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事业单位:带薪年假要这么休!这类人没有休年假资格?

机关事业单位带薪年假要这么休!

2018年根据人社部最新消息,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年假休假规定如下:

一、年假能休几天?

职工工作满1年的可以享受带薪年假5天,累计满十年的可以享受带薪年假10天,累计工作满20年的可以享受带薪年假15天(从满年份后的下月开始执行)。另外,探亲假、婚丧假、产假的假期不计入年休假的假期。

机关事业单位:带薪年假要这么休!这类人没有休年假资格?

二、不能休年休假会补钱吗?

虽说满足条件就能享受年休假,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会休的,毕竟有的工作忙不允许过长时间的休假。那么当年没有休年假的会怎么办呢?对于机关事业单位职工来说,如果因为工作需要不能休年假的,应当征求工作人员本人的意见;如果有未休完的年假,应该根据剩余年假天数,对员工支付年休假工资报酬。支付金额标准:未休年假一天收入=本人应休年休假当年日工资收入的300%支付(包含工作人员正常工作期间的工资收入)。

但是,如果是因个人原因不休年休假,或者请事假累计已超过本人应休年休假天数,但不足20天的两类人,不享受300%的年假补贴,只享受正常工作期间的工资收补贴。

这类人没有休年假资格?

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大多是由公务员、教师、医务人员、专业技术人员这几大类组成,其中教师群体人数众多,占据了很大的一部分。在年假休假规定中:

教师如果依法享受了寒暑假之后,没有资格享受带薪年假!

为什么会这样规定呢?因为我们都知道,老师每年的休假是非常多的,寒暑假加起来超过3个月,再加上每次大小节假日必放假(其他机关事业单位还会出现节假日值班情况),教师一年真正上班时间只有180天。在这种情况下,取消教师的带薪年假资格也就没有那么难理解了。

事业单位考试假言命题之微妙快解

假言命题在读题干的过程中,不是需要大家根据自己已有的理解去解题,而是需要读题干中能够标志假言命题的一些标志性词语。假言命题主要分为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充分条件假言命题是指有前件一定有后件,没有后件一定没有前件。必要条件假言命题是指有后件一定有前件,没有前件没有后件。充分和必要条件是在探讨一个假言命题前后件之间的关系,其中充分和必要是对立的,如果前件是后件的充分条件,则后件是前件的必要条件;如果前件是后件的必要条件,则后件是前件的充分条件。故在此基础之上,充分和必要都可以写成一种统一的形式:A→B。读题干的过程中,需要我们直接去定位题干中的标志性词语,确实是充分条件还是必要条件,然后按照规则写成推出形式。

充分条件假言命题的标志词一般有:如果……就(则、那么)……;只要……就……;若……就(则)……;要想……必须……;见到这样的代表词就把题干写成:前→后;

必要条件假言命题的标志词一般有:只有……才……;除非……否则不……;见到这样的代表词一般写成:后→前;

第二步,根据题干的问法解题,题干的问法虽然很多,但是对于形式的考查只有两种考查方向,第一是考查题干的推出关系;第二是考查题干的矛盾关系。

很多考生在做行测数学运算题目时,有些题目感觉无从下手,中公名师杨明将向各位考生介绍一种“转换法”,通过这种方法来解决一些数学运算中的问题。所谓转换法,就是通过转换(即转化)题中的情节,分析问题的角度、数据……从而较快的找到解题思路,或简化解题过程的解题方法。

(一)转换题中的情节

通过转换题目中的情节,使题目变得易于解答。

例:一项工程,甲、乙两队合作要用12天完成,如果甲队先单独做16天,余下的再由乙队单独做6天完成,如果全部工程由甲队单独做,要用几天完成?

