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只有28字且無一秋字,卻超越唐詩宋詞被譽爲「秋思之祖」

中國人向來有傷春悲秋的傳統,文學作品當中更是如此。從戰國時期的“悲哉秋之為氣也”開始,這種悲秋傳統就綿延千年,一直到今天,早就成為了中國人固有的心理體驗。

全文只有28字且無一秋字,卻超越唐詩宋詞被譽為“秋思之祖”

古往今來寫到悲秋的詩詞不下千萬首,不光是唐詩宋詞,就算是其他那些詩詞藝術談不上很發達的朝代,也時常會有經典的傷春悲秋之語,比喻南北朝的“仰頭看明月,寄情千里光”等。

但是要說到中國古典詩詞中最精彩的悲秋詩詞作品,卻並非唐詩宋詞。而是這首全文只有28字且無一秋字的元曲,超越唐詩宋詞被譽為“秋思之祖”。且看: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全文只有28字且無一秋字,卻超越唐詩宋詞被譽為“秋思之祖”

這首詩歌我們都很熟悉了,就是馬致遠的《天淨沙·秋思》,是一首小令。古往今來悲秋的詩詞作品有那麼多,這首小令為何能超越它們,獨享“秋思之祖”的美名?

其一,就是因為這首小令簡簡單單,卻切入人心,寫盡天涯淪落人的漂泊之苦。這首小令前半段描述了9個意象,並列排列,無論哪一個單拿出來都能讓人感受到蕭瑟悲涼之意,更不必說並列組合了。而在後半段,一句“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寫盡遊子淪落之悲,漂泊之苦,更容易取得共鳴。

全文只有28字且無一秋字,卻超越唐詩宋詞被譽為“秋思之祖”

其二,這首小令全文只有28個字,僅僅比盛唐五絕多出8個字,用字之精煉,意境之悠遠,基調之悲涼,無不讓人黯然神傷。短短的篇幅,沒有太多可以炫耀的技巧,沒有太多典故,沒有誇張,沒有恣意的情感洶湧,但是卻純白描出了一副生動圖景,直指人的內心。

全文只有28字且無一秋字,卻超越唐詩宋詞被譽為“秋思之祖”

這首小令所排列的意象,所勾勒的場景,所傳達出的意境,使得作品本身充滿濃郁的詩情畫意。在這首小令之中,有天涯遊子的淪落之苦,有他們的思鄉之苦,更有他們理想破滅之悲。這樣的場景我們都能想象,這樣的場景都能讓我們身臨其境,去觸摸作者的內心,帶給我們豐富的內心體驗。

全文只有28字且無一秋字,卻超越唐詩宋詞被譽為“秋思之祖”

這首小令意境並不新穎,所表達的情感也並不新鮮,但是馬致遠卻融合了這些意象,用最簡練的藝術表達方式,帶給我們獨特的審美體驗,豐富了詩詞的表現內容,引起了人們的共鳴,所以王國維評價為“《天淨沙》小令,純是天籟,彷彿唐人絕句。”

而周德清更是給予了“秋思之祖”的評價,當屬實至名歸。

本文圖片全部來自網絡,版權歸於。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