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沒了?」 蔡少芬怒了:不要對我女兒開這種玩笑

近日,香港演員蔡少芬帶著兩個寶貝女兒,湯圓和包子,參加親子節目《不可思議的媽媽2》,結果節目第1期,包子就被節目組嚇得當場淚奔。

“媽媽沒了?” 蔡少芬怒了:不要對我女兒開這種玩笑

節目錄制當天,孩子們被安排了一個特殊的任務——在最喜愛的玩具和代表著媽媽的【媽媽陪伴卡】之間做出選擇。

一起參加節目的其他幾個孩子,七寶、小魚兒和伊萊,都不約而同地選擇了“媽媽陪伴卡”,而湯包姐妹卻毫不猶豫地選擇了玩具。

工作人員看到姐妹倆的選擇後,解釋說:“如果你選擇了陪伴卡,媽媽就可以陪你;如果你選擇了玩具,媽媽就不能陪你了。只能選擇一個。”

姐妹倆抱著玩具,笑呵呵地仍不改初衷。

於是,工作人員當著姐妹倆的麵粉碎了“媽媽陪伴卡”,然後他們告訴姐妹倆,“媽媽陪伴卡”碎了之後,接下來幾天媽媽都不能陪伴她們。

聽了工作人員的話,姐妹倆都懵了,妹妹怯怯地開口問道:“但是不是,在香港可以,可以找媽媽?”

工作人員再次肯定地強調:“媽媽已經‘碎’掉了。”

妹妹眼裡噙著淚水,這時懂事的姐姐在妹妹耳邊說了一句悄悄話,然後妹妹不確定地低聲說著:“但是,是假的。”

可,工作人員還不死心:“但是你們也選了,是真的。”

“可是因為媽媽都沒死……這個是假的……但是我想跟媽媽一起……我真的想……”

話沒說完,妹妹的眼淚就忍不住地往下流。

“媽媽沒了?” 蔡少芬怒了:不要對我女兒開這種玩笑

被安排看直播的蔡少芬看不下去了,根本顧不上游戲的規則,小跑著趕到拍攝現場,雙手緊緊地摟著妹妹,一個勁地安慰:

“媽媽沒死,媽媽沒死,媽媽不會離開你的。媽媽在這裡,不用怕!”

媽媽的擁抱和親吻,終於化解了女兒心中的擔憂和恐懼。

蔡少芬為女兒們的行為解釋:“她們不明白那個重要性。她們覺得陪伴,不需要卡,我都會陪她們啊。”

或許節目組的初衷是想讓孩子珍惜媽媽的陪伴,但實際上卻對小女孩的心靈造成了傷害。

網友們也一致批判節目組“太過分了”、“幹嘛嚇唬人家孩子”、“不應該這樣問”……

對孩子來說,沒有“玩笑話”,他們會信以為真,會恐懼,會沒有安全感。

在孩子的世界裡,媽媽就是天,就是地,就是孩子的一切。

“媽媽沒了”,或者“媽媽不愛我了”,其嚴重程度相當於天崩地裂。不僅僅是難過,簡直就是絕望。

“媽媽沒了?” 蔡少芬怒了:不要對我女兒開這種玩笑

對孩子赤裸裸的傷害,總是來得猝不及防。

朋友、親人、鄰居、陌生人都有可能無意間就傷害到了孩子。而有些傷害一旦發生了,就難以彌補,甚至會引發災難。

去年曾看到過一個新聞,一個6歲女孩,在弟弟滿月酒上,有人開玩笑地跟她說:“以後媽媽就不要你咯!”。

結果小女孩信以為真,在大家吃飯期間,偷偷地將弟弟抱到陽臺,從6樓直接推下去,弟弟當場身亡。

前段時間又看到一個新聞,講述的同樣是一個6歲的女孩,本來在弟弟出生前特別期待弟弟早點出來,結果弟弟出生後,鄰居總是這樣逗她:

“你爸爸媽媽給你生弟弟了,你爸爸媽媽不愛你了,你爸爸媽媽不要你了,你還是來我們家當女兒吧,你爸爸媽媽重男輕女, 他們喜歡弟弟!”

同樣是滿月,親戚朋友又誇弟弟又送禮,更加深了她認為父母都不愛她的想法,因此她趁大家不注意,將熟睡的弟弟從10樓扔下去,造成弟弟當場死亡。

以上兩個悲劇,都是由無意地逗弄孩子引發的。

6歲的年紀,根本無法辨別真偽,當同樣的話語被重複強調時,孩子很自然的就會信以為真,隨之而來的是“爸爸媽媽不愛我”的巨大恐懼。

為了奪回父母的注意和愛,他們稚嫩地作出了不可挽回的舉動。弟弟的去世帶來的傷痛和心理陰影或將伴隨小女孩和整個家庭一生。

看到這樣的慘劇,你還覺得如此逗弄孩子無所謂嗎?

