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中改變德國的輕機槍——MG34

二戰中改變德國的輕機槍——MG34

由於一戰中德國為戰敗國,簽署的《凡爾賽條約》中限制了德國對於武器的發展,禁止德國軍隊擁有重機槍。後來希特勒上臺,主要生產了MG42、MG34和MG26以及幾種捷克式通用機槍。隨著武器的發展,希特勒野心的膨脹,德國軍隊的編制和武器也在嘗試著突破凡爾賽條約的限制,在入侵波蘭的時候,德國軍隊已經普遍裝備了MG34機槍,那是1936年從瑞士引進,這種槍的性能已經在早先的西班牙內戰中得到了驗證,當時收到條約限制,德國機槍發展明顯落後其他國家,在1938年的時候,德國拋棄了這種槍。

二戰中改變德國的輕機槍——MG34

其實客觀的說,MG34這種機槍是非常不錯的,殺傷力非常大,他對於德國戰術的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可以說是革命性的,這種槍的質量輕,大概12千克,在作戰的時候,可以用兩腳架支撐在地上,也可以用高射三腳架放在地上作為重機槍使用。射擊速度為900發每分鐘,射程在800米以上,若是安裝在三腳架上射程將變為1800米,之所以被稱為通用機槍,也是因為這種機槍可以被安放在坦克、摩托車和戰車上使用,並且還能在一定程度上威脅到飛機。

二戰中改變德國的輕機槍——MG34

這種槍最大的缺點在於可靠性差,非常容易髒,並且價格昂貴,消耗鋼材較多,製造時間長,並不適合大規模生產,儘管它工藝好,精準度和流暢度都在上乘,但缺點就是缺點,而且太過明顯。它的射速高,火力得到提升,但是子彈消耗使得後勤供應難以保證。德國在戰術研究中認為不能讓士兵攜帶太多子彈,以免士兵負荷太高,但這樣火力的不到保證,戰鬥耐久性降低,於是MG34就自然而然的被淘汰。

二戰中改變德國的輕機槍——MG34

後來,德國工程師著手研發MG42,這種槍是用來替代MG34的,42的射速比34還要高,達到了每分鐘1200發最低。其他基本相當,而他的製造用材僅為34的一半,造價也低了不少,德國於是開始大規模生產這種機槍,整個二戰生產了100萬挺。

二戰中改變德國的輕機槍——MG34

這種槍的其他缺點幾乎都被克服,只剩下了射速問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德國士兵們在戰場上儘量點射,配合這種槍的高精準度,效果還不錯,但是每次點射依然會射出12-15發子彈。這種槍後來成為了盟軍們的噩夢,儘管二戰中,德國前期主要依靠閃電戰,利用坦克進行推進,但在坦克無法顧及的地方,步兵們依然需要上前拼死拼活,這種槍大大改變了德國的戰術,讓德國步兵戰鬥力強而精,以至於後來美國佔領柏林後,乾的第一件事情不是別的,就是去尋找德國各種武器圖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