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南地北武威人|張振鵬:小村莊走出的企業家

天南地北武威人|張振鵬:小村莊走出的企業家

小村莊走出的企業家

——記新疆喀什地區甘肅商會常務副會長張振鵬

  古浪縣土門鎮教場村是一個鐘靈毓秀的村莊,從這裡走出不少優秀人才,現任新疆喀什地區甘肅商會常務副會長張振鵬,就是他們中的佼佼者。

天南地北武威人|張振鵬:小村莊走出的企業家

張振鵬

  1972年出生的張振鵬,父母都是勤勞樸實的莊稼人。1990年,張振鵬下決心出去闖蕩,來到新疆喀什塔什庫爾幹縣,開始了在新疆的打工生活。艱苦的工作條件和生活環境,並沒有讓張振鵬打退堂鼓。兩年的打工生活,磨練了他堅強的意志,也使他萌生了創業的想法,開始了在新疆的創業之路。

  1992年5月,張振鵬的汽車配件及修理店開張。憑藉獨到的眼光和誠信服務,汽配修理店生意紅紅火火,短短几年時間,張振鵬就成功挖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成為當地名噪一時的“萬元戶”。同鄉看了羨慕不已,問他的成功之道,張振鵬會心一笑:“當初掙錢是為了討生計,可人活著就要有追求。只有抓住機遇自己幹,才能實現自己的創業夢。不勇敢邁出一小步,怎麼會有成功的一大步。”

  幾年的摸爬滾打,張振鵬清醒地認識到,作為一名商海中人,絕不能滿足於現狀。一方面,要實實在在做人、踏踏實實經商,好口碑就是企業的無形資產,老客戶需要用誠信換來;另一方面,還要有馳騁商海的雄心與氣魄,要用積極的態度應對困難和挑戰。為此,他閱讀了大量企業管理、市場研究方面的書籍,並且踴躍參加各種商業經濟論壇會議,取人之長、補己之短,拓展業務、擴大市場。他註冊成立塔什庫爾幹縣鵬飛惠民專業合作社,種植具有較高藥用價值的瑪卡。瑪卡適宜生長在高原高寒地帶,而且對土壤養分有著極強的“吸收力”,收穫一季後土壤需要修整很多年,因此產量相對比較低。物以稀為貴,張振鵬以此收到了百萬元訂單,為合作社持續發展奠定了基礎。

  經過多年不懈努力,張振鵬已經成為三家規模企業的老闆,業務涉及建築、服務、農業等領域。

  從20歲開始創業的張振鵬,懂得成功離不開黨和政府的關懷,離不開社會各界的幫助,他並沒有忘記回報和感恩,並將此作為義不容辭的責任。在汶川大地震、玉樹泥石流災情發生後,他積極參加華人企業家組織的第五屆、第六屆新疆愛心光明行活動,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幫助困難群體,榮獲“新疆愛心光明行義工”稱號。2017年5月11日,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發生地震,張振鵬第一時間組織企業和商會投入抗震救災,為災區募捐善款6萬餘元,並送去大量救災物資,主動投入災後安居房重建,墊資為受災村民建起76套住房,讓災民們提前住上了安居房。每逢年節,張振鵬還會慰問邊防戰士、部隊官兵和公安幹警,向“最可愛的人”獻上企業家的拳拳愛心。

  作為一名武威籍新疆企業家,張振鵬知道無論自己走得多遠,都難捨對甘肅老家的一片深情。每當自己收穫勝利的喜悅時,他總會輕輕吟唱歌曲《甘肅老家》,那是抹不去的認同感和剪不斷的故鄉緣。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張振鵬對記者說:“我不是一個容易滿足的人,取得一點成功時,不會得意地停下來欣賞風景。我是一個充滿前進動力的人,攀上一座高峰時,我的目標是更高更遠的前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