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盃的歐洲定律:想進世界盃?隊內得有旅歐球員

一夜之間,隨著八強中兩支非歐洲大陸球隊烏拉圭和巴西相繼被淘汰,本屆世界盃儼然變成了地地道道的歐洲盃。

歐洲球隊的強大,不是一個意外。

迄今為止,21屆世界盃,歐洲球隊從來沒有缺席過四強。倒是一共有五屆世界盃的四強都是歐洲球隊:1934年、1966年、1982年、2006年和2018年。

世界盃的歐洲定律:想進世界盃?隊內得有旅歐球員

不僅歐洲球隊實力超強,而且歐洲足球聯賽的影響力已經滲透了五大洲。本屆世界盃32強的主力陣容中,可以沒有效力其它某一大洲球隊的球員,但是一定不能沒有效力歐洲聯賽的球員。這就是世界盃的歐洲定律。而且,在歐洲踢球的隊員越多的球隊,往往表現也越好。反之亦然。

脫亞入歐最堅決日本隊,本屆比賽表現搶眼。16強中,只有6支球隊來自歐洲以外,賽前不被看好的日本就佔據了一席。而且在與號稱“英超一隊”的比利時八分之一決賽中,竟然一度2比0領先,險些淘汰這支奪冠熱門。

世界盃的歐洲定律:想進世界盃?隊內得有旅歐球員

那場比賽,日本隊的首發11人中,只有中後衛昌子源來自J聯賽的鹿島鹿角,其餘10人無一例外,都是在歐洲聯賽效力。昌子源在球隊被比利時絕殺之後,痛悔不已,他認為是他防守不到位,造成了失球,拖了球隊的後腿。

如果說踢世界盃是一種身份的象徵,那麼在歐洲聯賽效力,猶如獲得這個身份一把萬能鑰匙。

我們看到的是穿著各國隊服的球員們在世界盃賽場上競技。但是,我們稍加註意就會發現,其實他們很多都是在歐洲俱樂部的隊友或對手。

世界盃的歐洲定律:想進世界盃?隊內得有旅歐球員

烏拉圭看似與歐洲大陸相隔了一個大西洋,但是他們與歐洲球員卻是你中有我。昨晚與法國決戰,烏拉圭首發陣容中也只有南德斯目前效力阿根廷博卡青年,其餘的首發隊員都浪跡歐洲聯賽。而且,這些烏拉圭國家隊中闖蕩歐洲的球員,已經與歐洲的足球文化深度融合。烏拉圭的戈丁是法國隊格里茲曼女兒的教父,他們也是馬德里競技的隊友。有球迷猜測,“格子”昨天進球后,沒有慶祝,就是因為他有很深的烏拉圭情節。

如果說賺錢,這些能夠在歐洲效力的世界盃球員,無論是去中東還是來中國,包括到美國,都可能得到更豐厚的合同。除了歐洲的幾大豪門,當今大部分歐洲球隊,相對中超球隊,其實都是比較“寒酸”的。但是,歐洲足球的魅力在於,你可以與這個星球最會踢球的一群人一起享受足球,還有一批具有悠久傳統的球迷跟隨你的球隊。

世界盃的歐洲定律:想進世界盃?隊內得有旅歐球員

中國足球應該珍惜張玉寧這樣在歐洲堅持的球員。其實,中國足球唯一一次踢世界盃,當時我們也有楊晨這樣的德甲球員。十強賽時,更有謝暉這樣當時德乙聯賽射手榜前列的球員。

中國足球要想重返世界盃,千萬不能對世界盃的歐洲定律視而不見,是時候培養更多的球員去歐洲效力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