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自媒體打造個人品牌?

華一

伴隨著整個平臺的快速成長我觀察了自己和其他同類的核心用戶,我發現大家都有這麼幾個特質:能標識自己,標識用戶群,清楚地知道自己是什麼樣的人設,關注自己的是怎樣的人群,


善於把握輿論趨勢和用戶心態,能緊跟實事,我們經常聚會的時候出現一個彈窗出了一個爆炸新聞的時候,就會放下筷子去看相關的資訊然後著手動筆了,這種風口流量的敏銳度很重要。能共情,能輸出價值觀,有自己獨特個性,而這些能力和為一個企業做運營,做市場,是可以完美遷移的。有職場情商,能把控項目進度,能與各個部門對接溝通,保證項目落地,就是基本的運營能力。而這一切,都可以在轉行前就通過運營自己的個人影響力來試水。這些能力,對於所有非技術的崗位都能夠無縫遷移,會對你的綜合職場素質都有所裨益。


那麼很多人會說,我想當意見領袖,我也想打造個人品牌,我該怎麼做呢?差異化自己,情感輸出,在輸出的時候請記住三點。


  • 單一技能非常危險,但是跨界複合的能力會極大地加分,且要求不會過於苛刻。
  • 每一領域的流量會飽和,或選擇性屏蔽,需要跨平臺刷存在感鞏固品牌
  • 越反差,越能挑起大眾的神經,你自己的人生也會更繽紛

彈球小姐Lydia

今天,是塑造個人品牌最好的時代。

為什麼這樣說?

1、隨著技術的發展和政策的影響,我們可以用於發聲的渠道越來越多,也越來越容易了。從之前的大型企業才能投放的以電視、報紙、戶外為主的傳統廣告,到如今的直播平臺、微博微信、短視頻平臺、今日頭條等新媒體平臺。現在,只要你真的有獨特的、有價值的內容,你可以很方便的向整個世界發表你的觀點。

2、隨著互聯網的普及,我們獲取知識的速度也已經是過去的成千上百倍了。加上中國知識付費時代的來臨,我們可以通過極低的成本就可以獲取到之前在MBA、海外高校才能學習到的知識。通過這些“低價高質”的知識,我們可以快速的進步,甚至迅速超過我們的前輩們。

3、隨著市場的急劇變化,技術的高速發展,新媒體、直播、VR、AI、區塊鏈等一大堆新的領域被開拓了出來。而新領域的出現,就代表著一個機會:這個領域還沒有公認的領導者。這就告訴我們了一個機會,如果我們足夠努力,做的足夠好,就很有可能在某一個細分領域成為領軍者。
懂得快速獲得有效信息為己所用,會利用大流量渠道進行發聲,從而塑造個人品牌的這群人,就很有可能抓住這些機會,成為某個領域的KOL!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塑造個人品牌?

