苦好累的。

然後他就去洗了。後來他就每天都去洗。

宝宝快乐洗碗记

當他不情願的時候,我就說:這樣吧,我把灶臺擦一擦。你看我有幫你哦,這個碗就你洗嘍。

不要讓他覺得,我們就讓他一個人在幹活。

然後他就習慣了。那有一次呢,我們吃完飯他要去洗碗,然後外婆呢又想去洗。

他就說:外婆!媽媽說了,一個人不能只吃飯,不幹活。(眾笑)外婆你別洗了,讓我洗。

然後我媽媽說:哎喲,我的乖孫子(眾笑)嗯,好好好,你洗。

小孩不想洗碗,有情緒的時候呢,我就會這樣跟他說,要不我幫你一起吧。然後我就故意的幫他弄一下,然後我就走了(鍋,我幫他洗),讓他一個人在那洗。

因為我知道他一個人在廚房洗會很無聊嘛,我就故意走過去,我得走過去幫他一下。重在參與嘛,但是幫一下我就走了,他就一個人在那洗。就是那個過程,我們需要陪一下他,哪怕我站在那裡看著他洗,他都樂意。——轉自 無憂親子教育

宝宝快乐洗碗记

〖“善男子!若諸外道化眾生時,或以惡語鞭打罵辱,擯之令出,然後調伏;菩薩不爾,化眾生時,無粗惡語瞋語綺語,唯有濡語真實之語;眾生聞已,如青蓮遇月、赤蓮遇日。善男子!菩薩施時,財物雖少,見多乞求,不生厭心,是名菩薩不可思議。菩薩教化盲聾瘖啞愚痴邊地惡眾生時,心無疲厭,是名菩薩不可思議。”〗——《菩薩優婆塞戒經》

宝宝快乐洗碗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