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南宋一文弱書生,爲何能力挽狂瀾大破金軍

他是南宋一文弱書生,為何能力挽狂瀾大破金軍

公元1161年(南宋紹興31年),被女真人趕到長江以南的南宋小朝廷,在採石取得了一場難得的大勝,這場勝利是一場以弱勝強以少勝多的經典戰役,戰役的指揮者是一個叫做虞允文的文人。

虞允文(公元1110年-公元1174年),字彬父,今四川眉州人。公元1154年,時年已44歲的虞允文方才考取進士,真的是大器晚成。後官至中書舍人,官職大約相當於宰相的秘書。他從來沒有過當武官的經歷,也沒有帶兵打仗的經驗。

公元1149年,當時金國的宰相,貴族完顏亮發動政變,幹掉了金國的皇帝金熙宗完顏亶,自己取而代之成了金國新的統治者。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海陵王。公元1153年,海陵王將金國都城從上京搬遷到燕京,並改燕京為北京。

他是南宋一文弱書生,為何能力挽狂瀾大破金軍

完顏亮頭像,圖片來源網絡

完顏亮生性驕奢淫逸,對於物質享受有著極其變態的追求。他垂涎繁華富庶物產豐饒的南方,開始準備打造船隻,積蓄糧草,調度軍隊部署,妄圖南下渡江進攻南宋。並寫詩云“提師百萬臨江上,立馬吳山第一峰”(感覺是個文藝青年,呵呵!)。當時的南宋其實已經得到了金國準備南下進攻的情報,可惜宋高宗並不以為意。宋高宗認為,之前和金國簽訂了《紹興和議》,和金國之間已經20年沒有開戰。這麼多年也有不少小道消息說金兵來了,最後不都證實是謠言嗎?所以這次肯定也是造謠。

他是南宋一文弱書生,為何能力挽狂瀾大破金軍

然而宋高宗只是一廂情願的抱有和平的想法,安逸日子過久了,匡復河山的雄心壯志早已被酒色消磨殆盡。事實上在公元1161年9月,完顏亮便舉兵60萬向南宋出兵。他兵分5路,兩路從西邊攻擊襄陽,這兩路兵力不多,只是作為詳攻。另一路走海上,妄圖從青島下海抵達臨安。中路的兩路軍隊才是主力,其中進攻淮河下游的一路因南宋地方武裝的頑強抵抗,進展緩慢。完顏亮決定從淮河中游渡江南下,直取南宋小朝廷的 中樞——臨安。

消息傳來,鎮守淮河北岸的南宋守將王權大驚失色,帶領守軍棄城逃跑,一直跑到採石(今安徽省馬鞍山市)才停了下來。金軍不費一兵一卒便挺進到長江北岸的和州(今安徽和縣),宋高宗震怒之下,當即罷免了王權的職務,委派鎮守蕪湖的抗戰將領李顯忠為主將,火速趕往前線。另委派宰相葉義問前往前線視察慰問守軍,虞允文作為參謀隨行。

到了建康府,宰相葉義問心生怯意,不敢再前行。便委託虞允文前往採石勞軍。虞允文來到採石之後,只見守軍垂頭喪氣毫無鬥志,三三兩兩坐在路邊,兵器盔甲丟得滿地都是,這些人就是跟隨王權逃到採石的軍隊。而金軍馬上就要渡河,這樣子怎麼能迎戰呢?而且最關鍵的是採石的守軍僅僅只有1萬8千人,完顏亮這邊則足足有40萬人。這完全是一場沒有懸念的戰鬥,任何腦子正常的人都知道,這場戰爭勝負已定。

此時李顯忠還沒有趕到採石,敵我力量懸殊,已方軍心渙散且主帥未到,虞允文面對的是一個壞得不能再壞的爛攤子。隨行的人告訴虞允文,這不是你能改變的事情,趕緊走吧!