我給大家提供四個步驟:
  • 自我精準定位
  • 生產優質內容
  • 多渠道持續佔位
  • 核心粉絲運營
自我精準定位
我們常常會發現:有很多人總是怨天尤人,覺得自己不是富二代所以沒有本錢去創業,但其實他們連自己所擁有的資源其實都沒有用好。
在一切開始之前,你首先要認真分析一下自己,到底擁有什麼樣的資源:
你父母的資源、親戚的關係、朋友的幫助、自身的條件都是什麼?你有怎樣獨特的、社會上所稀缺的技能?你想要影響的人是誰,他們擁有什麼樣的特徵,如如何才能找到他們,讓他們信任你?
最後,你要制定你的個人品牌塑造目標,例如:60天內每天寫一篇專業文章、3個月後微博粉絲超過10W、直播播放量超過1000W等等。
建議你制定一個6個月的目標,並且進行目標分解,分解到每月、每週、每日應該做哪些事情。並且在完成階段性小目標後,獎勵自己一下。
生產優質內容
如果你想向別人介紹你,你該如何做好自我介紹?
其實自我介紹的核心由兩個方面組成:
  • 我是誰,擁有什麼?
  • 我的獨特性是什麼,為什麼要認識我?
這其中就包含了你自己的個性化標籤、個人品牌故事、你在哪些領域獲得過第一名的成績、你是否擁有眾所周知的成功項目、你的品牌名稱是什麼、你固定的照相姿勢、口號是什麼......
你的目標,就是讓你的目標受眾以最快的速度瞭解你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給他們一個喜歡/信任你的理由。
然後,你還可通過讓媒體採訪你、自己製作令人信服的系列課程等方式讓別人進一步的相信你的專業水平。
多渠道持續佔位
最重要的事情,不是自己玩命幹,而是去進行資源置換。利用自己生產出來的優質內容,去滿足大流量渠道的內容稀缺。
隨著一大批直播、短視頻、文字分發平臺的出現,我們會發現一個現象:這些平臺擁有很多的用戶(流量),他們最最渴望的就是真正優質的內容去滿足他們的用戶需求。
因此,你要將你所生產出來的優質內容,主動與大流量渠道進行合作。最終,你獲得強大的曝光度及流量分成,他們獲得了用戶粘度及市場份額。這才是一個三方共贏的場面。
同時增加線上線下演講、曝光的頻率,畢竟只有重複曝光才能讓大家記住你。
核心粉絲運營
什麼是核心粉絲?核心粉絲就是那些有資源、有時間、真正愛你的人!
個人品牌的重點,就是要獲得並維護好你的核心粉絲們。只要你維護好了他們,他們就能為你帶來巨大的價值!
我們經常可以看到一家小而美的公司,人數不多賺的不少。他們所運營的很多社群,都是由他們的核心粉絲義務運營的。而且這群粉絲還擔任了客服、產品、測試甚至是銷售的工作,而這些都是義務的!因為他們真的愛這個產品,覺得產品成功了,比他們自己賺到錢還高興!
你所要做的,就是通過各種運營手段,讓你的粉絲真正愛上你,並且從中篩選出真正可以幫助你做一些宣傳、關鍵工作的人員。你負責提供給他們成就感、工作方法、成長機會、更大的視野,而他們會給你帶來意想不到的能量!
以上,就是我想跟大家分享的個人品牌塑造的四個步驟。
  • 自我精準定位
  • 生產優質內容
  • 多渠道持續佔位
  • 核心粉絲運營

實際上,個人品牌塑造是個系統工程,不可能通過短短一篇文章就能闡述清楚。

但是,我希望大家可以從本文開始,時時刻刻銘記自己要塑造個人品牌的意識,努力輸出優質內容,並抓住一切機會向世界發表你的觀點,你一定會收穫超額回報的!

關注“人生逆襲”

獲得塑造個人品牌的秘訣,實現人生逆襲的方法!


朱少鋒

來系統地論述一下吧,希望對你有切實的幫助。

第一,找準方向和定位

可以考慮兩大方向:

  • 娛樂類、搞笑類;

  • 垂直細分類。

娛樂類,搞笑類容易有流量,但是粉絲黏性和質量差,很難形成個人品牌,所以建議找準一個垂直細分下的內容,這種質量好,黏性也比較強,而且更容易形成個人品牌。

比如我,就是聚焦於青年人才培養開發和職業規劃,所有內容都圍繞這個主題展開,在各大平臺已經合計有近6萬粉絲了。(當然,有重疊)

從我的粉絲當中,我有找到小助手,有購買課程的,有付費諮詢的,而且滿意度都還挺高的。

具體選擇什麼樣的垂直細分領域,就需要結合自己的興趣、專長和職業來了,最好還是結合自己的專業和職業進行,可以先兼職做,水到渠成之後再考慮全職甚至創業。

形成初步自媒體品牌或者影響力之後,變現的形式是多樣的,包括:

比如我,和出版社簽約出書了,有人來找做廣告,有流量變現,也有平臺簽約。

其實光靠這些,總共算起來生活都完全不成問題了。

當然,這個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慢慢來。

其中的第二步就是:

第二,拓寬渠道,形成自媒體矩陣

比如學習、求職類,那重點渠道包括:

  • 媒體平臺:今日頭條、悟空問答、豆瓣、知乎、微博等;

  • 專業網站:考研論壇、高校BBS、就業論壇。

個人的建議是:公眾號作為後方陣地,就類似於你自家的地盤,不斷地把各方渠道都引流到公眾號,最終形成一個體系健全的自媒體矩陣。

第三,輸出高質量內容(文章、視頻、音頻等)

