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河村黨支部:把「爛攤子」變成「香餑餑」

盛夏時節,河口區義和鎮艾河村,湖中水鴨嬉水,岸邊孩童玩鬧,鮮花盛開、瓜果飄香,道路寬敞、村容整潔,不時有遊人前來休閒玩樂……

誰能想到,這個全省首批“鄉村文明家園”示範村,幾年前還戴著“髒亂差”的帽子:地理位置偏遠,進村只有一條土路,村裡環境差;生產方式單一,土地分配嚴重不均,糾紛不斷;紅白喜事講排場,村裡風氣不好;短短6年換了5個支部書記。

變化從2011年開始,在新一屆村黨支部班子帶領下,村裡很快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還一躍成為先進村、示範村。

新一屆村黨支部班子上任後做出決定,必須先解決村民心中的大事——修路,只有讓村民看到村黨支部是切實為他們謀利益,才能獲得大家的信任。

然而,一聽說是艾河村修路,想找個好點的施工隊都難。他們不僅害怕被村民刁難,也害怕修了路村裡不認賬。好不容易找到一個施工隊,對方提出條件:必須先付款再修路,並須保證修路期間村民不能刁難。在村黨支部的努力下,村民工作很快就做好了,工程款怎麼辦呢?

河口區政府積極幫忙組織協調,包村單位河口區商務局也組織籌款,解決了一部分費用。村黨支部班子成員帶頭捐款,並積極向外“化緣”——在外工作人員和經濟能人捐款捐物40多萬元。

村黨支部的幹事熱情感動了村民,在施工過程中村民自覺義務勞動,節約開支近15萬元。公路修成後,村黨支部又積極協調安裝了路燈,修建了排水溝,栽植了綠化樹木,統一粉刷了村裡的牆壁,繪製了文化牆,村貌煥然一新。

出行問題解決了,村“兩委”成員又著手解決最根本的問題——土地問題。

此前,艾河村已經20多年沒有調整過土地了,村裡土地分配嚴重不均,村民糾紛不斷。新一屆村黨支部首先召開村內老幹部座談會、黨員會議、全體村民會議等,充分徵求意見建議。並把“立規矩”作為突破口,將討論多次的土地分配條款列入了《艾河村村規民約》,並通過民主決策程序進行了表決通過,推動了土地調整工作的開展。通過這件辦到村民“心坎”裡的事,村黨支部樹立起了威信,也為以後工作的開展打好了基礎。

村莊要發展,“面子”靚麗很重要,“裡子”殷實更關鍵。艾河村是一個林果專業村,有20多年的林果種植歷史,但是因大部分果樹已老化,生產管理模式傳統單一,產量和銷路出現嚴重滑坡。為此,村黨支部專門聯繫了村裡威望高、懂科技、善經營的“土專家”,投資5萬元成立了河口區綠野果樹專業合作社,建立了放心農資供應站,並積極爭取鎮裡的支持,將艾河村列入了義和鎮西黃河故道休閒觀光農業產業規劃區,打造了千畝錦繡莊園生態林果基地。

村黨支部還積極組織外出學習,引進外地優良的果樹品種。支部成員牽頭成立了東營市錦繡家園生態農業有限公司,引導群眾走“公司+合作社+農戶”的路子,與銀座購物中心、勝大超市等成功對接,讓艾河村的“小果子”走進了“大超市”,村民的年人均收入達到了15000元以上,腰包“鼓”了起來。

長久以來,艾河村村民觀念比較傳統,紅白事上講排場好面子,鋪張浪費現象嚴重,村民對此頗有怨言。村黨支部為此成立了紅白理事會,要求“三不準”:不準大操大辦、不準鋪張浪費、不準搞封建迷信活動,招待客人每人一律一碗,實行單餐制。村裡還設立了道德評議會,每年組織“五好文明家庭”、“好媳婦、好婆婆”、“優秀村民”等評選活動,在全村形成了家庭比孝順,鄰里比和睦,樹文明講新風的良好社會風氣。

組織完善起來,威信樹立起來,村民一步步富起來,村集體收入也多了起來。走進現在的艾河村,暢通的道路、明亮的路燈、整齊的綠化,寬敞的文化大院紛紛映入眼簾。在村黨支部帶領下,7年時間,艾河村從當年的“爛攤子”變成了現在爭相學習的“香餑餑”。(記者 王文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