“媽媽沒了?” 蔡少芬怒了:不要對我女兒開這種玩笑

放眼四周,在我們身邊,這樣自私的大人太多了,他們以“羞辱孩子”為樂,卻美其名曰為“逗”,為“喜歡”。

既不尊重孩子,也不尊重孩子的父母。當看到孩子被自己嚇傻了、嚇哭了,反倒還幸災樂禍,甚至還繼續落井下石。

作為母親,我想不客氣地對這樣的人說:“請你離我的孩子遠點!”

2016年12月,在某視頻網站的頒獎晚會上,演員沙溢和胡可帶著大兒子安吉出席晚會,相聲演員郭德綱給安吉頒獎時,當著沙溢和胡可的面,多次開玩笑說自己是安吉的親爸爸,弄得小安吉一臉不知所措。

“媽媽沒了?” 蔡少芬怒了:不要對我女兒開這種玩笑

郭德綱一上臺就說:“安吉怎麼看怎麼都像我和胡可的孩子。”

胡可瞬間尷尬,沙溢則趕緊打圓場。

郭德綱不但沒有收斂,反而變本加厲,前後5次強調“他是安吉的親爸爸”。

敏感的小安吉站在臺上,不知所措,一臉受傷的樣子讓人心疼。

事後,郭德綱在其微博上發文,以朋友自居,說朋友間開這種玩笑很正常,不需要小題大做。

大人之間如果彼此瞭解,開玩笑可以。但是在一個5歲的小孩面前,這樣肆無忌憚的“玩笑話”他是無法接受的。孩子受不了,家長受不了,觀眾也同樣受不了。

針對這件事,網友的評論一邊倒,一致指責郭德綱無知、沒教養、不懂得尊重人。

而作為安吉的媽媽,胡可當天夜裡也發微博批判這個“不按套路出牌的傢伙”,同時不忘鼓勵孩子,“在你的故事裡會有我的陪伴,爸爸的陪伴,弟弟的陪伴,還有很多喜歡你的朋友……”

“媽媽沒了?” 蔡少芬怒了:不要對我女兒開這種玩笑

(圖片來自胡可微博截圖)

“媽媽沒了?” 蔡少芬怒了:不要對我女兒開這種玩笑

心理專家武志紅曾說過:“中國廣泛存在的‘逗’小孩,就是把心靈仍然敞開而單純敏感的孩子,弄得和成年人一樣絕望、粗糙而鄙俗。”

自從當了媽,在育兒的道路上真是操碎了心。周圍的隱形炸彈怎麼就這麼多?擋也擋不完。

“你這麼瘦,你爸媽肯定虐待你了。”

“你是豬腦子嗎?這麼笨。”

“你這孩子怎麼這麼自私,玩具都不肯給小朋友玩?”

……

“媽媽沒了?” 蔡少芬怒了:不要對我女兒開這種玩笑

語言傷害,已經成為傷害孩子的主要暴力來源。

心理學研究表明,孩子在3歲左右就已經形成了獨立的人格,且對自我有了感知。他們懂得雖然少,但並不代表沒有感覺。

隨意逗弄孩子,會讓孩子產生恐慌、焦慮,甚至失去安全感;隨意給孩子貼標籤,會讓孩子迷茫、膽怯,甚至失去自我。

為人父母,我們應該保護孩子,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一旦發現這種語言暴力傷害到了孩子,一定要馬上制止,安撫孩子的情緒,帶孩子離開現場。

然而,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我們不可能時刻待在孩子身邊,因此我們應該教會孩子如何去面對、處理這樣的問題。

據香港《東網》報道,伊能靜透露,因為離婚,在和前夫所生的兒子哈利6歲時,曾有網友調侃他:“你媽媽不愛你。”

結果小傢伙不哭、不鬧、不生氣,淡定地回答:“我相信我看到的,不相信我聽到的!”

“媽媽沒了?” 蔡少芬怒了:不要對我女兒開這種玩笑

伊能靜與兒子哈利

小哈利睿智的回答,讓看笑話的人悻悻而歸。伊能靜對此非常感動,她說:

“他年紀雖然那麼小,但都有智慧去知道不應隨便用表像看到的,去為事情下定義,應該要像剝洋蔥一樣,層層推敲探究才能懂得、明白!”

“媽媽沒了?” 蔡少芬怒了:不要對我女兒開這種玩笑

我相信我看到的,不相信我聽到的,我更相信我感受到的。

因此,作為父母,我們要為孩子創造一個健康的成長環境,讓他們能夠在其中感受到父母的愛,感受到被重視,被肯定,被期待。

只有這樣,當外界的刺激和干擾不期而至時,孩子才能夠自信滿滿地反擊:“我只相信我感受得到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