結合各個媒體平臺和渠道的用戶特點和需求,輸出高質量的內容。

以悟空問答為例,互動增粉指南包括:

  • 在回答末尾設計開放的問題邀請讀者在評論區分享見解,或設計一個小懸念在評論區揭曉,引導讀者形成討論氛圍;

  • 主動關注他人/在他人回答下評論;也要友好、走心的回覆讀者們的評論,會收穫更多驚喜喲

  • 為讀者答疑解惑,贈人玫瑰,手有餘香

  • 內容為王,持續寫出原創的高質回答才能贏得更多互動

各個平臺還是有所差異,所以需要進行認真研究,這樣才能吸引更多地粉絲。


第四,做好社群運營

可以利用多種工具,比如微信群、QQ群,group等等,進行粉絲的社群運營,加強與粉絲的互動,還可以慢慢開展線下活動,打造鐵桿粉絲,實現粉絲裂變增長。

吸引粉絲的方法和工具主要包括:

  • 線上:免費公開課、付費直播課、線上答疑

  • 線下:公益講座、沙龍、見面會、名人分享等

  • 社群:小密圈、朝夕日曆、Group+、小鵝通

另外,當你有一定影響力的時候,適當走出去,和其他自媒體人多聯繫,參與進這個社群,進行互利互惠、互相幫助。

第五,特別提一下寫作的一些方法和技巧。

要從各種細節方面來進行打造,比如品牌的名字、文章的標題、對於熱點的追蹤和引導、以及寫作的常用套路。

我舉幾個例子來說明吧。

以熱點為例,如果你要打造自己的品牌,就不能盲目追蹤熱點,而是需要考慮以下幾點:

第一,追蹤那些和你的領域相關的熱點;

第二,引導到你所在領域,並進行分析;

第三,有故事、有情節,有分析、有討論,有內涵。

以上就是我想到的主要內容。


馮起升

首先,是統一的形象,包括你的名稱和頭像。

其次,是持續輸出不同形態的內容。

第三,是獲得關鍵人的背書。

最後,是打造成功案例。

我的一位合夥人,經常換頭像,連統一形象這一關都沒過。她每次也只發文字微博,沒有其它形態的內容。這樣做,很難形成認知包圍圈,被粉絲忽視也是理所當然的。

我們得看一下自媒體剽悍一隻貓的案例。

他曾經是一個默默無聞的英語教師,有一天決定辭職,立志要採訪100位牛人,寫出100篇人物訪談。而在短短一年內,他就獲得了60萬微信粉絲。

如今我們回過頭去看,他當時發展的方式,是打造了一個很完善的認知包圍圈,圍住了大量的粉絲。 我們挨個來分析:

首先,他的形象保持著統一。他的名字就是剽悍一隻貓,頭像就是一張踢腿的照片。

其次,是他在不同平臺輸出不同類型的內容,而且量都很大。 要輸出不同形態的內容。這是因為每個人喜歡的學習方式不一樣。有的人喜歡通過讀書或者讀文章來學習,有的人喜歡聽音頻或者直播來學習。如果你只錄音頻,可能就會失去那些習慣閱讀的人。 而剽悍一隻貓對各個類型的人群都有準備。對那些喜歡閱讀的人,他在簡書上發佈了100多篇文章,在微信公眾號上也堅持寫作。對那些喜歡收聽音頻的人,他策劃了很多直播活動,經常使用語音分享。

第三,他因為訪談的原因,認識了很多牛人,獲得了他們的認可和背書。他還和一位大V聯手出版了一本暢銷書,通過這些事件來提高自己的說服力。

最後,剽悍一隻貓還組建了大量的社群,帶動很多人來提高自己。這些人在獲得改變後,就變成了他的成功案例,同時也再為他提供背書。

你看,只要是粉絲可能會喜歡的方式,剽悍一隻貓就一定會提供到,從而不斷的獲得圈粉機會。 但是你要注意,並不是要把所有的渠道全部上一遍才是最好的,而是根據粉絲不同的需求,和自己時間精力,去選擇幾個主要的發力點。如果你仔細觀察,剽悍一隻貓的微博粉絲只有三萬,說明微博渠道就不是他的一個發力點,微信公眾號才是。