然而英雄之所以能稱為英雄,就在於敢幹常人不敢幹的事,如果虞允文這時拍拍屁股走了,就不會留下這段千古之傳奇萬世之景仰。虞允文決定自己單獨承擔起抗擊金軍的重任。他把守軍召集起來,他說,我們還能往哪裡逃呢?“朝廷養汝輩三十年,顧不能一戰報國耶”?將士們說,不是我們不想抵抗,是王權下令我們不戰而逃。如果你能來指揮我們,我們願意與金軍死戰到底。

於是,這個從來沒有帶兵經驗的書生虞允文,即將帶領著一群剛剛潰逃的1萬8千人,在採石準備阻擊40萬殺氣騰騰的敵人。有人建議放金軍過河,在陸地上與他們決一死戰。儘管沒打過仗,但是虞允文馬上就否定了這個建議,這是以己之短攻敵所長啊!金兵佔據人數優勢,若上了岸,數量上的優勢馬上就會變成質量上的優勢,這個方案萬萬不可。虞允文仔細思考之後,決定將戰場擺在江面上,擊敵於半渡。而且金軍是北方人,不善水戰,他們的戰船雖多,但是都是普通單薄的小船,並不結實。而己方雖人數不多,但是都是大船,可乘300餘人。再加上金軍渡河只能分批渡河,數量上的優勢一時無法體現出來。己方還有地方上的5000民兵協助抗敵,這樣此消彼長之下,還是有一戰之力。

其實完顏亮這邊日子也並不好過,原因很簡單,他自己後院起火。原來他悍然大舉南下攻宋,導致金國統治地區的原漢族老百姓極為不滿,地方上到處都有起義的農民。為了穩定局勢,金國貴族階層擁立完顏雍當了皇帝。完顏亮此時完全是急火攻心,只得盼望儘快攻下南宋,以便穩定軍心控制住局勢。

虞允文將船隊分為三個部分,一部分靠近敵岸,打亂敵人渡河的陣腳。中間一部分作為主力與金軍在江面上決戰,一部分則在靠近已方岸邊巡迴,截殺靠近岸邊的敵軍。這樣一分配,結果還剩餘10000餘人,這部分人負責消滅已經渡河成功上岸的敵人,這樣短時間內己方在人數上並不吃虧。

戰鬥打響之後,虞允文的軍隊一反常態,主動衝向江面上渡河的金軍,這大大超出了完顏亮的意料。宋軍憑藉著船堅甲利,反覆在金軍的船陣中衝擊,凡所過之處,金軍片甲不留,被撞沉的船隻數不勝數,沒死的金軍大部分都不會游泳,有的被活活淹死,有的被宋軍的弓箭所射殺。但是還是有僥倖渡河成功的金軍上了岸,大約4000餘人,這部分人也馬上被虞允文留在岸上的兵力所消滅。然而金軍的人數實在是太多,虞允文的兵力也折損不少。在戰鬥正白熱化的階段,又有數百名從淮西潰退下來的宋軍趕來支援。虞允文計上心來,這幾百人若投入正面戰場,估計聽個響聲都聽不到就沒了,不如將他們作為奇兵,或許有奇效。他迅速的安排人拿來旗幟和鑼鼓,讓這些散兵敲著鼓搖動著旗幟,從採石的後山殺出到江邊再繞回到山後,如此循環往復,造成大量宋軍已經趕來支援的假象,完顏亮果然中計。看到源源不斷的宋軍出現,完顏亮擔心輸得太慘,只得宣佈收兵。

第二天,新主帥李顯忠趕到了採石。虞允文向他建議主動出擊攻敵不備,再次出動船隊攻擊對岸的金軍,金軍被迫將剩餘的100多條戰船焚燬,改由陸路攻擊鎮江。

隨後虞允文攜部趕至鎮江佈防,此時南宋的軍隊已陸續到達鎮江的有10萬餘眾,而且上游武昌方向還有南宋軍隊不斷沿江南下抵達鎮江。完顏亮此時在人數上已並不佔優,而且採石一戰慘敗對士氣打擊極大,不斷有將士畏戰逃跑的消息傳到他這裡。完顏亮此時就如逼到死衚衕的瘋狗,為了扳回局勢,他決定孤注一擲。他下了一個迅速將他滅亡的命令,為了防止再有逃跑的現象,兵逃殺將,將逃殺兵,並且準備第二天就強攻鎮江,畏戰逃跑者,殺無赦!金軍個個都倒吸一口涼氣,這還要人活嗎?當天夜裡,完顏亮在大營裡被部下所殺,海陵王的故事就此結束。第二天,完顏亮的部下向南宋求和,並退軍30裡,南宋與金國之間的戰爭暫時告一段落。

一介書生虞允文幾乎是憑藉一己之力,挽救了南宋被滅亡的命運。雖然最後南宋終被蒙元所滅,但是虞允文所做出的貢獻世人將永遠銘記。

一千多年後,有個偉人曾這樣評價虞允文,“偉哉虞公,千古一人!”,這個偉人名字就叫毛澤東。

好了,今天故事就講到這裡,驃騎府感謝看到這裡朋友!下次我們再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