按我们正常工程问题的解题思路,要求出甲队单独做几天完成,就要先求出甲队的工作效率,可是题中已知的是甲、乙合作的时间,和甲、乙先后单独做的时间,不能很方便的求出甲的工作效率。而如果将“先后单独做”这一情节变换成“先合作,后单独做”就便于解题了。

(二)转换看问题的角度

在有些数学运算的题目中,如果看问题的角度不适当就很难解出题目。而如果转换看问题的角度,把原来从正面看问题转换为从侧面或反面去看,把这一数量转换为另一数量进行分析,就可能找到解题思路。

(三)转换隐蔽条件为明显条件

在有些数学运算题目中,解题条件相对比较隐蔽,认真体会题中字、词、句的含义,看清这些字、词、句的实质含义是什么。必要时借助图形分析,或适当改变题中的条件,就可能把原来题中隐蔽的条件转换为明显条件,从而快速解题。

数的整除思想。首先,数的整除思想主要是针对整数进行的专项讨论。其次,从下列表格中给出常用的一些整数的整除特性的判定,也是在考试过程中经常要用到的或者解题的关键所在。

如何在考试中运用以上的特性呢?接下来中公名师温琪带领大家进一步进行探索:

例1:甲、乙、丙三个人负责生产一批钢管,甲完成了全部工作总量的一半还多20个,乙完成了甲生产总量的一半,丙完成了100个,则甲乙二人生产了多少个钢管?

A.320 B.160 C.480 D.580

答案:C。解析: 设总的工作量为x,则根据题干可列方程:x÷2+20+(x÷2+20)÷2+100=x解得:x=580,则甲乙一共完成580-100=480个,故选C。

点评:首先,此题可以利用列方程来解决,但是比较麻烦。但如果利用整除特性会更快。由题干可知“乙完成的量是甲的一半”则甲乙的总量应该是3的整数倍,结合选项可知选C。从题干给的已知条件入手根据进一步的分析继而利用整除的特性,可以省时,高效的完成。建议:仔细剖析题干利用整除高效答题。

例2:学校有足球和篮球的数量比为8∶7,先买进若干个足球,这时足球与篮球的数量比变为3∶2,接着又买进一些篮球,这时足球与篮球的数量比为7∶6。已知买进的足球比买进的篮球多3个,原来有足球多少个?

A.48 B.42 C.36 D.30

答案:A。解析:足球和篮球的数量比为8∶7,A、B选项刚刚为8:7,推断它们分别为足球与篮球的数量,而且只有48是8的倍数。因此选A。

点评:此题很好的利用了比例的思想及结合选项进行作答,最后利用整除的思想得出正确选项。在考试中积极结合选项和题干然后进行选择,这也是我们在接下来会在第二篇中提到的手到擒来之“带入排除”。

例3:某出租车到机场接乘客,如果3个人坐一辆车,则需另一辆大巴车送走余下50人,如果4个人坐一辆车,正好多出3辆车,请问车队有多少辆出租车?

A.50 B.55 C.60 D.62

答案:D。解析:方法一:代入排除法和整除,带入A、B、C、D四个选项,由“如果4个人坐一张车,正好多出3辆车”可知总人数能被4整除,总人数为 ,意味着 能被4整除,排除了B、C,答案锁定在了A、D,带入A选项50,总人数为 ,4个人坐一张车,则200÷4=50,不符合多出3辆车的条件,故排除A,答案选D。

方法二:方程法,设车队有x辆出租车,则 50+3x=4(x-3),解得:x=62。故选D。

点评:以上提供了2种放法对本题进行了解读,通过对比可以发现:整除相对于列方程减少计算量但是重在思考。故,要想熟练掌握整除的思想需要通过多加练习。

例4:某汽车厂商生产甲、乙、丙三种车型,其中乙型产量的3倍与丙型产量的6倍之和等于甲型产量的4倍,甲型产量与乙型产量的2倍之和等于丙型产量的7倍。则甲、乙、丙三型产量之比为( )。

A.5:4:3 B.4:3:2 C.4:2:1 D.3:2:1

答案:D。解析:方法一,整除特性,由题目条件3乙+6丙=4甲可得3(乙+2丙)=4甲,说明甲型车的产量一定是3的倍数,三种车型的比值中甲车型的份数应该为3的倍数,只有D。

方法二,代入排除,由题可得3乙+6丙=4甲,甲+2乙=7丙,把选项带入两个式子验证,只有D能满足两个式子,选择D。

点评:一个直接利用数的整除思想,一个是利用列式子然后带入排除得出答案。无论哪种手段将最终得到答案,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时间的把握。在有限的时间内选择有效的方法和技巧对应的高速得到答案是高分之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