張萌萌姐

這個問題好。

第一,99%的人是不能用自媒體打造出個人品牌的。對於打造出有影響力的個人品牌,自媒體只是錦上添花,但決不會無中生有。換言之,如果你不是美女,再怎麼折騰也成不了女神。

第二,只有你已經是某個領域的專家(不含大專家,他們已經是各自領域具有強大影響力的意見領袖),這個時候談如何用自媒體打造有影響力的個人品牌才有基礎。

第三,還要選擇好平臺,一個人的精力有限,所以一定要有對的主陣地,從目前來看,今日頭條還在紅利期,應是自媒體人首選之地。

第四,要下大功夫。不但要花大精力寫得出錦繡文章,還要有時間迎來送往(自宣傳),還要下功夫研究其他的成功自媒體,開放自己,而不是憋著,才更有可能成功。否則,哪怕你本來是某個領域的專家,但由於閉門造車,慢慢的你就會掉出專家的行列。

第五,要有套路。最大的套路就是接地氣,要緊抓不放你所在領域的熱點、焦點、難點。還要有品牌傳播意識,把你的文章主動的發到朋友圈、行業微信群、行業QQ群,如果你有幾百個行業群,而且寫出來的內容也是專家級的,吸粉、漲粉是水到渠成的事,成為你所在領域的網紅也只是時間問題。

第六,要適時結合線下。這個不多說,大家都懂得,比如沙龍、私家課、諮詢培訓等。

總之,通過自媒體打造有影響力的個人品牌,願望是美好的,但現實很骨感。就普遍情況而言,如果你不是某個領域的專家,就不用想這個事了,玩玩就好。


畜牧大集網

1.最快速的辦法就是去在行諮詢行家或者報培訓班,還有看書,拆解牛人的公眾號。知識ip的公眾號,看他的發展歷史,他是怎麼一步步做起來的。

2.實踐

3.持續

4,找合適的平臺擴大影響力

0的基本功是你的內功,就是你自己要有料。

我2月開始打造個人品牌,現在公眾號粉絲有1萬多,已和今日頭條簽約認證,是多個平臺的講師。虎嗅怒馬等等平臺都找到我合作。

通過打造個人品牌拿到了多個offer,包括騰訊平安的高級崗位。

通過打造個人品牌,現在的時薪是每個小時幾千塊


阿佳說V


個人品牌的打造是一個重要而宏大的命,灑家打算結合自己之前玩過的一些章法,系統來說說,以饗有緣人。

第一部分會圍繞個人品牌的定義,個人品牌的作用展開

第二部分將給大家提供一套互聯網背景下的個人品牌非常規打造策略

第三部分是個人品牌實操技巧

長文預警,建議先贊後看防丟。

第一部分——

個人品牌到底是個什麼玩意兒

百科是這麼定義的:個人品牌是指個人擁有的外在形象和內在涵養所傳遞的獨特、鮮明、確定、易被感知的信息集合體。能夠展現足以引起群體消費認知或消費模式改變的力量。具有整體性、長期性、穩定性的特性。

以上定義看似中肯靠譜實則大謬,個人品牌應當是個人擁有的外在形象和內在涵養所傳遞的獨特、鮮明、確定、易被感知的信息集合體在人們心中樹立的那麼一個立體形象,而非這些信息結合本身,信息集合僅僅是促成個人品牌的必要手段。

刪繁就簡,灑家對品牌的定義簡單粗暴,品牌就是靠譜有品的牌照。非要做點邪惡的發散延伸,品牌就是個人信息包在人心智中樹立的一個立體形象,臭牌,惡牌也算是“品牌”。

“品牌”,“個人品牌”的字眼並不是如嫩草般剛從地裡冒出來的新東西,灑家之所以加了“超級”兩個看起來有些臭大街的修飾字眼,是因為在互聯網背景下這似乎是最貼肉的形容。

超級個人品牌至少有兩個東西加持“超級”字眼。

其一,個人品牌影響力覆蓋面前所未有的廣效率前所未有的高,互聯網、廣播電視時代之前,絕大部分普通人的影響力都僅限於嗓門吼一句能擴散到的範圍,即便是是皇帝老兒臭了,邊疆也得個一年半載才得信兒。在互聯網時代,稍稍懂點互聯網信息發佈的門道就能視奸億萬群眾的眼。

