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級服務已成萬億市場,運營商趕上了嗎?

隨著國內企業規模的不斷增長,企業級服務市場需求也呈現出較強的增長勢頭,經緯中國董事總經理熊飛就曾表示:“企業服務是下一個萬億級市場”。可見,企業級服務市場中蘊藏的巨大機會與潛力正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

企業級服務已成萬億市場,運營商趕上了嗎?

所謂企業級服務市場,簡單來說就是企業雲服務市場,主要分為Iaas(基礎設施層)、Paas(平臺層)、Saas(應用層)三個層級。

企業級服務已成萬億市場,運營商趕上了嗎?

Iaas(基礎設施層):提供給用戶的服務是對所有設施的利用,包括處理器、存儲、網絡和其他基本的計算資源,用戶能夠部署和運行任意軟件,包括操作系統和應用程序。用戶不管理或控制任何雲計算基礎設施,但能控制操作系統在選擇、儲存空間、部署上的應用,也有可能獲得有限制的網絡組件控制(例如,防火牆、負載均衡器等);

Paas(平臺層):提供給用戶的服務是把客戶採用供應商提供的開發語言和工具(例如Java,Python,.Net等)所開發的應用程序部署到供應商的雲計算基礎設施上去。用戶不需要管理或控制包括網絡、服務器、操作系統、存儲等底層雲基礎設施,但客戶能控制部署的應用程序,或者控制運行應用程序的託管環境配置;

Saas(應用層):提供給用戶的服務是運營商運行在雲計算基礎設施上的應用程序,用戶可以在各種設備上通過搜索客戶端界面訪問,就像瀏覽器一樣。用戶不需要管理或控制任何雲計算基礎設施,包括網絡、服務器、操作系統、存儲等。

運營商已經參與戰鬥

對運營商來說,企業級服務市場所涵蓋的三個層級目前均有佈局。

首先從產品維度來看,電信三個層級全面覆蓋,不僅擁有優質的機房資源,而且在大數據平臺、地產旅遊交通等行業應用平臺產品均推出了相對應的解決方案,產品線非常豐富;相比而言,聯通的產品目前主要集中在Iaas層,在Paas和Saas層產品相對薄弱。

其次從品牌構建來看,電信以“天翼雲”作為企業級雲服務總品牌,聯通則以“沃雲”作為品牌。再往下看,電信在Paas和Saas產品上又細分了諸如星圖系列、飛龍系列、鯤鵬系列等系列品牌,用於服務不同行業的客戶,而聯通目前還未看到有子品牌或是系列品牌推出。

最後從合作模式來看,電信基本上是自主研發為主,而聯通則逐步放開雲業務的合作,已經與阿里雲合作推出“沃雲Powered by Alibaba Cloud” 平臺。該平臺將面向中國聯通31個省級公司開放,所有聯通一線的客戶經理均可為用戶受理阿里雲服務,用戶也可以在使用聯通基礎網絡產品及服務的同時,獲得阿里雲提供的雲服務支持。該平臺的上線也意味著中國聯通與阿里巴巴集團“相互開放雲計算資源”合作的全面落地。

對比之下,我們可以看到電信在產品品牌佈局上優勢較大,而聯通則通過開放合作來擴充自身資源的不足,以達到合作共贏的效果。

企業級服務已成萬億市場,運營商趕上了嗎?

如何成為“獨角獸”呢?

隨著企業用戶需求的不斷提升,企業級服務市場繼續深入發展,運營商的企業級服務將面臨更多挑戰,如何才能成為這個市場的“獨角獸”,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其一,產品要更具個性化和差異化。未來企業級服務將會變得越來越多樣和複雜,這就要求運營商在現有的標準化產品之上提升靈活度,用以滿足企業用戶的多樣性、精細化需求,具備個性化定製能力是運營商拓展企業級市場必不可少的。

其二,要通觀全局並逐步向全業務融合運營和解決方案提供商轉型。規模較大企業的需求來自多個方面,從基礎網絡—工作打卡—員工手機—OA系統—移動辦公—數據系統—企業應用開發等涉及了多個層級。因此,運營商是否具備提供整體解決方案的能力也至關重要。

其三,引入能力較強的產業鏈上下游合作商,做到開放合作與協同拓展。運營商的資源畢竟有限,在成本壓降的大環境壓力下,很多資源配置會受到限制。這就需要運營商引入強有力的合作商,從資本、產品、技術、運營等多方面展開深入合作,構建一條優質的企業級服務市場產業鏈,才能更好的服務客戶。聯通在這方面已經率先起步,但是否能真正做到由競爭走向競合仍需不斷地嘗試和驗證。

最後,要注重品牌推廣,樹立行業標杆。目前,企業級雲服務市場正是多家企業競逐階段,像BAT等互聯網巨頭也紛紛建立自己的雲品牌。可以預見,運營商在企業級服務市場必將遭遇巨大競爭,只有快速建立自身品牌優勢才能爭得一席之地。

小結

對運營商而言,企業級服務市場必將是未來一段時期內所能依靠的重要增收來源,同時也充滿機遇與挑戰。運營商如何利用自身資源優勢搶佔企業級服務市場的龍頭地位,仍有很長的路要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