大家小心一個誤區哈,互聯網一騎絕塵並不意味著某些傳統渠道就一定衰敗,例如隨著汽車的普及電臺長勢喜人。

其二,吸的勢能前所未有(將來會越來越猛)

這根源於互聯網各色基礎設施的完備,粉絲們的愛山呼海嘯,要錢給錢,要人給人出奇地便捷,這意味著個人品牌豎立者可以通過一定的路徑較為輕鬆地調動圍繞粉絲聚集的龐大資源。

一旦引爆,就算坐吃山也難空。

個人品牌有啥作用?

先來幾個反問刺激一下諸位

為什麼有些人一輩子深陷職場出不來?為什麼有些傻逼老闆可以拿離開平臺你什麼都不是來羞辱你?

然而又為什麼有些人隨便做個事都一呼百應群集響應?又為什麼有些人能有底氣戳著BAT大廠的各位大員調侃——你這麼牛逼你咋不自己幹?

要拿掉這些問號,咱恐怕要深入探討下個人品牌這麼個東西。

個人品牌樹立的好處太多,但灑家認為它最大的利好在於能夠讓你真正活出人味兒——相對來講能夠做自己想做的事,不管是物質還是精神層次都能便捷地獲得更大程度的滿足。

物質層面,假如混職場,經年積累的個人品牌是最好的簡歷;自己乾的,你吸引的那一幫人是你最強大的後援團,進可攻退可守。

精神層次,你將能從極大的範圍去尋覓你志趣相投的人,解決高處不勝寒的窘境還得指望山外山;此外朋友遍天下,不管到哪都會給你很強的歸屬感,很多人喜歡滿世界跑,看名勝古蹟賞名山大川,但遠達不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大抵是缺個當地基友給你當天地交融的引路人。

第二部分——互聯網背景下的個人品牌非常規打造策略

從定義中我們可以看出個體輸出信息,這是打品牌的基礎,品牌的本質是軟件上對個體進行信息入侵。在受眾大腦中形成儘可能立體的形象感知,這一立體感知會觸發受眾的互動。

輸出信息之後還有個前提要件就是通過渠道去承載和觸達信息包。

有了內容和渠道之後,在網上塑造個人品牌的核心點就成了對個人信息素材的有效組織和管理,換個說法叫個人信息包的藝術植入。

內容與渠道

內容:

活著就是內容

輸出的內容從根子上決定了你的個人品牌是啥模樣,而據由“狗嘴裡吐不出象牙”我們很輕易的得知個人品牌歸根結底是跟個人的質地掛鉤的。

雖說人活著就是個不斷向外散發信息的過程,但持續輸出“優質內容”從來就不是一件簡單的小事兒。

這裡給指一條路徑——選一個有“錢途”行業,逐漸吃透這個板塊,把對這個板塊的見解通過文字、圖片、視頻等形式展示出來,經這一番錘鍊,會是生產內容不錯的路子。

很多人在某一行幹了一輩子,活也賊好,但仍舊是個大頭兵,基本上腦子都缺了根塑造個人品牌的弦。

內容部分點到為止,後續灑家會放相關大招。

渠道:

一切可以承載傳遞信息的通路都是渠道,廣播,電視,報紙,大喇叭……這些是傳統渠道,本篇語境下的渠道一般是指網絡渠道。

渠道部分最重要的就是“徐氏流量系統論”——以富含社交關係網的微博、微信、知乎、QQ等為流量匯集點,充分藉助內容社交裂變最大範圍拓展影響力,而其他渠道作為導流管道,多多益善。

內容和渠道的正確勾兌方式:

內容和渠道誰比較重要?

比較廢話的一說是都很重要,但好玩的地方會出現在推演到極致的那個點。

基於人存在本身的同時對外釋放信息(內容)的過程,不用擔心沒內容,因此渠道的重要性大於內容。這麼理解——縱使內容再強,但渠道極弱,例如躲到深山老林與世隔絕自絕於天下,是無論如何也造不了IP的。

沒渠道,粉絲想找你的內容都沒轍

對於火一把就死的所謂網紅基本都是沒打理好渠道。舉個例子,當年犀利哥席捲網絡,沒人給他搞微博做網站,確實,火一把就沒了音信;反觀鳳姐騷浪一波又一波,目前仍舊是紅人,微博玩得賊溜的,前陣子還在微信公眾平臺翻了個大浪,之所以沒步犀利哥的後塵全是渠道的功勞。

除非她號全被封,否則想消失都難

有渠道,只要曾經火過就算過氣日後也瘦死駱駝比馬大而不會死寂,內容製造生產可以是極其低門檻的事,像犀利哥人家一舉一動你只要錄下來那就是戲。

個人品牌發揮效能的唯一方式是內容輸出,內容可以影響甚至左右受眾的行為,藉此可以達到各色目標。 個人品牌發揮能效的前提是掌握內容輸出渠道,“吸粉”建立在內容分發渠道順暢的基礎之上,平臺成就你之後最要緊的是流量沉澱,選擇相對受自己控制的優質渠道沉澱粉絲。 有了相對受自己控制的內容分發渠道,就不容易被單一渠道“封殺”,“雪藏”。

but,在當今這個自媒體時代,渠道門檻空前降低,內容的重要性日漸凸顯。

從0到N的超級個人品牌三步走策略

1.全網內容分發,信息覆蓋,內容+個人基本信息露出初步搭建起一套個人品牌網絡框架。

內容佈局方式參見如何打造營銷型平臺體系,標的從項目換成個人品牌罷了。

最直觀的就是搜索引擎霸屏+其他重要平臺佔位,信息露出。

2.配合出書,走穴,任職,念MBA讀博,參加大型活動,接受媒體專訪,混圈子初步奠定江湖地位,同時聚攢人脈,為後續事件推動做準備。

3.大型事件推動,在社會範圍內形成影響力。上電視節目,大型網絡節目,事件營銷,炒作。

第三部分——不為人知的個人品牌實操技巧

反響還行的話就抽空更新,暫時先到這,

最後對耐心看到此處的諸位致以崇高的敬意,你們辛苦了~~


星座說你我

這是一個非常符合時代背景的問題,也是自媒體人長期並致力於追求的。大家一提到品牌,可能最多聯想到的是某某企業品牌,但實際上,個人、國家及其他組織等都存在品牌化的現象,從經濟上來說,品牌有利於降低交易成本,更方便快捷達成交易。

眾媒時代,也是一個眾聲喧譁的時代,每個人、每個組織都可以發聲,也同時意味著每個人的聲音都可能被忽略。塑造個人品牌(當下也稱為IP),是能夠很好應對此種傳播境況的方法。



如企業一樣,打造品牌也有共性,讓我們來具體看看。

給自己一個清晰的定位

給自己清晰的定位就是尋找個人發展和品牌塑造的主航道,把相關的資源進行聚焦並按節奏不斷投入。

傑克·特勞特和里斯所創建的“定位”理論也適用於個人品牌打造,可以想想看,除了少數人能聰明絕頂外,絕大部分人的智商和情商本來差不多,可見/可衡量差別的包括顏值和內涵(包括能力、經驗等),通過顏值提升增強個人品牌,會有自己的邏輯;而本文探討的是從內涵的角度提升個人品牌。

  1. 從內涵來看,包括各種能力、經驗和興趣愛好等不同方面,可以有兩個思考維度:一是價值性,就是你所呈現的內涵是否對身邊的人/客戶等有價值,對別人有價值才能進入他們的法眼,才有可能合作和交換價值,所以,價值性是基礎;

  2. 二是差異性,如果你呈現的內涵價值大家都有,那就要想清楚別人為什麼要跟你合作了,如果沒有差異性,個人品牌就立不起來,別人無法判斷你的價值比別人要大,或者即使能夠判斷,也需要花費更多時間成本和選擇機會成本。


把定位標籤化、關鍵詞化

在形成清晰的定位後,要把這種力圖在別人心智中的樹立的品牌形象“標籤化”和“關鍵詞化”,原則上不要超過三個,即可以控制在1-2個。這時,價值性和差異性在此亦適用。

自媒體人通過寫文章、做運營、搞問答等多種方式,將個人品牌與標籤和關鍵詞深度關聯,讓別人想到這個關鍵詞就想到你,看到你就想起關鍵詞的效果,那離高價值個人品牌就不遠了。


持續不斷的高質量文章輸出,並形成自己特徵的獨特風格

雖然市面上的文章多如牛毛,但是資訊、信息及知識的質量卻是參差不齊,在標題黨制勝和人心浮躁的時代,認認真真、勤勤懇懇寫文章的人真成了稀缺。

在筆者眼裡,所謂高質量文章,有幾個明顯特徵:一是原創;二是每篇文章有獨立思考、有深度觀點,而不是人云亦云;三、話題聚焦,持續輸出;

寫作也是一門職業,也需要不斷的寫作錘鍊和進化,這樣積累一段時間,慢慢在文筆、章節佈局及圖片使用等多個方面形成自己的風格,正如“文如其人”的說法,人有道,文亦有道。


線上傳播與線下活動相結合

現在是互聯網時代,自媒體人重視線上(On Line)的傳播是主流渠道,也是自媒體人做熟悉、也最能發揮價值的場域。線上傳播只能加強,而不能猶豫。

但同時,線上渠道有自己的目標受眾和影響侷限,雖然現在倡導與受眾、讀者多互動,但從幾大自媒體平臺實踐來講,有些所謂的互動只是一廂情願。所以,線下渠道必不可少,以媒體身份舉辦線下沙龍、論壇,已成為媒體發揮更大影響力的標配。

具體線下活動的內容和類型,根據自媒體人的實力和財力決定,可以適當與其他組織、自媒體人聯合舉辦活動,形成品牌激盪和影響力共振,對雙方都有好處。


建立基於“信任”的價值創造與連接。

筆者非常強調“信任”在雙邊和多邊關係上的作用和價值,也不斷宣揚在現代社會要不斷樹立“信任”和“靠譜”的價值觀,實際上,無論對個人還是企業間合作,沒有信任就沒有長久連接,也就沒有成交,更不會有合作。

這裡有必要強調下,這種信任不是我們文化中的“搞關係”,而是建立在價值貢獻基礎上的連接,現在的“銷售三板斧”和“吃拿卡要”已經不起作用了。最終還是要回到價值創造軌道上來。


最重要的是長期行動和積累

樹立品牌資產的意思,在實際工作和生活中,強化個人對品牌的認知,並通過每一件具體的事情進行品牌鍛造,“不以惡小而為之”,積沙成塔,最終樹立強勢個人品牌。


文 | 劉成軍,造奇智能產業新媒體創始人兼主編,[軍觀察]頭條號運營負責人


軍觀察

本人長期從事個人品牌打造和成長服務工作,如果你想提升在職場和商界的競爭力,請關注本頭條號或者私信獲取個人品牌打造方法,我會經常分享你需要的相關的知識。


隨著各行各業競爭不斷加劇,打造個人品牌已經成為職場、商界的工作和生存法則。無論是企業家、明星、還是職場白領,都需要打造個人品牌,以提高自己的競爭力和影響力。


試想一下,人才濟濟,老闆為什麼會選擇你?企業如林客戶為什麼會選擇與你合作?有個人品牌的企業家或者個人,一定會比沒有個人品牌的人,獲取更多機會。


自媒體的快速發展給個人品牌打造提供了得天獨厚的便利條件,人人都可以通過自媒體打造自己的品牌,但是隨著自媒體進入下半場,流量的獲取越來越困難,再加上自媒體之間的競爭也日趨激勵,

所以如果不經過一番精心策劃和思考,僅靠原有的自媒體運營思路,其實很難通過自媒體打造出自己的影響力。


一、制定差異化的個人品牌打造戰略


品牌的實質是一種差異化的符號,個人品牌也不例外,也是差異化符號。在通過自媒體打造個人品牌之前,要先思考清楚兩個概念,個人品牌是要最終實現的目標,而戰略是實現目標所需要的路徑,不能混為一談,通常所說的發微博、微信公號、頭條號等,都是實現戰略的方法,不完全屬於戰略。


戰略首先要思考的是打造什麼樣的個人品牌,就是通常所說的定位,比如是要成為職場精英、科技達人、行業鬥士、還是隻是網紅等。常見的定位是我有什麼特長我就做什麼。

但是當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個人品牌的重要性時,

大多數人會選擇常見的方法,因此如果再按照常規思路運營個人品牌時,就很難脫穎而出。


因此就要走差異化的戰略,不僅要考慮自身優勢,還要考慮競爭對手的特點,以及用戶需要什麼,通過競爭對手和目標用戶反向定位。即自身優勢+競爭對手空白區域+目標用戶需求=個人品牌定位。


其次是要弄明白要實現通過自媒體打造個人品牌這個目標,需要通過什麼方法,有哪幾個路徑是可以走的。


二、與定位相匹配的優質資源


確定好品牌戰略之後,就要開始尋找匹配的資源。假如你的個人品牌定位是行業專家,那接下來就要思考,如何去匹配行業專家這個定位,怎麼讓別人相信你就是行業專家,哪些事例可以證明,你有哪些理論的成果等,能與定位相匹配的資源。


三、選擇差異化的推廣渠道


有了戰略、有了定位,接下來要思考的是如何把這個定位傳達出去,這就用到了通常說的自媒體渠道,如微信、微博、今日頭條、抖音等。


如何推廣呢?還是要走差異化,反其道而行之。比如大多數人都是通過線上發佈有影響力的文章獲得關注,然後再走到線下。你可以讓別人反過來關注你。


先從線下開始,做幾件有影響力的事情,做幾場有影響力的活動,先獲得線下的關注,再轉向線上,進一步獲得線上的影響力和關注度。這樣你就會省去很多力氣。當然前提是得有實力,專業很重要。


就跟2018俄羅斯世界盃法國隊姆巴佩一樣,通過對陣阿根提的比賽中的不俗表現,不僅一下子身價暴漲,讓全世界記住了這個小夥子,甚至姆巴佩被認為是繼梅西、C羅之後,新時代的球王。


四、持續的優質內容和價值觀輸出


打造個人品牌和做自媒體一樣,也是需要堅持的。別人為什麼關注你,是因為對他們有價值,因此需要持續輸出有價值的優質內容,或者用戶的進一步關注和傳播,進一步擴大影響力。


尤其是新生代的用戶群體,他們為什麼願意花時間關注你,是因為他們與你有共同的價值觀,價值認同才會獲得關注,因此要通過持續的內容輸出,傳遞自身價值觀,形成良好的口碑,才會帶來流量和關注。


五、堅持原則保守底線


做自媒體時間久了,難免會為了流量而發愁,因此時不時會蹭個熱點,但是不是什麼熱點都要蹭的,也不是什麼熱點都適合蹭的,生拉硬拽,只能適得其反。


要有原則、有底線,要考慮關注度,同時也要關注品牌形象,不能只關注了流量,犧牲品牌換取流量的事情堅決不做。


另外一定堅持差異化的原則,要獨特,做自己、做自己、做自己,不模仿任何人,品牌建設要點就是差異化,切忌。


本人長期從事個人品牌打造和成長服務工作,如果你想提升在職場和商界的競爭力,請關注本頭條號,或者私信獲取微信號,我會經常分享你需要的相關的知識。


CEO品牌智庫

自媒體強調的就是個人品牌,打造個人品牌的方法就是找到適合自己的平臺(長時間持續創作)+全網預埋信息(三個月就可以見效果)。

比如微博2017年是沒有風口了,到是今日頭條等自媒體平臺都還有機會,是普通人低成本開啟自媒體創業的最佳平臺,我們穿石會就是利用這撥風口,短期積攢了大量粉絲。當然,漲粉最快的莫過於當今短視頻這個風口,自媒體漲粉兒一個非常快的一個辦法。

關於提高文案寫作水平,只有一條路可以走-持續創作。我在我的微頭條裡面也發了一條關於怎麼提高文案水平的一個動態,你可以去看一下。

從你最擅長的方式最感興趣的話題開始寫,別人寫兩個月,你持續寫四個月,別人持續半年,你持續一年。創作這個事情啊,500字就可以成為一篇文章。所有的自媒體大v全是靠這一起來的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到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